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股经过近两年的下跌,目前的估值基本处于底部。
尤其是8月份的医疗反腐风暴,更是将医药股打进了十八层地狱,人人躲避不及!
也正因此,医药股目前的估值可以说是极其诱人,给一点阳光,就能爆发巨大的上涨动力。
那么,机会在哪里呢?
我们扫描一下各个细分板块的情况——
首先是类消费板块:医院、药店和中药。
类消费板块是长坡厚雪的好赛道,过去十年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收益,牛股众多。
不过,就跟消费板块受困于内需不振一样,类消费的医疗板块今年业绩也大多低迷,暂时还难以重振雄风。
尤其是类消费板块中最好的赛道——眼科和牙科。
一来受制于集采,民间消费转向国有医院,分流了民营医院的需求;
二来暑假的6-8月是全年的旺季,但眼下被这波经济低迷耽误了,未来几个月转入淡季,更没指望了。
因此,类消费板块还需要等一等。
接下来是医疗器械板块。
医疗板块在过去几年,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大放异彩,但现在时过境迁,小甜甜变成牛夫人了。
主要问题在两块:
一块是疫情结束后的产能过剩,呼吸机、疫苗和低值耗材是重灾区。
另一块是集采,高值耗材是重灾区。
目前,2023年第四批高值耗材集采正在进行中,将首次纳入两个品种方向包括眼科晶体及骨科运动医学。
从集采数量和集采产品成熟度上看,第四批集采力度仍在加强。
再加上高层反腐,主要打击的就是高值耗材的采购环节,因此市场观望情绪估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这个板块今年也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第一是,产品具有出口能力,但疫情期间受抑制,今年恢复出口的细分领域。
比如IVD化学发光产品的龙头新产业,在疫情期间受打击很大,但去年疫情放开后,业绩开始强劲反弹。
观察其出口结构,2023H1海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9亿元,其中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2023年H1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2271台,较上年同期增长20.28个百分点。
第二是,集采前份额很小,集采后市场份额大幅提升的细分领域。
典型的是惠泰医疗,2022年的电生理集采落地后,公司产品全线中标,带动医院渠道的准入渗透率从27%提升至70%。
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超过400家医院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3500 余例,全年预计完成9000-10000例手术,较2022年全年的3000例左右,预计增长超 200%。
可以说,疫情结束和集采风暴,对于大多数公司是风险,但对一小部分公司则是大机会。
不过整体性的大机会还没出现。
当下最值得关注的,是创新药和CXO产业链的机会。
器械板块存在的问题,创新药板块也是存在的,比如集采、反腐和产能过剩。
8月,全国医保基金支出2336亿元,环比下降6.3%,这是反腐导致的诊疗量降低,落到数据上的反映。
9月,安徽集采开锣,涉及管制类麻醉药羟考酮,打破了精麻药不参与集采的原有预期。
仿制药和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中报业绩萎靡,二季度毛利率84.16%,低于一季报的84.35%,净利率20.51%,低于一季报的22.46%。
显示产能过剩带来的利润率下滑问题仍然在持续。
不过,创新药和CXO板块的机会在于,它们面向海外,受海外需求拉动的空间更大。
以一级市场的融资数据为例:
2023年8月国内创新药融资金额大幅下降,融资金额为40.3 亿元,同比下降 46.48%,环比下降29.17%,风雨飘摇。
但同时,8月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共发生90件融资事件,融资金额为20.54亿美元,环比上升24.56%。
8月CXO领域共发生23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约为4.57亿美元,环比上升约 454%。
海外市场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强劲,阳光明媚得多。
也因此,具有出口能力的创新药和CXO龙头,率先业绩反转了。
首先是减肥药赛道。
减肥药是迎合了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是一个前景光明且需求庞大的赛道。
自从诺和诺德的新一代减肥药利拉鲁肽问世后,迅速风靡全球,最近三年,股价从20美元涨到100美元,市值高达4000亿美元。
随后,礼来制药加入竞争,股价从疫情期间的120美元涨到了最近的600美元,羡煞旁人。
于是全球各大药企纷纷入局,在利拉鲁肽相似的多肽药物赛道上狂飙突进。
根据FDA披露,截至2023年8月,多肽类全球获批数量共计约112个,其中 2023年新增获批多肽药物5个。
看到机会的国产企业,只争朝夕。
第一波机会来自利拉鲁肽GLP-1上游相关CDMO个股。
CDMO,也就是药企代工,这方面向来是中国企业擅长的,物美价廉,只要能抢到订单,业绩很快就能爆发。
第一个是诺泰生物。
诺泰生物2023年中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1亿元,同比增长49.38%;扣非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276.12%。
