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典型经验

编者按: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创新实施了一批可操作、能落地、有实效的政策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经验交流、促进互学互鉴,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刊发许昌市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典型经验,供各地参考借鉴,并结合实际积极推广运用,共同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许昌民营经济发达,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被誉为“河南的温州”。20年前,许昌的民营企业家们,在市场中敢闯敢试,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政府及时发现了民间蕴藏的力量,主动出台措施引导扶持,由此开启了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局面。许昌市历届政府牢记“功成不必在我”,一任接着一任干,打造出了民营经济的“许昌模式”。

近年来,许昌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抢抓创建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市契机,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全力以赴促进民间投资平稳发展。目前,许昌私营企业占比已达93.44%,贡献了全市75%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生产总值、90%以上的投资、90%以上的就业;全市营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8家,其中民营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1801家。

一、营造氛围,让民资感受许昌诚意

民间投资是许昌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许昌市党委、政府一直关心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聚焦企业诉求,关注企业所思所想所盼,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回应企业关切,坚定企业家发展信心。

关心企业困难,倾听企业心声。搭建政企沟通平台,组织召开市委、市政府领导主持的全市企业家座谈会、新生代企业家座谈会,解读惠企政策,畅谈企业发展,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影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邀请民企参与政务管理,推荐3名民营企业家担任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推荐10名民营企业家担任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在61家民营企业设立企业权益保护联系点,积极参与企业权益保护工作。

搭建交流平台,助力民企发展。扶持企业家成长,出台《许昌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行动实施办法》,健全完善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实施民营经济青蓝接力行动,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等高校参加高端培训,培训企业负责人3000余人次,提升企业家能力素质。在许昌日报社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专精特新企业家面对面”专栏,对优秀“专精特新”企业家代表进行专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介绍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树立可学可比可借鉴的先进标杆。

二、改善环境,让民资体会许昌温度

许昌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破解发展动能不足、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等活动,把解决问题与引导发展统筹起来,扭紧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股绳”,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经营主体满意度。

释放政策红利,提振发展信心。一是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许昌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列入年初预算,对在年度内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许昌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奖励,奖励资金全部由市财政承担,并直接拨付至企业手中,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和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2022年,共对155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企业奖励资金3230万元,帮助28家企业争取2023年度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3984万元。二是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清理针对民间投资准入的不合理限制,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准入条件,下大力气破除各类隐形壁垒,着力解决民间投资“不能投”的问题。比如,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领域的附加条件,由民间资本瑞贝卡集团全资投入建设并运营许昌瑞贝卡水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等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三是鼓励多元投资。支持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建设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比如,在保持公办机构福利服务性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敬老院“公建民营”,引进品牌化养老企业提供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有效破解缺资金、管理难、专业性不强的运营壁垒。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理念。一是实施内部改革,拓展服务内涵,确保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组织开展政府部门服务效能问卷调查活动,每半年在全市开展一次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每周进行一次调度,对征集到的问题建立台账,及时转办,实行销号管理。纪检监察部门以评促改优化营商环境,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快查快结,全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清账破阻”。组织召开营商环境“吐槽大会”,梳理企业反映问题,合理建议立即采纳,比如,东城区允许外摆经营、魏都区支持曹魏古城文化产业发展、培训机构保证金下调等建议实施后均取得良好效果。二是挖掘惠企潜力,提供精准服务,确保政策应享尽享。构建“1+2+3+N”的“免申即享”工作模式,即搭建一个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平台、梳理编制惠企政策和办事服务指南两个清单、开发建设“惠企政策库”“企业画像库”和“政策匹配模型中心”三大基础模块、分批次上线N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做到“应上尽上”“能上尽上”,目前已接入企业、个体户基础数据72万条,梳理上线惠企政策文件573个,兑现惠企资金2.8亿元,惠及企业2800多家。开展税务“走访问需办实事惠企便民送春风”活动,征集意见建议,解决涉税疑难问题。实施税惠政策和财务账制辅导,“小巨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获得企业一致好评。三是优化服务流程,专注服务细节,营造一流“宜商”环境。搭建“采小帮”政府采购团,为供应企业提供多维度项目跟踪,规范政务采购流程,优化政采“软环境”。企业开办从3个工作日以上全面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全程无纸化办理,真正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三小时内打印证照、领取公章和税控设备。开展全“豫”通办业务,及时为企业办理异地业务,解决企业“多地跑”“折返跑”及“事项不明”“流程不懂”等难题。持续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严格控制到企检查次数,深入实施“1+1+X”制度,除助企分包干部外,增加纪委监委联络员和若干职能部门责任人,变“一人助企”为“专班助企”,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一季度,第二届中国顶墙装饰材料博览会在长葛市举行,政府推迟“两会”时间让道博览会,邀请参会企业近300家,交易额超8.8亿元。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裕同印刷、润弘本草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落户许昌。同时,远东、瑞贝卡等本土企业不论如何发展壮大,都始终把许昌作为企业的根据地大本营,把企业总部留在许昌。

坚持对接耦合,破除发展瓶颈。针对企业政策、金融、产销、用工、产学研和“两化”需求,整合政策资源、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畅通要素供给渠道。印发“政策明白卡”2000余张,录制惠企政策宣传视频30余期,组建政策宣讲团,开展政策宣讲47场。深入对接生产要素,金融部门开展融资服务稳企业、供应链金融强产业、金融机构进万企活动;工信、农业农村、住建、商务等部门牵头开展制造业、农产品、建材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商超企业、直播电商等产销对接活动;人社部门开展用工指导,促进企业和各类人才有效对接。

