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起拍”仍难寻买家,中小银行股权为何不“香”了?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股权频繁遭遇流拍,甚至有银行将起拍价设置为1元。但即便如此,参与竞拍者仍然寥寥无几,多数拍品已是二次"现身"拍卖平台。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银行股权遭受冷遇,与投资者对银行的盈利预期有关。部分中小银行盈利增长和资产质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和回报不匹配是造成其股权拍卖难觅买家的重要原因。

部分股权1元起拍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近期在阿里拍卖、京东拍卖等多个平台,有多笔中小银行股权起拍价设置为1元。

如兰州农商银行,该行在10月7日晚间开始竞拍10万股的原始股权,评估价为18.4万元,起拍价仅为1元。这场拍卖在10月8日晚间结束,经过17次出价,迎来830次围观,但报名者仅有7人,最终以7万元价格拍出。

另有达州农商银行9万股自然人原始股权,评估价高达19.53万元,已于10月8日晚间1元开拍,截至拍卖结束,共迎来856次围观,拍下价为94001元,报名者仅有6人。

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晋城市城区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5日上午10时至2023年10月6日上午10时止公开拍卖青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持有的山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约3885.62万股股权,起拍价约3885.62万元,最终因无人出价流拍。

从银行拍卖股权的案例中来看,银行成功拍卖股权的几率相对较低。虽然有银行起拍价为1元,但对于比较优质的银行股权而言,经过多轮竞价的最终拍出价格基本可以回归股权实际价值。

多因素导致股权遇冷

对于股权频遭拍卖的中小银行而言,大量股份流拍的现象似乎已见怪不怪。谈及部分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难题,或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中小银行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这使得他们在进行大额资产拍卖时,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他们更愿意投资那些有稳定收益、风险较低的项目,而不愿意冒险投资那些可能会带来较大风险的大额资产。因此,中小银行往往难以吸引到足够的买家参与拍卖。

其次,中小银行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相对较低,这也使得他们在进行资产拍卖时,面临着买家数量不足的问题。在金融市场上,大银行往往具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他们的资产拍卖更容易吸引到大量的买家参与。而中小银行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此外,中小银行在进行资产拍卖时,也面临着法律和监管环境的挑战。银行体量较大,购买银行股权对资金要求较高,很多企业短时间内拿不出大量资金,加上监管对银行股东有明确资质要求,对意向投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门槛,这无疑增加了中小银行进行资产拍卖的难度。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确定性走向复苏,实体经济各主要行业相继迎来反转向上周期,银行造血能力有望显著回暖,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增强中小银行股权的吸引力。

总的来说,在诸多问题环绕下,中小银行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专攻对金融业务有快、急的需求,形成固定的客群,尽量从业务质量上扩大规模,抵抗大行带来的压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60352.html

      
上一篇 2023-10-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