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亓周评 | 普惠保险,既是政治正确也是市场正确

玖亓周评

玖亓周评

日前,国务院向全社会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银行和保险自然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是普惠金融的“主战场”。

相较于银行在普惠信贷方面的优势,普惠保险可以在三个细分市场上发挥作用,这也是被金融监管总局“点将”的,包括建设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人身保险和支持保险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

普惠金融与当下正热的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和养老金融形成大小不一的交集,彼此之间都有借力的想象空间。普惠金融既是对当下经济波浪式前进、曲折式发展的助力,同时也投射未来,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个人养老战略提供支持。而普惠保险,也将为保险高质量发展打开思路,促使和倒逼保险公司在供给侧上创新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既是政治正确,同时也通向市场正确。

下沉市场

事实上,大力发展什么的另一面,往往就是缺少什么。 金融作为有着鲜明“嫌贫爱富”特点的行业,普惠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 基于风险控制和交易成本的考量,金融往往将一部分人排斥在外。 但普惠金融始终是政府政策清单的重要一项,既要考虑效率,也要重视公平。 增长要能够释放包容性,而非越走越窄,贫富分化。 这也是为什么创办了“穷人银行”的尤努斯获得了诺奖。

而到了数字经济时代,普惠金融从政治正确飞速向市场正确转化和进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很大改善,这对于以数据管理和风险精算见长的保险业而言,是重新发现市场的过程。

普惠保险的特点就是下沉,基于“五环外的流量”和长尾效应而重新评估成本和收益。伴随着数字金融和保险科技的发展,这种下沉产品正变得“有利可图”。

借着爆款产品惠民保的东风,这些年,普惠保险产品迎来了大爆发,从保险公司都希望能够复制惠民保的城市定制型保险思路,从医疗险外溢至财产险,挖掘新业务增长点。同样道理,被监管大力提倡的新市民金融服务,近年来也屡屡有新产品出现,比如为灵活就业的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等量身打造的专属商业保险,将这一长久以来空白的市场重新补上。

普惠的需求一直存在,层层叠叠,是富矿也是蓝海,只是供给如何匹配的问题。特别是养老和医疗的保障需求,还在等待一个跨时代的产品,能够跨越政策和技术藩篱,能够将市场的罅隙百川汇海,形成拼多多式的保险创新。

宽容创新

从百万医疗险到惠民保,低价保险的大行其道传递了再明显不过的信号,在中国,有6亿人每月人均收入不过1000元,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大量的下沉需求和金融服务供给及创新,需要有企业居于其中,做供给和消费的粘合剂。

创新都是数量不断累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没有横空出世的创新,都是在一个连续的线性变化之中。我们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可以窥见一斑,有时候可以简化为大力出奇迹,算力的不断投入,数据的不断更新,算法的不断改进,才使得人工智能一点一点变得聪明。

包括普惠保险在内的普惠金融产品也是如此。低垂的苹果早已采摘完毕,市场的创新注定是细微和绵延的,一方面,创新的企业和创新的产品需要源源不断涌现,这需要政策鼓励。虽然不出所料会一拥而上,遍地开花,重复竞争,泥沙俱下,但这恰是市场规律起作用的地方;另一方面,无论是监管还是公众,对于创新要给予宽容,因为没有人具备上帝视角,能够all in到一个盆满钵满的未来机会,所以试错是难免的,高风险匹配高收益,低风险匹配低收益,温室里产生不了创新。

企业也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行为负责,不能将自己的风险外溢成为整个社会的风险,特别是金融方面的创新。普惠保险产品的创新也应遵循这样的道理和共识,低价易引发道德风险和逆选择,让政府背书易引发商保医保化,等等。当它真正由市场驱动起来,从产品变成商品,一个伟大的商业创新,或将撬动一个伟大的时代。

一周回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7702.html

      
上一篇 2023-10-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