今天下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2018-2022年度上海法院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情况,并发布202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十大案例。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金水,金融审判庭庭长朱川,金融审判庭副庭长沙洵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法治宣传处处长李则立主持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奋力推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系列发布会的第21场。
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体制机制成效初显
近四成案件以调解、撤诉结案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自2009年起坚持每年公开发布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为切实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加强金融行业监管和治理提供了参考。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吴金水介绍了2022年度白皮书情况。
2022年,上海法院共计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99270件,审结200617件,案件结收比为100.6%。标的总金额为1674.51亿元。收案数量排名前五位的案件类型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险类纠纷及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合计占一审金融商事案件总数的97.23%。
白皮书分析,金融商事案件呈现三方面特点:
➤一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及占比持续上升。2022年上海法院受理的一审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数量达到了2018年的3.7倍,在一审金融商事案件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13.18%上升到55.5%。
➤二是案件调解撤诉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上海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的一审金融商事案件占比为39.57%,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体制机制的建设成效初显。
➤三是涉众型金融商事案件数量较多。主要包括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数量居高不下、部分供应链核心企业违规经营引发大规模债务纠纷、私募基金领域“爆雷”事件多发导致大量投资者维权诉讼案件三种情况。
根据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白皮书预判,未来涉及金融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纠纷案件将持续增多,主要集中在与消费信贷相关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资管产品的维权纠纷、与证券交易相关的纠纷等领域。随着跨境金融交易的进一步增多以及上海法院涉外金融审判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具有涉外因素的金融商事纠纷案件将进一步增加。随着金融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深度融合,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金融司法裁判的市场导向和规则引领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供应链金融成为新业态之一
四方面问题影响其健康平稳发展
作为以应收账款融资为核心内容的新型融资模式,近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加速创新发展,相应的行业风险也逐步暴露。朱川在发布会上通报了涉供应链白皮书情况。
2018至2022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6165件、12375件、19509件、25185件、25489件。标的总金额从2018年的95.3亿元增至2022年的307.84亿元,涨幅为223.02%,但平均标的金额相对平稳。案件类型相对较为固定,其中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票据追索权纠纷、保证保险合同纠纷、保理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数量排名前五位,占一审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总数的87.84%、5.64%、3.53%、1.00%和0.73%。
涉供应链白皮书分析了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中发现的相关问题:
➤一是供应链金融相关参与主体的合规经营问题。如资金融入企业大多为话语权通常较弱的中小企业,常常因合同条款的透明性、公平性等问题发生纠纷等。
➤二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资金出借方变相收取高额利息,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不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
➤三是核心企业的内部风险管理问题。尤其要关注有关贸易真实性的风险、有关债务融资的风险、商业票据交易链条的风险,并采取防控措施。
➤四是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支持与规制的平衡问题。在依法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对创新中出现的虚构应收账款实施诈骗、违规发展证券业务等问题,也要依法否定相关行为效力。
对此,涉供应链白皮书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及相关从业主体的监管,强化供应链金融相关参与主体的合规建设,努力完善涉供应链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快优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协同处置机制。
发布十大案例
推动构建良性健康的金融市场生态
2022年,上海法院审结了一批具有较强规则导向意义的典型金融案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按照“案件类型新、规则意义强、社会影响广”的遴选标准,选取了十个典型性较强的案例。发布会上,沙洵从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树立金融市场规则导向意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三个方面介绍了十大案例情况。
如,在全国首例主板市场交易型与信息型操纵混同的证券操纵赔偿责任纠纷案中,上海法院就证券法规定的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进行了新的探索。先就证券操纵行为人的行政处罚、刑事罚没款采取民事保全措施,再判决若操纵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民事判决所确定的赔偿责任,则可执行已依法保全的罚款和罚金,最大程度保障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在全国首例涉新三板操纵证券交易市场民事赔偿案中,上海法院基于新三板企业定向增发投资者具备专业投资经验,并且采用“面对面”签订协议参与认购证券的方式,认定投资者的索赔不适用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中为保护不特定投资者合法权益而确立的因果关系推定原则,新三板企业股权投资者仍应对行为人实施的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与其遭受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进行举证,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及参考。
在一起涉及“保险+服务”金融复合产品的其他合同纠纷案件中,上海法院首次明确了金融复合产品中“服务”部分由金融复合产品发售方和服务提供方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二者应分别按照其与消费者之间的金融复合产品合同、服务合同依约履行,不得以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履约。该案对市场上的金融复合产品的服务提供方之间法律关系及责任划分做了明确认定,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机构共生营销业务模式。
抓好数字化改革工作
落实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各项协同机制
近期,上海法院正在推动数字法院建设,要求依托大数据,实现全面数字赋能、全流程预警监测,推进审判监督管理模式重塑变革。吴金水在答记者问环节介绍,金融商事审判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据统计,今年以来,上海法院积极推进大数据监管场景在金融商事审判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截至今年10月,全市法院申报与商事金融案件审理直接相关的应用场景共计85项,内容涵盖金融借款、保险、融资租赁、资管业务、汽车金融等多个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领域。
其中,在“信用卡纠纷诉源治理”应用场景推广中,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筛查近五年来全市法院受理的涉信用卡民商事案件,结合个案办理中梳理出的具体问题,向涉及案件数量最多的发卡机构发送司法建议,促进了信用卡业务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发展。
此外,上海法院还针对部分金融纠纷案件类型化、批量化的特点,积极研发类案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提升诉讼效率。例如,2021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试点了信用卡纠纷类案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建设,实现了信用卡纠纷案件平均送达时间、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均大幅缩短,案件结收比实现良性循环。今年7月,又在该院正式上线运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目前已审结300余起案件。
近年来,上海法院积极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司法监管信息通报、重大金融法治问题调研及金融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协同机制。目前,各项协同机制正逐步落实落地,比如与上海证监局签署协作意见,推动证券市场法治化运行以来,双方不仅在多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中完成有效对接,还顺利开展了专家咨询、业务交流会等常态化的联络交流。
“上海法院将进一步立足金融审判职能作用,强化数字改革赋能,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规范金融主体经营行为,优化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机制,为国家金融战略实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更高能级建设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吴金水说。
2022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情况通报
2018-2023年上海法院涉供应链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情况通报
高院供稿部门丨金融审判庭
文字:郭燕
摄影:钱成
责任编辑:郭燕、吴梦瑶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