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市场情绪躁动之际,“李鬼”又盯上公募基金了。10月11日,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称,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骗取投资者钱财。
实际上,泓德基金不是唯一被盯上的公募基金。仅在10月10日就有三家基金公司在同一天发布澄清公告,长盛基金、合煦智远、京管泰富均表示遭遇到了“李鬼”行骗,并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维护好自身权益。
诱导点击来源不明链接
10月11日,泓德基金发布公告称,近期公司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泓德”“泓德合办”及其工作人员名义,通过诱导投资者点击来源不明链接及下载手机客户端等出售产品,进行非法集资诈骗活动,骗取投资者钱财。
对于这一“李鬼”现象,泓德基金提醒广大投资者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在公告中,泓德基金明确,公司未开发官方APP,也从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以“泓德基金”名义开发APP。此外,泓德基金还强调了公司的法定名称、客服电话、唯一官方网址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正规渠道。
不仅是泓德基金,今年以来,包括南方基金、富国基金、银华基金、大成基金、华泰柏瑞、长城基金、融通基金、工银瑞信、信达澳亚等多家基金公司均发布了诈骗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并维护好自身权益。
具体来看,假冒基金公司诈骗的常用手法包括冒用基金公司名称、APP、工作人员照片姓名等,通过网站、QQ群、微信群等渠道提供虚假宣传、非法集资、培训退费等非法牟利行为,骗取投资者钱财,或通过多家自媒体平台散布虚假信息。
警惕任何非正规渠道信息
“李鬼”冒充基金公司肆意行骗,既伤害了普通投资者,也影响了基金行业的声誉。对此,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在官方平台进行投资者教育宣传,提醒投资者谨防上当受骗。
泓德基金表示,要提高警惕和识别能力,切勿轻信其他任何非正规渠道的信息,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或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相关APP,投资理财需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谨防受骗,必要时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举报,切实维护好自身权益。
瑞融资产首席研究员梁晓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客观上讲,基金公司本身能做的预防有限,互联网作案的隐蔽性较强,所以基金公司在打击冒名的不法分子方面,也难免防不胜防。而且很多公司注册名称或商标与基金公司非常相似,普通投资者很难辨别。投资者一定要去正规渠道,比如到金融机构营业部购买,切勿随意点击来源不明链接的买卖基金。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投资者甄别不法分子关键要识别钓鱼网站。对于接收到的非官方客服与电话短信,若要求输入密码或转账信息,需加强警惕,另外也需要加强假冒电话信息甄别,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提升反诈能力。基金公司方面也要做好提醒,并备注好官方认证的网站与客服电话。
诈骗手法多种多样
下载安装了假基金公司APP,投资本金不翼而飞;点击非法短信链接提现,银行卡被莫名盗刷……涌入基金圈的“李鬼”们诈骗套路可谓是花样繁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冒充基金公司以外,“李鬼”打着基金经理名义招摇撞骗事件也不胜枚举,包括中欧基金葛兰、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鹏华基金王宗合、汇丰晋信基金陆彬等知名基金经理均被冒充过。
此外,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李鬼”甚至还冒充过监管机构。8月16日,中基协发布严正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用中基协名义向个别投资机构发送采取罚款、关闭出金通道、注销账户等处罚或限制措施的通知。
富荣基金此前总结过“李鬼”三大套路:一是仿冒基金公司网站、APP、客服电话等,以虚假投资项目诱骗投资者进行投资,诈骗投资者资金;二是捏造并发布基金公司开展清退等不实信息,诱导客户加入退款QQ群、下载仿冒APP,并以“清退回款”等名义达到骗取客户信息、诈骗钱财的目的。
“这些不法分子最惯用的伎俩就是仿冒APP。”一位资深基金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没有自营APP,所以普通投资者一定注意,要从基金公司官方网站进行查询信息,遇到推销产品的陌生人员,要查询产品是否备案,并认真核实该销售人员的身份和资质。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