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审计领域战略谋划与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充分阐述了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
内部审计是银行内部管理的监督机制,通过审计检查,督促其实现内部管理的合法、合规、合理和有效;内部审计是经营管理的“医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预警等流程,对经营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把发现的漏洞、薄弱环节、意见建议,反馈给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杜绝差错和舞弊的发生;内部审计是规避风险的“防火墙”,内部审计能够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督促经营层实现对风险的掌握、化解与管控;内部审计是一项价值增值活动,随着审计观念的更新和手段的提升,内部审计的实施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从现场审计向远程审计方向发展,已初步实现了防弊和价值增值的有效融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犹存,深化改革持续进行,金融领域环境复杂多变,风控压力凸显,内部审计作为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需要在新形势下创新审计监督机制,增强审计监督质效,促进农商银行持续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三个坚持”,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应牢牢把握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条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审计监督与服务双轮驱动。切实发挥审计监督与服务作用,做到“三要”:一要“如臂使指”。内部审计要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把“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以及省联社党委、农商银行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任务作为内部审计监督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对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的落实落地情况的审计做到“三加强”:即加强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减费让利、房地产信贷、涉政贷款及政府隐性债务等党中央重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坚守定位、普惠金融以及主要风险监管指标达标等重大监管要求的审计监督;加强对新放大额贷款风险管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企纾困政策落实等省联社党委、农商银行党委决策部署落实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把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二要“如影随形”。以问题、风险为导向,聚力风险防控、内控合规、政策执行三大领域,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双重职能,“六紧盯”“六加强”,确保审计监督无一遗漏、无一例外,与行内业务“如影随形”,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即紧盯信贷、资金业务领域风险防控,加强对新增大额贷款和资金业务合规性、资产质量以及风险资产处置化解真实性、有效性的审计监督;紧盯高违规暴露、高风险偏好、高不良率的网点及个人,加强对信贷管理关键环节和执行信贷、票据、资金三个业务禁令情况的审计监督;紧盯信息科技风险防控,加强对信息科技风险的全面审计监督;紧盯运营管理审计监督,加强柜台、柜员、柜面等“三柜”业务风险防控;紧盯电子银行业务审计,加强线上快贷、信用卡、社保卡、等渠道业务及产品管理的合规性审计检查;紧盯关键环节领域的审计,加强股权与关联交易、财务管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贯彻执行等方面情况的审计监督。三要“如雷贯耳”。严格依法依规履行审计监督权,做实“研究型审计”,对审计事项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精准揭示被审计对象在重大政策、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和信贷、财务、资金业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和合规经营服好务。同时,要“严审、严改、严究”,对有令不从、明知故犯的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肃问责,达到“查处一个点、辐射一个面、震憾一大片”的效果,促进内控管理持续完善,风险防控持续强化,“第三道防线”作用有效发挥。
坚持揭示问题与解决问题并重。作为审计工作“下半篇文章”,审计整改是确保审计成果落地的有效手段,必须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一体推进。但实践中农商银行内部审计多以发现问题为主,对审计的整改追踪及成果运用的关注上稍显滞后,其次被审计对象在问题整改态度上也多是就问题改问题,未在溯本求源上深改,以致“屡审屡犯”,审计成果运用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内部审计要以“揭示问题”为切入点,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三抓三提”做深做透审计“后半篇”文章:一是抓闭环管理,提升整改深度。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条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责任、稽核审计整改跟踪检查责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实行整改结果审核制和销号制,定期通过审计整改“回头看”和通报问责的方式全程跟踪督促具体问题整改,整改一个、核实一个,销号一个,推动审计整改工作制度化和长效化。二是抓分类施策,提升整改精度。树立全过程整改意识,按照问题整改难度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确保精准高效整改。对易整改问题落实“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应改尽改”;对分阶段整改的问题,将发现问题详细情况及责任主体反馈相关业务部门,明确整改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并及时跟进协调整改进展。三是抓举一反三,提升整改广度。建立健全审计结果情况交流、会商研判等机制,加强审计结果提炼,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年度成果整合运用,举一反三、标本兼治。针对经营管理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审计通报;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现行规章制度的缺陷、漏洞等由点及面形成审计建议书或风险提示函,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对策建议,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解决制度缺陷,实现“审计一点、整治一片”,有效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坚持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联动。一是实行纪巡审联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聚焦权力规范运行,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农商银行内部审计要着眼优势互补、成果共用、效力叠加、巡深审透四大目标,强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的贯通协同,充分发挥反腐治乱监督合力。一要健全问题线索移送机制。从实践看,审计移送问题线索精准性强、成案率较高。