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成为公认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发展外贸和吸引外资,无疑是当下中国城市对外开放领域的重要命题。无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今年1-8月,外贸进出口总额654.8亿美元,规模稳居江苏省第二位,实际使用外资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江苏全省第一。”

“去年,无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009.4亿元,同比增长14.2%。今年1-8月,无锡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额997.6亿元,同比增长5%,出口产品已全部涵盖64个国家。”

这是无锡的成绩单。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无锡城市景观

作为中国的制造业重镇,无锡的经济数据不但在于数量和质量,更在于它对全球市场的连接特征——这座城市,依然充当着中国实体经济与外商,与外资重要连接器的作用。这一点尤其重要。

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事实上,现在的无锡越来越成为了对外开放的高地。

放到更长的时间轴上观察,无锡的开放有历史基因,同时也受到企业家精神与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开放的大好格局,是各种力量综合努力的结果。

这一点,在当下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市场力量,来自全球

锡山区无锡一棉纺织集团的企业百年展示厅内,放置着一台“1920”年份的纺机。这台穿越百年的纺机继承自一棉集团的前身——申新第三纺织厂。1919年,著名民族工业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荒凉的梁清溪畔建起了申新三厂。

工厂建立伊始,来自英国、美国的纺织设备,带来了那个时代的“超级生产力”——纱锭50000枚、布机500台、电机3200千瓦、轧花机80台,可年产棉纱3万余件、棉布30万匹,在国内规模无二、同业瞩目。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1919年荣宗敬、荣德生创办的申新三厂

这种开放的品质和对生产力变革的敏感,也在日后深深影响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

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大中型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步增强活力,乡镇企业发展面临挑战。生存和停产的抉择之下,有胆识的乡镇企业家们把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改产外贸产品,从内销走向外贸,实现出口创汇。

无锡再次走到变革前沿。

全国棉纺织行业第一个来料加工补偿贸易项目——由无锡一棉与香港黄浦江纺织有限公司开展的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江苏省乡镇企业中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江南模塑公司;中国农民在境外投资兴办的第一家合资企业——耀锡有限公司……当无锡企业开始学会利用全球范围内优质资源要素的同时,这座城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

历经时代变迁,当初的申新三厂成为了现在的无锡一棉,而乡镇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革后,成为了红豆集团、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大企业集团。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位于无锡锡山经济开发区的无锡一棉新厂园区

但蔓延生根、向外生长拓展的顽强生命力仍然在。如今,它们正在成为无锡对外开放的重要先行者。

一棉集团、阳光集团、金茂集团在埃塞俄比亚陆续建成投产纺织项目,非洲大陆形成了无锡纺织服装产业集聚。通用股份在泰国、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工厂,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海外双基地的轮胎企业,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此外,确成股份、江阴爱贝施等也在泰国开展了轮胎及新材料项目。模塑科技、吉兴汽车零部件在美国、墨西哥等地开展汽车零部件项目,为无锡新材料以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打下基础。

红豆集团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建设西港特区,在满足自身境外设厂需要的同时,吸引中外企业入驻,为走出去企业搭建集群式投资贸易平台。西港特区从一个无水、无电、无路、无网的荒滩,发展成为如今拥有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175家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的国际化标准工业园区。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西港特区

萨科特新能源科技、新亚安全用品等传统外贸企业,借着新型数字贸易的创新活力和增长韧性,抓住跨境电商新机遇,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不断延伸产业链布局,在传统贸易的“红海”中寻求跨境电商“蓝海”突破。

药明生物、雅迪控股等无锡境外上市企业借助境外资本市场,不断加快全球化业务布局。萝贝电动车、臻和生物等7家企业正在证监会备案拟赴美股、港股上市,走到发达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中国故事,加上国际资本市场的背书,新时代的无锡企业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

除了资本,更有对全球先进技术的追求。比如,锡产微芯以22.3亿美元并购安谱隆荷兰有限公司,完成了2022年全国最大的一笔半导体并购交易。锡产微芯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并购整合逐步打造了半导体IDM商业模式,成长为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模组产品”全产业链生态的无锡集成电路核心企业。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

无锡的企业和企业家很清楚,分工是工业文明的基础、交换是商业文明的本质。只有放在更宏大的全球市场背景下,在不同经济区域之间进行资源要素交换,才能催生更多的增量财富,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创新。

寻找伙伴,全球“追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开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这阵“风”也为当时乡镇工业红火、已是华东经济重镇的无锡吹来了众多“洋客”,尤其是日资、韩资、欧美资本。

