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集中发力,积极因素持续累积,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呈恢复向好态势。
日前,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小企业信心有所回升,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年内再次回升。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 ,比上季度上升0.2点,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
其中,分行业指数为4升1平3降,工业和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升幅较大,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有所下降。分项指数4升2平2降,宏观经济感受和投入指数升幅较大,成本和资金指数有所下降。
分行业来看,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比上季度上升0.4、0.2、0.1和0.1点,止跌回升;社会服务业指数持平,而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均下降0.1点。
目前,中小企业开工状况略有改善,完全开工的企业占比上升。对样本企业开工率调查显示,三季度末,完全开工的企业占41.10%,比二季度末上升4.25个百分点。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的政策组合拳的效果不断显现,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得到有力提振,市场预期有所好转,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增强。下一步,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坚持纾困与培优两手抓,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多项指数回升
经济回暖,中小企业率先感受到。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的政策组合拳的效果不断显现,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得到有力提振。三季度,反映企业信心状况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8.9,比上季度上升0.5点。从细项看,宏观感受指数为103.5,比上季度上升0.5点,高于景气临界值100;行业运行指数为94.4,比上季度上升0.6点。
同时,市场预期有所好转。三季度,市场指数为81.0,环比上升0.3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5个行业国内订单指数上升、1个行业持平和4个行业销量指数上升、1个行业持平。
受此利好,民企投资意愿有所增强。三季度,投入指数为83.3,比上季度上升0.4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5个行业投入指数上升。
同时,随着稳就业和降税费等政策实施,企业生产经营有所恢复,招聘需求有所上升。
从景气状况看,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不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均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效益指数一直处于最低位。
“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物价和销售持续低迷,叠加成本压力不减,企业增收不增利,亏损有所加大。三季度,效益指数为74.3,与上季度持平,仍处于历史较低位。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半数行业效益指数下降。”上述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
此外,由于近期主要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处于中下游的中小企业成本压力不减。三季度,成本指数为112.8,比上季度下降0.1点,成本仍在高位运行。9月成本指数为112.9,比上月上升0.3点,结束了前两个月下降局面,成本上升。
企业融资状况仍然偏紧。尽管金融部门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但有效融资需求下降,融资结构性矛盾致小微企业融资仍然困难。三季度,资金指数为100.8,比上季度下降0.3点,尚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其中,融资指数为90.6,环比下降0.3点;流动资金指数为85.3,比上季度下降0.5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4个行业融资指数和7个行业流动资金指数下降,5个行业应收账款上升。
仍应以政策调动中小企业积极性
中小企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总的看,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社会预期有所好转,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9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比上月下降0.2点,在连续三个月上升后出现回调。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特别是小微企业困难仍较突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滑、资金紧张、应收账款拖欠等困难仍在持续。”上述负责人表示。
他建议,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强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抓紧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解开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连环套”,突出实质性清偿,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同时,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落地落细。健全与民营中小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培育新动能,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着力促进青年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坚持纾困与培优两手抓,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