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冲刺万亿之城,常州凭什么?

新城市志|冲刺万亿之城,常州凭什么?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近日,2023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开幕,18个产业及科创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近550亿元。为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常州此次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12个基金项目在开幕式现场签约,集聚资本力量助力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新能源之都”这一桂冠,国内不少城市都想戴一戴,其中不乏省会城市,常州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其实大有底气。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今年以来,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动能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领跑苏南,正以奋进之势全力奔赴GDP万亿之城。

如果常州在今年冲刺万亿之城成功,意味着继2021年东莞GDP破万亿后,万亿城市俱乐部将再一次扩容。而结合前三季度的经济表现,常州也信心十足。

“万亿俱乐部”近在眼前,常州烟台鏖战

其实,常州去年GDP已经达到了9550亿元,以区区450亿元之差,未能跨进“万亿俱乐部”大门。当时,还有另外一座城市,GDP也逼近万亿大关,那就是烟台。

2022年,烟台实现GDP9515.86亿元,略逊于常州。不过,今年上半年烟台GDP已经反超常州180亿元。但考虑到去年上半年,常州也曾被烟台拉开85亿元的差距,然后又在下半年实现反超,所以尽管两市年末双双跻身万亿之城几无悬念,但最终排名谁先谁后,恐怕还将有一番激烈鏖战。

无论结果如何,作为江苏省内GDP排名第五的“普通城市”,常州能和烟台这个北方排名第一的非省会地级市PK到这种程度,光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苏大强”名不虚传。或许是苏州、无锡的光芒太过耀眼,并称“苏锡常”的常州多少显得低调了些。

如果就市区实力来看,常州其实并不弱于苏锡。2022年,苏锡常市区GDP分别为11221.6亿、7859.92亿、8133.9亿,常州市区甚至还强过无锡市区。但因为缺乏昆山、江阴这样的超强县市打辅助,论全市经济总量,常州跟苏锡就差了一大截,GDP总量分别只有后者的39.9%、64.3%。

不过,如果我们拉长时距,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单位来观察就会发现,从2013年到2022间,苏州GDP增长了84.1%,无锡增长了84%,常州则增长了119%。常州不仅没有掉队,相反还是成长最快的那个,全省排名也从十年前的第6,上升至如今的第5。

而被常州反超的徐州,同样对冲刺万亿之城雄心勃勃。今年上半年,徐州GDP突破4000亿元,排在全国第30位,同时凭借8.0%的增速成为“30强”中增速最快的地级市。只是从绝对值来看,唐山、大连、温州、徐州这一组上半年GDP4000-4500亿元档的城市,今年冲击万亿大关恐怕还有难度。

好在,无论是徐州的“十四五”规划,还是当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破万亿期限都是2025年。徐州,还有时间。

当然,随着“万亿俱乐部”不断扩容,人们的兴趣正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对城市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关注。常州近年来之所以能从烟台、唐山、徐州等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重新走入聚光灯下,这得归功于其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耀眼表现。

新能源为常州装了一台超级电动机

就在本次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开幕前三天,10月5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以《一线调研:“新能源之都”如何炼成?》为题,聚焦常州顺应科技潮流,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释放绿色新动能的实践。

能引起央视关注报道,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实力可想而知。根据《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常州与北京并列第四,是唯一入围前十的三线城市,并且在“投资热度集聚度”这个维度蝉联全国第一。

说起常州的新能源产业,最早可追溯到2013年。那时候,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未形成气候,国内的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还没问世,而国外的先驱者如特斯拉甚至濒临破产,差点被谷歌收购。常州却已经在布局十大产业链时,押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零配件产业了。

应该说,这在当时是一个颇为大胆的举动,但也为常州吸引来众多车企。2016年,北汽新能源落户常州;同年理想汽车也在此布局了第一座整车工厂。发展至今,理想汽车常州工厂已成为其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2019年,比亚迪来常建设汽车产业园;随后,东风、上汽大通等企业也纷沓而至。

新城市志|冲刺万亿之城,常州凭什么?

从2019年至2022年,比亚迪先后在常州3次投资超200亿元,分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项目。

在这些整车制造商的带动下,中创新航、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厂,以及贝特瑞、新纶新材、科达利、星星充电等配套企业也相继在常州落地生根。

目前,常州已形成“发储送用研”的产业生态闭环,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搭载常州产电池。去年常州产新能源汽车超34万辆,占江苏全省产量的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超过3400家,居全国首位……常州,已经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板块中产业链最长、涉及领域最全的地区之一。

今年1—7月,常州新能源制造业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4042.2亿元,同比增长23.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9个百分点。可以说,上半年常州GDP能跑出7%的增速,新能源产业为常州装上了一台超级电动机,是第一推动力,也是最强增长极。

根据今年初发布的《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到2025年,常州全市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借助新能源产业的东风,常州正在迎来城运的新一轮飞速上升期。

提升城市能级、找准产业赛道

当然,常州的崛起,并非始于押宝新能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的发展历史,主要踩对了三波时代风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热潮中,常州是苏南模式的代表地区,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就是那时打下的。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因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逐步从县域经济转向都市经济模式,常州又适时地在2002年将武进撤市设区,又于2015年进一步把金坛纳入市区范围,形成了武进、新北、天宁、钟楼、金坛五个市辖区的大城市格局。

可以说,撤县设区释放了常州的城市动能,使得常州政府得以统筹大市资源,这也为后来发展新能源产业做好了行政区划上的准备。

2022年,常州发布《两湖创新区总体概念规划》,涉及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钟楼区共17个街镇。如果当初没有及时撤县设区,武进、金坛等还是各自独立的县级市,这样面积上千平方公里的创新区,规划起来难度将非常大,常州也可能因为城区狭小、缺乏空间而丧失许多产业机会。

数据显示,1978年常州GDP17.57亿元,仅排在全国第41位。此后虽经多年打拼,但到2000年时,也才攀升到第39位,排名落后于台州、绍兴、温州等浙江城市。而进入新世纪以后,常州仿佛开了挂,排名一路高歌猛进。

等到其切入新能源赛道的2013年,GDP排名已经前进至全国第29位。而过去领先常州的温州、绍兴、台州等浙江城市,则纷纷落到了后头。可见城市能级对于产业聚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尤其在当下,随着人才、资源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城市的体量越大、吸纳的人口越多,才能孕育大产业,这点在常州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梳理GDP前40城市过去20年的排名变化,晋升幅度超过常州的也就合肥、长沙等几座黑马城市,而且清一色都是省会。在普通地级市里,常州是独一档的存在。

这背后,提升城市能级、找准产业赛道,可以说是常州取得成功的两大经验法宝,值得广大地级市借鉴学习。

新城市志|冲刺万亿之城,常州凭什么?

海报设计 白浪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6524.html

      
上一篇 2023-10-1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