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13日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13日消息,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自2023年10月起,持续1年,由各银行机构对“沉睡账户”持有人进行提醒和通知。这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期间开展的专项行动之一,专家认为这将盘活资金利用率,或提升储户间接消费的需求。
清卡范围进一步深入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定义,“沉睡账户”主要是指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
但记者注意到,此次行动中各行对于“沉睡账户”的清理标准其实有所不同,这也意味着清理调整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比如,交通银行的公告表示自10月7日对连续三年以上未发生动账交易,账户余额为0元,且未开通基金、理财、外汇宝、太平洋贷记卡自动还款、预约转账等任何业务功能的个人借记卡进行销卡处理;而郑州银行的清理范围更加严格,“连续一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余额10元及以下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清理账户后是否还能恢复,各家银行也有不同的措施。渤海银行通告表示,如账户已被限制使用,凭本人有效证件、存折或卡至该行任意营业网点或通过该行电子渠道进行身份核实并申请启用该账户。而交通银行则表示,一旦对“沉睡”的个人借记卡进行销卡处理,销卡后将无法再恢复使用。
从数据来看,随着银行账户数量持续增长,睡眠卡的情况日益严重。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6.21亿张,环比增长0.5%,人均持有银行卡约6.81张。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农商行等商业银行持续开展个人睡眠账户的清理工作。
防范风险,减少银行负担
“清理’沉睡账户’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助于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诈骗行为的土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实际上,人均持有近7张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由于不法分子采用租借、买卖等手段获取大量银行账户,从事跨境赌博、洗钱、诈骗等非法行为,“沉睡账户”已经成为黑产业的温床。10月正值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在此背景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也再次组织开展清理“沉睡账户”的专项提醒工作。
国家金融管理监管总局也表示,清理“沉睡账户”主要是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加强账户管理,切实保护用户资金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便于用户合理安排和使用个人银行账户资源,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
此外,清理“沉睡账户”也是银行减少成本负担的手段之一。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银行提醒“沉睡账户”,意在盘活资金利用率,或提升储户间接消费的需求。“沉睡账户认定或者不同银行有不一样认定标准,有的对10元以下余额,2年没有交易的认定为沉睡账户,此次要求或刺激储户交易或转账意愿,或盘活资金利用率,避免银行卡账户长期闲置、长期沉睡的现象,有利于银行更高效管理,增强交易活力。”
在进入存量时期以后,睡眠卡已经成为银行自身的成本负担,如何拉新促活才是关键,“沉睡账户”相当于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减少“沉睡账户”,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银行卡资源和节约成本,避免闲置资金资源的浪费,通过注销睡眠状态的银行卡,也可以提高银行运营效率。
“一方面银行要及时发布通知提醒,尽到告知的义务。储户则需要检查自身账户是否有实际需要,及时清理。另一方面,储户做到对银行账户的保护,不要随意为了蝇头小利将自己的银行卡账户卖给灰黑跑分集团,银行应该在健全自身风控技术和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警银合作。”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