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玉娇
编辑 | 梁秀杰、上官萍萍
责编 | 韩玮烨
编者按
低碳数字化变革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活下去的关键。然而低碳数字化转型的时间窗口有限。
“以先行之智,先行而至”,先行者的每一点探索积水成渊,势必深刻影响重塑不动产行业格局。
睿和智库将选取2023中国不动产低碳数字化创新峰会上80+行业大咖对于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未来发展的建言,通过总结、观察他们的应对和调整,洞见市场先机。
中国乃至全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革命,已经开始了。
2023年9月2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8亿元,同比增长16.2%,占GDP比重的39.6%,可见“数字经济”已深入至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我们没有完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阶段的数字经济比重。未来,无论是数字化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数字化转型放到企业可能是“偶然”,但对于时代是必然
现在看来,行业重塑的手段几乎是已经确定的了,即数字化、智能化。
“如同汽车要实现电气化转型一样,这已是一个时代的必然。”探迹科技联合创始人黄俊强认为。如果企业没有抓住这个风口,那么未来可能就需承担在生产效率中受到“降维打击”的风险,但这一结果,显然不是企业希望面对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叫“重塑”,我们需要区分其与“优化”的本质区别。
魔方生活服务集团首席技术官常海松讲道,如果是重塑,就要极大地提升效率,否则就叫优化;如果是重塑,就要极大地降低成本,否则那也叫优化;如果是重塑,你需要找到额外的收入来源或经营模式,否则那也只叫“口嗨”。
同时,与数字化转型相辅相成的大数据浪潮同样势不可挡,其中最主要的很多跟数据不相关的一些技术、一些产业在发展壮大,实际就是降低了整个数字化的成本。
当然,行业中还有人提出,数字化赛道或是继房地产行业之后的又一龙头,其一赛道仍在源源不断地创新,其二赛道是具有强烈活力的,其三是赛道具备普适性,适用于各行各业。随之而来的疑惑便是,数据网络技术是否能够带来如此之大的业务提升与管理效率提升?
即数据的产生是否会带来泡沫?
在万物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陈熙文看来,数据是有泡沫的,这同样也是每个行业都会经历的发展曲线。
高速发展期普遍会带来泡沫,而泡沫过后也或将迎来健康的发展新阶段。目前,各行各业所处的阶段不一样,有的行业泡沫已经过了,且已经发挥了作用,如互联网行业;也有的行业尚在过程中,这个时候企业要做的,就是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穿越发展周期先活下来。
三创国际董事长闫俊杰提出,数据最大的价值是需要挖掘、分析、清洗的,甚至还可能有些经过标注、处理的,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这些数据的价值到底有没有泡沫取决于它发挥得作用多大,能够带来多大的价值。
确实,我们从未否认数据的价值。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技术、什么方法、什么场景给它赋能,是未来行业的重要抉择方向。
企业转型一定要分阶段,才有渗透性
虽然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仅仅是投入产出比,对于企业就仍是一个难以攀登的高峰,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千行百业都在按自己思考的方法去实现数字化,真的能成功吗?其实很难。
因为究竟投入多少做数字化一定能实现企业想要的答案——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力,并没有标准解法。以至于很多企业,现在仍是凭借感觉,觉得要去做、恐慌着要去做。而过于仓促的决定,反而会影响到企业投入的产出比,使数字化转型缺少高效和落地性。
对此,黄俊强强调,“对企业来说,数字化的转型一定分阶段,才有渗透性。”
一个企业是不可能短时间内所有的关口全部实现数字化,这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先从业务和客户方面实现初步数字化,是当仁不让的首选。而后倒逼后端的生产和流程逐步实现数字化。这样的方式虽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行业,但就目前来讲,应是每家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较好落地的方向。
数字化转型也并不是今天一定要投入上千万,去改造企业生产线或硬件设施,而是先想想有没有更多数字化的方法帮助前端业务开展上率先提效,让我们的业务先增长起来。在有了固化增长和客户之后,再去考虑如何去提升企业内部的效能,实现后端的生产跟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这样的步骤跟节奏对于每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投入、跟它所能带来阶段性的成果的IOR的投入产出比可 能更加适宜,更加具备落地的可能性。
确实,数字化对于老牌企业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一方面,“等着不动”正在将企业的原动力慢慢消磨;另一方面,追求转型,成功或失败的几率五五分,或许失败比等待的结果更难承受。
“我们也是从2013年开始做数字化转型,10年间走过弯路,也有不够成功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有成效的地方,所以我们依然持续坚持其中的投入,我觉得这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之后依然会持续坚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万物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陈熙文讲到。
究竟是能力不足,还是创新不足?
“我觉得20年做下来,转型的推进几乎没有一次是卡在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难点上。其实在实操层面的卡点从来不在技术上,而更多是需要做到各方面利益主体的权衡和统一。”实创亿达CIO赵冠宇提出。
如在中关村壹号做数字化的时候,园区内的利益相关方众多,包括资产方、运营方、商业主体等,多方利益相关主体都有自己的财务独立性,更有自身的营收、数据等诉求,怎样融合好各方角色和诉求,达到相对较好的统一,是推进数字化建设核心要点。
闫俊杰也认为,对于如今的数字化转型:
第一是对节奏要把握好,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完全不做。这个节奏就像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开发节奏一样,掌握不好钱投入太多、回笼不够,而投入太少、做得过于低端也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第二是想明白企业业务和数字化技术之间怎样形成有效互动。在最早上OA系统、ERP系统中其实都有这个问题,技术和业务怎么样完美的去融合,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整体来看,赵冠宇总结,第一数字化一定是建立在全面信息化的基础之上,信息化如果都还没有完成,数字化就很难开展;第二我们要用行业里面的前沿技术和核心业务去结合,华为曾经提出要“盯着价值干”,在各行各业其实同样适用;第三数字化转型要有很清晰的目标——就是要做管理模式的变革,甚至商业模式新的发现,这是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的方向。
同时陈熙文补充道,一开始做数字化的时候,企业是数字化队伍牵头去做,但往往是推不动的。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的内涵要义是业务的重构与重塑,如果业务板块没有主动性,就很难持续往下推进。所以由业务部门主动牵头,厘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再由数字化团队执行实施,就会不一样了。
结语
如今,数字化已和你我身边的每一件事越来越密切了,可见未来这一赛道一定是百花齐放的。
然而无论我们如何运用数字化的工具,最终还是要达成目的的。回归企业业务的本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正相辅相成、共融发展、互相促进,共同向规模扩大、模式创新、结构优化的方向迈进。
睿和智库认为,产业数字化将是未来产业链迭代升级的主引擎,而数字产业化则会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常海松 魔方生活服务集团首席技术官
陈熙文 万物云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
闫俊杰 三创国际董事长
黄俊强 探迹科技联合创始人
赵冠宇 实创亿达CIO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