内审部门要深刻把握政治监督与经济监督内在逻辑,坚持用政治眼光研判审计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加强审计移送事项持续跟踪,提升问题移送工作质量,提高办结率,协作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更加有力有效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二要强化优势互补。纪检监察部门和内审部门各有专长优势,要在巡视巡察、审查调查等工作中用好审计力量,实现“同频共振、同题共答”,放大监督贯通融合叠加效应。比如抽调审计人员参加巡视巡察,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在查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通过调阅审计报告、邀请审计人员进行专业解读分析等,提高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三要深化成果互用。农商银行纪检监察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将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作为日常监督、巡视巡察、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重要内容和参考,确保真改实改。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在监督执纪执法、审查调查、巡视巡察中发现的和审计密切相关的情况也应及时反馈内审部门,对典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推动做好专项审计。二是实行业审融合。建立内审部门与监事会、纪检监察、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运营管理的联查共处机制,有机集成审计内容,有序调配审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整改问责共同落实,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同时,运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以非现场审计和数据建模为切入点,强化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与业务条线部门工作联动,着力构建多专业贯通、多部门协作、多领域渗透、内部审计与业务检查权责清晰、同向发力的审计新模式。
二、着力“三个强化”,发挥数据赋能作用。
当前我国金融信息化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需要因时而动,因势而行,健全完善高效有力的内部审计体系,提高审计人员数据审计思维,整合现有有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向信息化、数据化审计转型,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强化数据审计思维。随着农商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推陈出新,各类交易流水、合同信息、个人信息等数据量剧增。内审人员要树立数据审计思维,不断学习并培养审计建模、发现数据价值、分析数据关联研判能力,前移审计关口,打破审计边界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有效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为推动农商行数据化审计模式奠定基础。
强化数据资源分析应用。探索建立常态化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机制,组建数据综合分析团队,形成“1+N”的分析机制,充分发挥湖南农信审计系统功能平台作用,提高数据分析人员对审计系统模型获取的疑点数据的敏感度,通过切片单纬度与切块多维度等数据分析方法,深挖问题线索,提升疑点准确率,推进审计监督从传统的靠现场“人海作战”向后台精细分析、精准制导、精确打击转变。同时,要根据疑点落实情况对不合理的规则及时进行修改,并根据新发现的疑点规则不断完善分析模型,形成数据分析模型与疑点落实反馈的良性闭合循环,不断提升审计监督的专业性、持续性和穿透性。
强化一体化联动的响应机制。建立健全“数据分析+疑点推送+现场核查”一体化联动的响应机制,把非现场监测分析作为内审部门日常工作和所有审计项目的前置准备,并常态化对辖内网点开展常态化非现场审计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疑点线索及时推送条线部门跟进处理,对重大突出的疑点线索,要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飞行审计,增强审计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统筹“三个举措”,发挥人才驱动作用。
目前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普遍不足,且缺乏兼具科技知识、业务精通和战略眼光的审计骨干人才,一些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老龄化,对各类专业信息系统的掌握程度不高,难以满足日趋复杂的审计工作需要。审计队伍的建设是审计事业发展的根基,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然要求。
优化现有审计队伍结构。建立长效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充分挖掘现有人员潜力,实行内部定向培养,加快补齐数据人才短板,持续不断地对加强审计队伍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有效提升审计人员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审计信息化能力。坚持实践是第一跑道,加强审前培训、审中交流、审后总结,在审计一线锤炼审计人员过硬本领,提高审计人员“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
建立全面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农商银行的审计目标细化到具体审计人员,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人人有压力、有责任。实践中象我们株洲农商银行制定了《稽核员考核办法》《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建立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定期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对稽核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以及审计项目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对重大审计质量问题实行责任追究,促进实现内部审计整体效能发挥最大化。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及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等规定,建立审计项目后审计人员廉政评价机制,全面加强审计人员的纪律、作风管理监督,严防审计“灯下黑”。
四、完善“三个体系”,发挥质量立审作用。
内审部门应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审计质量管控,严把审计质量“生命线”。
健全内部审计基本制度体系。严格对照监管要求、行管规定和本行实际,坚持“废立改”并举,全面梳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审计制度办法,构建审计制度的“四梁八柱”。
建立审计质量标准化体系。以农商银行《审计操作规程》为基础,建立贯穿审计计划、准备、实施、取证、报告、整改检查等质量控制关键节点的标准化流程,推进完善方案制订、定性定责、处理处罚、文书范式“四统一”,以及数据分析、调查了解、现场实施、报告撰写、成果提炼、整改落实“六统筹”,减少稽核审计“碎片化”作业。
坚持审计质量控制与考核机制。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管控,建立疑难问题定性认定机制,设立审计问题库,规范问题定性,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允。建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定期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以及审计项目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对重大审计质量问题实行责任追究,确保精准客观反映问题、问题证据充分适当、审计结果经得起检验。
通讯员:易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