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涵盖了诸多方面,不能片面地加以评价。我们应该重视的是“一带一路”所发挥的作用。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一带一路”极大改善了共建国家的铁路等交通网,同时也为共建地区的数字化作出了贡献。
这十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的政府人士和研究人员。他们就“一带一路”与我交换意见时,听到好的方面时固然很高兴,但经常表示希望我直言不讳地指出需要改进的课题。中国的政策团队中有很多虚怀若谷、裒多益寡、精益求精的人士。我对此感到特别欣慰。
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张面孔
这十年,我也听到美西方国家有声音批评“一带一路”是所谓的“债务陷阱”。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带一路”主要是基础设施项目开发的合作。
一直以来,基础设施项目开发被认为有两张面孔:其中一张是有助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面孔;另一张则是投资过剩,导致债务不可持续性问题的面孔。美西方国家指摘的是后者。但凡事如果只拎出其中一面吹毛求疵的话,观点势必既不平衡,也不可取。
“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回廊之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视觉中国
我曾担任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总务部长,负责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相关工作。日本对外提供的日元贷款特别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此前曾援助东盟各国修建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为东盟各国之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相比之下,我1998年供职的世界银行则持不同见解。他们认为今后教育、保健卫生领域更为重要,因此在那些领域注入大量资金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过于强调债务的可持续性,有时也并不总是对的。比如1998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当时IMF开出的药方特别脱离实际,就如同建议一个感冒患者跑一趟全程马拉松,病就能痊愈了一般。自那以后,IMF在亚洲声名扫地。我并不是想评论其中的是非,只是想说IMF也好,美西方的援助机构也罢,他们所做的项目并非毫无瑕疵,也经常犯下错误。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视。然而,基建投资具有两面性,“一带一路”也有遇到类似问题。为了防止所谓的“债务陷阱”发生,需要不断提高警惕。基建投资既有效益好的一面,也有因投资过热而产生副作用的时候。中国应立足于这一认识,以适当规模投资效益好的项目。
主导创建“北京俱乐部”
面向下一个十年,为实现“一带一路”更好的发展,我认为中国应更积极地发挥领导力,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在债务救济方面,中国要更好地发挥经济大国的领导力。其中的关键是主导开设“北京俱乐部”,与“巴黎俱乐部”互补。
很早以前,欧美和日本就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法收回借款的问题。为此,法国财政部牵头,设立了一个有60余年历史的债务沟通机制,即“巴黎俱乐部”。该机制共享债务信息,遵守共同规则,决策开放透明。通过巴黎俱乐部,国与国之间的债务问题得到了非常有效的管控。我认为,为了避免因所谓的“债务陷阱”等债务问题而受批评,当有国家因为回收借款遇到困难时,中国大可更加积极地、能动地介入其中并斡旋解决方案。巴黎俱乐部在巴黎举行磋商,中国根据“一带一路”各项目的债务情况也可组织“北京俱乐部”,发挥领导力管控债务问题。中国已是今非昔比的经济大国,应提出新倡议为解决主权债务问题作贡献,并进一步提高本国形象。
2023年9月23日,航拍天津港。图/视觉中国
其次是转变开发援助思路。日本于1977年提出了政府开发援助五年倍增计划。结果很快就达成了目标。随后,每五年制定一个中期计划,日本ODA不断增资,曾一度跃居世界第一。相比起国家利益,日本的ODA更多是设身处地地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着想。
实际上,中国负责对外援助工作的人士正考虑朝这一方向转变模式。据研究中国对外援助的日本学者介绍,中国也有大量的对外无偿援助。比如对于遭遇台风灾害的国家,中国会马上提供援助,但日本媒体从来不报道这些事迹。我认为中国在开发援助对策方面可做一些改进。此外,即便国内资金预算有限,日本采取外汇特别会计的方式充分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我觉得中国从充分利用美元外汇储备的角度出发,也可以采取类似举措。这样既不会挤兑国内财政预算,又能加大对外援助力度。据日本研究者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在提高对外援助力度方面依然有很大操作空间。这也有利于从根本上加强与受益国的信赖关系。
最后是关于研究机制。来自欧美智库的批评无法反映“一带一路”的全貌,但是光靠中国智库表示中国在脚踏实地推动合作,也难以让外界完全信服。重要的是,研究机构和智库需要采用一种综合性视角开展研究,既不是从欧美、也不是从日本,而是从受益国的视角出发,开展扎实的研究。比如,塞尔维亚等欧盟国家跟中国和欧洲的关系都很重要。他们虽然希望得到中国的关照,但也不希望过于“对华一边倒”,于是多元性地思考调整自身的方针政策。这其中就包含了综合性地思考“一带一路”对于本国将起到何种作用。我认为这类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带一路”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关键在于要吸收这种不同国家民众多元、综合的观点。
作者:井川纪道 原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机构长官、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理事
采访、编译:吴文钦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陈冰然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