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13日电 汇添富基金近日公告称,旗下产品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D类份额于9日发生大额赎回。该基金D类份额在今年9月22日才增设成立,成立至今只有十个交易日。
翻看该基金历次季度报发现,该基金资产净值多次在5000万元上下徘徊,每当跌破5000万元的清算红线时,就有机构投资者买入该产品。
新设份额短期内出现大额赎回
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成立于2022年1月12日,起初有A、C类份额。根据基金合同,该产品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持续运作、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在6个月内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
从规模看,在2023年二季度,该产品出现了连续53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况,直到6月末才高于这一门槛。截至二季度末,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的规模为5320.8万元。
这种情况下,汇添富基金于9月22日公告称,决定自当日起增设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D类基金份额,并开放申购、赎回、转换、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然而,10月10日,汇添富基金就再度公告称,D类份额于10月9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决定自10月9日起提高D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第8位,小数点后第9位四舍五入。
对于为何选择增设D类份额、并且在短期内就出现大额赎回,中新经纬联系了汇添富基金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该基金D类份额因为刚刚设立时间较短,持有人较少,因此大额资金的进出就会在整体规模中的占比较大,为了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提高了净值精度。
汇添富基金披露,10月9日,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D的单位净值为0.8161元,10日就降到了0.8089元。截至12日,D类份额只经历了8个工作日,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1.25%。
机构多次“关键时刻”入场?
翻看数据发现,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成立时A、C份额合计净认购约2.21亿元,但成立仅1个月后,规模就已大幅下降。
据季报披露,自2022年2月15日起至2022年5月13日,该基金连续59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在即将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时,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自2022年5月14日起资产净值开始回升,至2022年6月30日,没有再出现基金资产净值预警情形。
季报数据显示,该基金的份额之所以回升,是有机构投资者在短期内大举买入。2022年5月13日,有两家机构投资者分别认购了990.53万、659.38万份额;2022年5月16日,另一个机构投资者认购了2192.74万份额,并在1个月后全部卖出;2022年6月30日,还有一位投资者认购了1116.75万份额。
此后,该基金资产净值多次在5000万元上下拉锯,每当跌破5000万元后,就有机构投资者买入该产品。比如,自2022年7月11日起至2022年9月13日,该基金连续46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2022年9月14日,一位机构投资者买入了1414.12万份额。从这一日开始到当季度末,该基金未再出现基金资产净值预警情形。
又如,自2023年1月11日起至2023年3月30日,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连续52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2023年3月31日,一位机构投资者买入了1774.10万份额,使得该基金的资产净值回升到5000万元。在2023年二季度,上述情形再度发生。到2023年6月28日,该基金连续53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一天后,就有机构买入2494.70万份额。
机构投资者买入,是否是对该产品收益的看好?2022年至2023年二季度的6个季度里,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A类份额的收益率分别为:-5.13%、5.60%、-12.22%、-1.98%、-1.70%、-5.01%。成立至今,该产品的收益率为-18.62%。
对于为何会有机构投资者频频在“关键时刻”入场等疑问,汇添富基金上述人士未正式回应。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汇添富上证50基本面增强约70%的份额均由机构投资者持有,其中,一位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总份额的37.64%。该基金在今年中报里提示风险称:“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较高的投资者集中赎回后,可能导致基金规模较小,基金持续稳定运作可能面临一定困难。”
机构:“帮忙资金”现象由来已久
有关公募基金市场是否存在“帮忙资金”,外界的讨论一直较多。
13日,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对中新经纬表示,通常来说,当基金规模处于“发行线”或“清盘线”时,短期大资金的集中申购或赎回存在“帮忙资金”的嫌疑。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帮忙资金”现象由来已久,是基金在面临发行或清盘压力下的一种短期销售行为。由于市场广泛存在“追涨杀跌”的情况,越是在市场处于冰点时基金的销售越艰难,在行情冷淡时基金公司甚至可能面临基金发行失败或清盘所带来的后果,因此这种先“保产品”再慢慢维护产品也成为了许多基金公司“不得已”的选择。
该机构认为,从短期看,“帮忙资金”或解决了单只基金规模上暂时的压力。但长期看,巨额资金“快进快出”不仅不利于管理人对产品的运作,而一旦后续产品成为了无人问津的“迷你型基金”,也可能继续面临随时清盘的命运,这也会增加管理成本和损伤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对于其他投资者来说,巨额资金的赎回可能会带来净值波动的风险;对全行业来说,“帮忙资金”的存在不利于市场进行有效选择,资源较强的公司所发行的产品即便不受市场欢迎也能依靠“帮忙资金”顺利过关,这不利于通过市场筛选出更为优秀的产品。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魏薇 李中元
【编辑:陈俊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