产能扩建迅猛,建德工厂现有一期产能107万升,二期车间18万升产能已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另有22万升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连云港工厂现有2个多肽原料药生产车间,“多肽原料药产品技改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完成建设。
诺泰生物股价从去年10月开始爆发,至今已翻倍。
但GLP-1代工需求庞大,诺泰生物抢了头彩,不代表其它CXO龙头就没机会了。
很快,药明康德和凯莱英跟进。
根据中报,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188.71亿元,同比+6.28%,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的营收同比+27.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7.61亿元,同比+23.67%。
单看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08亿元,同比+6.74%,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的营收同比+39.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92亿元,同比+35.42%。
很明显,二季度的业绩开始反转了。
主要动力就是寡核苷酸和多肽等化学业务,公司TIDES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30亿元,同比+37.90%,预计全年收入增长超70.00%。
产能方面,2023H1,公司常州基地投产两个2000升多肽固相合成釜。
9月27日,药明康德发布公告,下属子公司在常州和泰兴两个生产基地进行多肽生产车间产能扩建项目。
扩建完成后,新产能预计将于2023年12月投入使用,届时本公司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体积将由原计划的2万L增加至3.2万L,增长50%以上。
凯莱英也不差。
根据中报,虽然整体营收和盈利还是低迷,但毛利率开始回升了。
2023Q2毛利率57.49%,净利率44.43%。
主要原因就是多肽等新兴业务开始放量,拉动毛利率的提升。
公司23H1新兴业务板块实现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34.89%,其中合成大分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58%、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同比增长160.85%。
根据公告,公司23年上半年加速多肽商业化产能建设,预期到24年H1公司固相合成总产能将超过1万L。
第二波机会来自创新药的跟进。
诺和诺德利拉鲁肽在中国已过专利保护期,华东医药、信达生物、万邦医药、爱美客等多家药企布局研发。
目前国内针对超重/肥胖开展的临床试验药物,15种在研药物中,共有14种药物的靶点包含GLP-1R,其中7种为GLP-1R单靶点激动剂。
其中华东医药和信达生物相对领先。
其实,不仅是减肥药赛道,细致看看,国产创新药近期的好消息还是不少的。
比如:
9月29日,美国渤健宣布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BAT1806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多关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全身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该产品为FDA批准的首款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由百奥泰开发。
2021年4月,渤健与百奥泰达成合作协议,以3000万美元首付款获得BAT1806在中国以外的生产、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还有ADC赛道,自从日本药企第一三共在ADC癌症药上获得成功,单一款DS8201药物2022财年营收已达15.84亿美元,用时不到3年就跨越了10亿美元大关。
业内预计,该款药到2026年全球销售额将达到62亿美元,成为新一代抗癌药明星。
这是一个类似当年火爆的PD-1抗癌药的大机会。
目前,一批国产创新药企已经抢进,其中,恒瑞医药有6款新型ADC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百奥泰有5 款,百利天恒、科伦博泰、迈威生物、信达生物有 4 款,相对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荣昌生物有一款HER2 ADC RC48已获批上市,另有多个3 期临床在研。
还有疫苗方面,智飞生物近日公告,公司获得GSK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中国独家代理权,有望复制HPV疫苗时代的辉煌。
可以看到,创新药和CXO板块近期新机会不断,接下来,三季报业绩陆续放榜。
君临将会紧密跟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