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升级,一种有趣的现象逐渐显现: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似乎因此受到了削弱。《商业内幕》10月14日写道,俄罗斯转向东方为反西方集团的形成以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主导地位的削弱奠定了基础。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许多国家拒绝使用美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他们采取这一举措主要是受到美国奉行的激进制裁政策的推动。
今年7月,俄罗斯出口产品中已有72%以卢布或所谓友好国家的货币支付。除了俄罗斯货币之外,人民币也是最常用的。今年2月,人民币在莫斯科交易所的日交易量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元。显然,这些现象都意味着美元霸主地位被动摇,美国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明显就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其实这个现象看似出人意料,但仔细分析却有其内在逻辑。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这些制裁主要针对俄罗斯的金融、能源和科技等行业,目的是通过限制俄罗斯的经济活动来施加压力,迫使其在政治上做出让步。然而,事实来看,俄罗斯并没有因美国制裁,而经济出现混乱,同样俄罗斯也没有被美国排挤出全球经济体系之外。与此同时,这些制裁措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美元的主导地位已经面临了诸多挑战。例如,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地位日益提高,而欧元也在欧洲地区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这种竞争格局的形成,使得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再稳固。
其次,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导致了一些国家开始拒绝使用美元作为支付手段。这一点可以从俄罗斯的例子中看出。今年7月,俄罗斯出口产品中已有72%以卢布或所谓友好国家的货币支付。这种趋势的出现,无疑削弱了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最后,美国制裁政策的失败还表现在俄罗斯转向东方,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这一点在2023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此类交易的份额增长了25%。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绝对值计算,1-9月俄罗斯对华出口增长12.7%至949.8亿美元,自华进口增长56.9%至814.3亿美元。
而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主要向中国供应能源、金属、木材、农产品和海产品。中国出口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建筑设备、微处理器、服装、鞋类和消费品。中俄两国计划到2024年将贸易额增加到2000亿美元。截至去年底,这一数字已超过1900亿美元。显然。俄罗斯在贸易当中更多的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不仅削弱了美元的地位,也体现了俄罗斯与中国等东方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这种趋势的出现,既体现了全球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也反映了美国制裁政策的失败。
然而,这种趋势会持续多久呢?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是否会因此而结束呢?这些问题还有待观察。尽管现在看来,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元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国际货币,其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难以被完全取代。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趋势的存在和继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开始拒绝使用美元作为支付手段,而选择其他货币进行贸易结算。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将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地位,并可能最终导致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被终结。
总的来说,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虽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却意外地导致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受到了动摇。这一现象的产生,既体现了全球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也反映了美国制裁政策的失败。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元、更多样化的全球货币体系出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