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农村金融还是一个鲜少有银行愿意涉足的“空白地带”,金融服务难以覆盖“三农”,在信贷人群的筛选上,农民通常是被最先筛除的。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县域地区,互联网与现代农村的交融,为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了“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在成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在一号文件的指引下,数字普惠在农村借势“互联网+”,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热点,卫星遥感技术、电子围栏、区块链等科技手段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拓展农村业务的“开山斧”。
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持续加强对偏远地区和金融服务薄弱区域的服务力度,坚守“补充者”的错位发展路径。截至2022年,网商银行累计服务客户超5000万,其中近一半来自县域,在全国,超过1200个涉农县区与网商银行携手开展数字普惠金融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可得率。
发展农村金融,是一条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网商银行不设线下网点,是架构在“金融云”上的银行,之所以能够服务广大农村地区,离不开一套名为“大山雀”的系统,它也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将卫星遥感技术运用于数字贷款领域的国家。
网商银行 高级算法专家、智能感知负责人 郭胜
农村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及难点
要在农村金融领域真正做到“普”和“惠”,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夯实数字普惠金融的根基。2016年,网商银行成立农村金融部,初衷是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实现城乡无差别、平等高效的金融服务。我们的团队越是深入农村,越是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下沉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农村数字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抵押物,又没有信用数据留存,无法实现大规模授信。
当时,中国农村的状态是生产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单一农户很难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加之农户缺乏市场意识、契约意识、信用意识,农村金融服务在半径、成本、风控等方面面临诸多桎梏。早期,网商银行曾推出过需要人工审核的农村信贷产品,但很快就因严重的区域性不良而被叫停。团队在复盘产品模式后,认为推进农村金融良性发展的核心工作在于农户资产的数字化、信贷服务的线上化,以及动态风控的智能化。
为达上述目标,团队开始与县域政府签约,把农户可公开的数据资源,如土地确权、种植情况、农业补贴等数据,结合网商银行的交易、物流、支付等信息,为农户描绘出初步的数据画像,建立县域专属的数字信贷风控模型。对于大部分都是征信白户的农民来说,享受低成本、高效率的无抵押贷款成为了可能。随即,这一模式在全国快速铺开,全国近一半涉农县区与网商银行相继建立合作。
“大山雀”的设计逻辑及应用场景
虽然从逻辑上理顺了农村金融的可行性,但是按照当时农村的数字化程度,农民依旧很难获得更大额度的贷款。此外,农户对资金的需求非常有“农村特色”,不同的种植种类、不同的季节,对信贷额度的需求均呈现差异化。要多维了解农村信贷需求,就需要一个能够实时监控农耕情况的数据模型或者数字化工具。
2020年9月,网商银行首创的“大山雀”系统正式亮相,创新性地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领域,核心能力是通过深度学习AI技术,解析卫星图像,识别作物的种植面积、种类和生长情况,实现对农户资产的评估,从而为农户提供合理的信贷额度与还款周期。
“大山雀”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及行业特点,建立了28个专属的风控模型,涵盖水稻、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以及苹果、柑橘、桃等经济作物的全生长周期识别模型,地块识别、云块识别等模型,以此来验证农户种的是什么、种多大面积、预期有多少经济价值等问题;同时深入了解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种植成本的差异,对农户申贷时间的合理性做出评价,结合各地的农忙时间,在不同季节节点给予差异化的授信方案。
正式投入商用后,江西宜春的刘迎锋是第一批受益于“大山雀”的种粮大户。她种植了2000亩水稻,每年插秧、追肥期和收割期,都需要大笔的资金。她在手机上圈出了自己的地块,几分钟后,35万元贷款就到账了,迅速解决了种子化肥采购和雇工劳务费等问题。
“大山雀”在金融领域支起了一根“网线”,将天上的卫星和地里的农民“奇妙”地连接在一起。作为科技驱动业务的银行,网商银行的“大山雀”技术近几年不断升级。例如,农业种植有多种形态,比如山东、江苏等地近年来大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此产业发展特点,“大山雀”今年新增了大棚识别能力,通过分析大棚的外形、覆膜等特征,识别出是暖棚还是冷棚,进而与政府产业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为农户提供差异化的数字信贷支持。同时,“大山雀”支持主粮和经济作物的识别,以及果园、大棚等类别,识别准确率超过90%。截至2022年末,“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已覆盖全国31个省,累计已有超120万种植户通过“大山雀”获得无接触贷款,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普惠价值。
网商银行首创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
“大山雀”助力乡村数字化建设
“三农”金融风险难控,归根结底是农村缺乏系统化的底层数据。随着技术应用赋能农村金融场景的深入,城乡的数字化鸿沟正在被填平,农户的金融服务门槛大幅降低。“大山雀”的关键创新点如下。
一是创新风控数据来源。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信贷领域,获得种植作物全成长周期影像,为经营型农户融资风险评估增加可信数据源。
二是完善农户风控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卫星影像进行图像识别,建立多品类、全周期的作物种植监控模型。
三是实现差异化精准授信。深度结合种植行业特点,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参考国家遥感中心、大地量子、佳格等专业机构作物模型,基于优质产区种植品类的长势数据,建立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行业种植成本的差异化风控体系,使用合法合规数据源进行模型训练,提高风控准确度。
四是遥感数据多维应用。贷前阶段识别作物种类及面积,给出授信额度;贷中阶段识别作物长势,监控潜在风险,动态调整授信额度,有效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增强客户满意度。
江西柑橘果农彭青青获得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贷款
“大山雀”项目获得农业农村部“2021年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奖项,其使用的语义分割算法,在国际语义分割Cityscapes榜单上排名蝉联第一。同时,卫星遥感技术在农村金融的应用入选了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监管科技创新试点项目。
如果将现在的“大山雀”定义为1.0版本,其核心解决的是“扩农村覆盖、提农户额度”的问题。下一步,它还将深入农村金融的腹地,进一步以科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网商银行希望让更多技术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攻克社会痛点。作为一家服务小微企业和经营农户的科技银行,网商银行将继续推动金融科技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让更多农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普惠价值,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