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深圳“金融为民”暖心工程初见成效

10月16日,南都·湾财社从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在全市统筹发起“金融为民”暖心工程,涵盖四大方面十项工作,引导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优服务、推普惠、防风险、促改革。

优化服务,提升金融惠民“感染力”。一是优化金融服务设施,丰富金融产品供给。联合深圳口岸办,组织银行、支付机构入驻福田、罗湖、皇岗、莲塘、深圳湾等5个口岸,设立口岸便民金融服务点,为港澳同胞提供咨询服务,发放《便民金融服务手册》1万多份。又如落实支付降费让利等政策。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市金融机构累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4300多万经营主体减费让利124亿元。二是畅通咨询投诉服务热线、信访等群众反映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督导实现群众诉求“三到位一处理”。三是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2023年以来,联合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华、盐田、龙岗等7个行政区开展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引导群众学金融、用金融,惠及现场观众近2000人,线上平台点击量近200万人次。

推动普惠,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一是提升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质效,优化新市民、征信等领域金融服务。如开展“首贷户培育”和“金融助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等专项行动;指导商业银行满足新市民群体创业就业融资需求,2023年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1亿元。二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指导金融机构落地碳减排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绿色信贷创新产品,支持深圳先行示范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

防范风险,守护老百姓“钱袋子”。一是落实落细“金融16条”等支持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二是加强对非法金融活动、异常资金交易的监测,指导银行和支付机构落实“资金链”治理主体责任。2023年以来,深圳银行卡“断卡”线索同比下降约50%,在全国的占比较2022年降低约1.6个百分点;3-7月涉案资金降幅等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商业银行配合各级公安机关对潜在受害者及时劝阻,网点人员拦下正在转账汇款的受骗群众超过1000人。

促进改革,深化金融利民“驱动力”。一是推动电子钱包跨境使用、数字人民币、代理见证开户等金融创新实践,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移动支付便利化。如港澳人士可在电子钱包上绑定港澳银行账户,在内地扫码消费;创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丰富港人来深支付方式。截至2023年9月末,通过自助发卡机为香港居民发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2.3万张,落地数字人民币APP外卡“先充后用”功能,举办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跨境购物节”。深圳市办理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量突破30万户,累计交易超过158亿元,约占大湾区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户总数、交易金额的九成。二是落实推广外汇、跨境领域创新试点和便利化政策。三是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融资中的使用。

采写:南都·湾财社智库研究员 苏梦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8663.html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 2023-10-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