优化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展“企业开办+N项服务”覆盖面,在服务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银行开户预约、电力报装等事项的基础上,持续添加更新。已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等企业开办事项“一网通办、一次办妥、半日办结”,并推行公章刻制政府买单、税控盘免费等举措,企业开办零成本。二是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政府主动靠前服务、企业信用承诺约束、部门协同事中事后监管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管理机制,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将供地阶段原来由企业办理的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树木审批等13个事项,调整为政府提供统一服务,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8个事项实行企业信用承诺,统筹建设用地供应和用地规划许可,优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取消中介机构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工程安全监督备案等环节,实现竣工后联合验收。三是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建立稳外贸促发展“5+2+N”会商机制,商务等5部门联动,以保税物流中心、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为依托,研究破解外贸运行、外向型平台建设和企业发展等问题。开展RCEP外贸业务专题培训,做好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展会信息发布和展位申请工作,先后培训服务127家,争取展位43个,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抢抓订单。搭建企业“走出去”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布局公共海外仓,服务电力装备、发制品、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企业有序参与境外项目。2022年,与全球贸易通合作,开发数字贸易云平台,举办数字云展会,143个国家和地区的6.8万余名境外采购商访问了平台,参展企业收到7442条采购意向。

推进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营造公平、公正、平等的法治环境,增强经营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推行城市管理柔性执法。制定符合免于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的类别清单,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执法过程中注重运用预先提示、说服教育、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责令改正等柔性监管措施,对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提高执法容忍度。二是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活动,对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违规收费问题自查自纠。2022年,全市共检查单位154家,办结违规收费案件7件。三是维护中小企业权益。建立“万所联万会”机制,25家律师事务所与57家商会建立联系合作机制,累计为28家民营企业进行了公益“法治体检”。成立许昌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权益维护渠道。积极引导企业入驻诉求响应智慧平台,截至2022年底,注册用户3392户,涉企部门217个,受理、办结企业诉求45件,办结率100%,五星好评率95.56%。四是畅通破产立案程序。落实立案登记制,大力推动“执转破”工作,对具备破产原因的被执行企业依法移送破产审查,按照简易程序受理的案件,控制在60天内结案。

三、做强产业,让民资共享许昌发展

产业主体是锻长板、挖潜力的基本盘,产业强则企业强。许昌市在解决好具体问题的同时,探索构建产业、企业、企业家“三位一体”成长机制,不断培育壮大产业主体。

坚持培优育强,厚植发展优势。一是拉长产业链条。制定《许昌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大力开展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等六大行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围绕襄城县煤化工产业,衍生出碳基新材料、高纯硅材料、光伏新能源等“黄金”新兴产业链,形成集群集聚效应;紧抓对德合作、豫沪合作机遇,围绕电梯、碳硅材料、电力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制定产业招商图谱,共组织招商小分队124批次,洽谈对接项目228个,推动产业链条提质发展。二是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出台许昌市十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大力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巩固提升智能电力装备、再生金属、硅碳新材料、发制品4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超硬材料、人工智能、电梯、食品6个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清单化、产业链条图谱化、产业培育精细化。全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被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培育大企业集团行动计划,着力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微企业向德国企业学习,致力“专精尖新特”,打造了一批细分行业领先的“单打冠军”;全面落实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制造业单项冠军推荐活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硅烷科技、新天地药业成功上市,全市主板上市公司达到10家。金汇不锈钢入选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黄河实业入选2022中国制造业500强,四达电力等14家企业被评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许继电气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森源电气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

坚持融合赋能,推动产业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推进电力装备、化工、建材等产业向智能电力装备、硅碳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绿色建材等链条延伸;推动传统汽车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换道”发展;加快传统装备向智能制造装备转型发展;推动发制品产业加强差异化、个性化、创意化产品开发。目前,4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11家企业入选省能碳管理示范企业,5家企业获得河南省节能环保示范企业。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专项,以鲲鹏计算产业集群为引领,做强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5G产业链;以电力装备制造集群为引领,做大高端成套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预计到2025年,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50%左右,形成具有强支撑、高成长性和许昌特色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三是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实施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专项,开辟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人工智能、氢能储能等产业发展新赛道。重点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突破减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争取占领市场中高端、关键环。支持能源企业持续推进储能产业发展,推动新一代智能化簇级控制储能系统产品工程应用,建设储能电池共享实验室。积极参与创建郑洛新许新一代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郑洛许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芯机联动产业基地。目前,4个项目已入选省未来产业项目库,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获批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是全省唯一一个县级开发区。

四、开放创新,让民资惊艳许昌蝶变

许昌市充分尊重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进一步发挥作为科技创新出题人、答卷人和阅卷人的作用,坚持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主体,大力推进人才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创新,以创新驱动企业效益增长,为许昌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培育创新主体,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支持建设创新平台。深化民营科技型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在电力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重点企业创建国家和省企业研发中心,组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231个。二是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出台《许昌市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在民营企业中培育一批省级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雏鹰”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体系,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应评尽评、应入尽入”,每年新培育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

产学研对接,提升创新动能。深化产学研融合,实现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研究所举办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推广超导及滤波器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等五项技术成果,就三维精密检测及自动化测量技术签署合作协议。组织许昌学院与鸿昌电子、中科院微电子所开展校企战略合作,举办多场产学研对接会。开展“走进西安交大—许昌企业高校行产学研对接活动”,许绝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质绝缘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盛世恒信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与西安交大进行深度合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国际局势及宏观经济影响,许昌市的民间投资出现了一些困难,面对困境,政府和企业相互支持,共克时艰,共渡难关。未来,许昌市将把扩大民间投资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把民间投资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谋划和推进,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大力推动民资项目加快实施,拓宽民资行业和领域,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持之以恒优化投资环境,久久为功激发投资活力,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层面形成引领全国的许昌特色。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3015.html

      
上一篇 2023-10-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