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星展中国行长郑思祯:将加大对中国进出境贸易资金支持力度

每经记者:李玉雯 每经编辑:张益铭

2013年,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浦东扬帆起航。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

专访星展中国行长郑思祯:将加大对中国进出境贸易资金支持力度

受访者供图

基于制度创新优势,上海自贸区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汇聚于此,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持续深化使得自贸区已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自贸区内银行业机构数量达588家,保险业机构数量达135家。

星展中国是获批在上海自贸区筹建营业点的首批银行,也是自贸区内率先开业的外资行。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星展中国行长郑思祯,在她看来,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制度创新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并且促使营商环境更加稳定与公平,国内外企业对于上海自贸区政策具有充足的信心。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 为银行带来更多业务机遇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支撑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上海从2015年9月的21位升至2022年3月的第4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及声誉不断增强。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客户以及业务机会。”郑思祯对记者表示,星展银行在中国本土注册以来的16年间,始终以稳健审慎的方式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作为最早在上海自贸区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之一,星展中国一直积极参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自贸区内的企业提供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

为了兼顾资金跨境自由流动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201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上海自贸区创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通过分账核算方式,首创“一线审慎监管、二线有限渗透”的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实现和境外账户以及自由贸易账户之间资金自由划转、账户内资金自由兑换。多年来,自由贸易账户已成为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的核心基础设施,并先后向海南、广东、天津等地复制推广,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进行跨境资金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各类主体共开立14.68万个自由贸易账户,累计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163.10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5%;境外非居民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办理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35.87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4%。

郑思祯向记者介绍道,为了推动自由贸易账户结算便利化以提升自贸区企业资金跨境收支结算效率,星展中国建立了自由贸易账户优质企业跨二线结算便利化流程,即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凭带申报信息的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跨二线的人民币资金划转,此举有助于加快自贸区企业客户的境内收付款效率并加快资金流转。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成功办理了跨二线的资金划转。“目前我们正在升级系统,向自贸区企业客户推出新的多币种自由贸易账户类型,推进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支付结算全流程线上办理步伐。我们将加大对中国进出境贸易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聚焦高端制造、科技和新经济等战略性产业。”

此外,近年来星展中国也落地了诸多创新业务,例如参与承销上海市政府发行的中国首支自贸区债券,这也是外资银行首次参与承销地方政府债券;作为首批外资银行在上海自贸区内发行同业存单;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片区和上海临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旨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将其作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要素。

前8月上海自贸区支行 新增客户账户数量涨7倍

在郑思祯看来,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模式已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同时中国也在从依赖出口导向型与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以国内消费和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如今,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较以往大不相同,中国正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置于首要位置。

“中国是全球第八大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并拥有种类繁多的公共和私人债务,对国际市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郑思祯对记者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优化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同时已在上海等地设立了多个自贸试验区,为部分行业提供便利且合规的外汇兑换以及税收减免政策。

郑思祯提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自2013年设立以来,对标国际通行规则,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成为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窗口,并承担起深化中外经贸合作的桥梁作用。大部分制度创新的成果在全国自贸区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初,这里便推出了一项突破性的举措——“负面清单”制度。这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管理办法,在这份清单上,国家明确开列不予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则充分开放,并享有准入前国民待遇。十年间,这份负面清单经过了七次“瘦身”,由原先的190条缩减至现在的27条,条文数越少开放度越大。

郑思祯告诉记者,负面清单中条文数量减少,为外商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降低了投资的门槛。目前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实现制造业“清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这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截至今年8月,星展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新增的客户账户数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倍,这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对于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有充足的信心。”她举例说道。

据了解,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至2022年底,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约占上海同期30%。2022年区域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总额的30%。上海自贸区率先试点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也已写入《外商投资法》。

“立足十周年这一节点,我们希望在自贸区内继续探索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和创新凝聚更多力量。”郑思祯对记者表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2583.html

      
上一篇 2023-10-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