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两个高于”良好态势 1-8月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4%

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四川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坚定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构建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的工业支撑。

在今日召开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发布四川工业总体情况。

十年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9.6%,连年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今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4%,居十个经济大省第4位,继续保持“两个高于”良好态势。

保持“两个高于”良好态势 1-8月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4%

十年间

四川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连年高于全国

四川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布局的现代工业基地,制造业底蕴深厚、技术基础坚实。“四川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坚定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工业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周海琦介绍,四川工业总体可概括为“发展较快、体系齐全、规模壮大、绿色鲜明、军工突出、配套完善”6个特点。

发展较快。十年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9.6%,连年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今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速6.4%,居十个经济大省第4位,继续保持“两个高于”良好态势。

体系齐全。四川是全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涵盖41个大类行业、190个中类行业、497个小类行业,全国统计的591种工业产品中,四川生产480种,产品生产面达81.2%。世界一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智能功率模块年产量全球第3,研制了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钒钛产品、三聚氰胺、人血白蛋白等众多高技术产品产量稳居全国第1。

规模壮大。四川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64万亿元,较十年前增长52%,占全国总量的4.1%,列西部第1。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回升至23.5%。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9万亿元,是十年前的1.7倍。电子信息、食品轻纺、能源化工3个产业营业收入均超过1万亿元。

绿色鲜明。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拥有水、风、光、气资源优势,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天然气产量、锂资源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和三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85.8%,在服务能源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军工突出。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基础雄厚,军民两用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国内顶尖的国防科研机构和军民融合大中型骨干企业,军事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1,“民参军”规模层次大幅提升,医用同位素、高能辐照、大型无人机等军转民产品在国内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配套完善。四川的科教、人才、金融、数据、算力资源丰富,是西部最大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联通周边省、市近4亿人口,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工业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园区分布广泛,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中度超过72%,拥有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6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营商环境优越,创新氛围、创业活力居国内第一阵营。

六方面用力

四川建设制造强省

据悉,四川持续从六个方面发力,建设制造强省。持续用力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一体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遴选新赛道、搭建新场景、孵化新经济。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双赋”行动,培育26个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93家国/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助力“四川造”增颜值提价值等。

启动韧链强群“2050”融合发展工程,布局建设50条优势产业链和2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成渝电子信息、成德清洁能源装备、成都软件与信息服务3个国家先进制造集群向世界级迈进,培育出锂电等9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制造强省建设的“四梁八柱”不断夯实。

持续用力推进产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6个,打造出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1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387家。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所需,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揭榜挂帅”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产品,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5.6%。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国内首条8.6代金属氧化物TFT-LCD项目实现完全自主化运营,首台全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投入商业运行,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机组竣工验收,还有更多“四川造”关键核心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助力“大国重器”巡空、问天、探地、潜海,彰显建设国家战略大后方的硬核实力。

持续用力强化数智赋能。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力,建成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算力和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软件、物联网等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有力支撑了工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四川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上升至58%和81.4%,智能制造就绪度居全国第4。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出长虹、东方电气2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6个国家级专业特色型平台,42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企业超35万户,累计打造20个“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3个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助推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持续用力加快绿色转型。统筹推进清洁能源开发、支撑产业发展壮大、应用产业做优做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托举四川发展新优势,动力电池产量全国第3,晶硅光伏对全球市场有显著影响力,新能源汽车突破8.1万辆,成渝“电走廊”“氢走廊”累计建设高速公路充电站180座、换电站10座、加氢站22座。

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1+4”行动,加快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降碳先进技术和产品设备,工业固体废弃物、水资源循环利用率逐年提升,打造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园区一体化制造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38.98%、26.85%的基础上,2022年再下降3.4%。

持续用力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贡嘎培优”计划,加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撑大企业大集团“百亿强企、千亿跨越”,累计培育本土世界500强4户,中国企业500强15户,中国制造业500强14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7家。

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不断创新企业培育发展的服务举措,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国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05个,推出“制惠贷”“园保贷”“技改贷”的金融创新产品,每年受益企业近千户。

持续用力促进开放合作。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深化川渝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先进铝基材料配套协作,携手打造35个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今年上半年,两地示范园区实现营收超9700亿元,合作企业产品互采订单金额超230亿元。

围绕先进制造业打造中德、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建成西南地区首家中德AHK职教培训中心、亚太地区最大的库卡机器人授权研究院。融入“一带一路”共建,组织逾百家工业企业“出海”,有力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蔡宇 摄影 李冬 责任编辑 何齐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8568.html

      
上一篇 2023-10-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