无锡研判趋势,找准招引重点,并在一众城市都将廉价土地与劳动力、交通便利、市场潜力等作为吸引点时,找到了自身更为突出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成功吸引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轻工等领域的外资项目落地,形成了著名的“日资高地”“韩资板块”“欧美组团”。

近几年,受地缘政治等各种外部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重组,国际上刮起新一阵产业转移的“风”。这一次,无锡也是行动迅速的“捕风者”。

日资、韩资、欧美资本的“风”仍然在吹,并带来了新变化:无锡开始结合全球产业布局向“近岸化”“短链化”背景以及自身建设“465”现代产业体系目标,与日本、韩国、欧洲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加强产业链对接合作,通过外引内育补足产业链关键节点缺位,提升整体竞争力。

最新的合作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新动向:日本夏普显示科技与无锡市政府在无锡设立销售总部、加快建设研发中心达成共识,并将瞄准Nano—LED、元宇宙等新赛道谋求更多合作。

韩国LS集团在建设无锡产业园二期项目外,还计划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领域与无锡开展更多合作。

今年七月刚刚揭牌启动的全国第一家“中法合作示范区”——中法产业合作园,将重点放在了先进制造、科技研发、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合作上。

也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中东地区吹来的“风”。

中东国家曾依靠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积累了巨量的财富。但在“减碳”目标、国际局势等一众因素影响下,中东国家正向多元化经济转型,尤其注重以投资为核心手段,吸引全球的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本赋能本土,最终实现国民财富的长期保值。

对于无锡而言,这是一个已经开启的机会窗口。无锡正在打造产融结合典范城市,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而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无锡擅长的产业亦是中东致力于产业升级的方向。显然,这些产业基础对任何全球性投资者来说,都极具吸引力。

“我们与国际资源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嫁接,而不是单向的招商引资。把中东的基金引到无锡来,把无锡的产业引到中东去。”无锡市金融局局长顾伟告诉《南风窗》记者。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

合作已然开始:中东资本走向无锡,锡山-Oros投资基金、亚洲创新成长QFLP基金、中东数字经济发展QFLP基金、中东美元母基金等一大批合作项目签约落地;无锡制造亦走到中东,无锡龙道博特汽车轮胎制造基地项目,作为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的首个入园项目,致力于在阿联酋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轮胎制造工厂.......

“一带一路”的“风”也为无锡外贸吹来了新机遇。作为传统外贸大市,无锡拥有机电、纺织服装、新能源等外贸拳头产品,深耕欧盟、东盟、日韩等市场,外贸规模已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前15名,去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100亿美元,位列全国地级市第3位。

要进一步增强无锡外贸韧性,市场多元化发展是关键所在,“一带一路”恰能提供开拓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机遇。而无锡也为本地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提供多样助力。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2022年8月,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连云港—乌兹别克斯坦班列开

主动链接中欧班列、畅通外贸通道。去年8月,中欧班列“江苏号”无锡—连云港—乌兹别克斯坦班列开通,无锡成为江苏首个开行中欧班列接续班列的试点城市。这些拥有倍数级带货能力的“钢铁驼队”,让无锡本地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将产品送出国门,直奔“一带一路”。

抢占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9月28日,无锡召开了一场重要会议——全市外贸工作会议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这是无锡多年来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举行全市外贸工作会议,也是首次对跨境电商发展召开全市会议。

无锡将以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引领,推进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并在江苏省内率先启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计划,探索“一板块一特色”品牌出海行动,打造江阴纺织服装、宜兴紫砂、锡山电动车、惠山汽车及零部件、滨湖高端精密智造、梁溪服务商和宠物经济、新吴时尚家纺及全链服务、经开文化艺术品等跨境电商产业带。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无锡城市景观

故事还将继续,无锡在顶层设计上下足功夫:搭建“1+N+1”招商工作架构——以无锡市招商护商工作领导小组为“1”的核心,各板块和开发区、相关部门、市属国企平台作为“N”的多元主体,市投促中心为“1”的执行保障,跨区域协作引导招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集约发展;同时,织起“10+N”全球招商网络——搭建覆盖海外重点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重点城市的境内外招商网络体系,挖掘所在国别和地区跨国公司投资布局项目信息,从而让全球优质资源向无锡汇集。

可以形象地说,无锡的国际招商引资不但专业化,更是规模化和创新化的,效率奇高。

跨越山海,万里如晤

“确定投资地点、合作伙伴时,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在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小原正达看来,“心与心的距离”不仅是人文相亲的世代友好,也是合作发展中十分的用心和十足的诚意。

这事实上揭示了外商投资的一种新趋势:理性的“商投”之外,还有感性的“情投”。无锡很早就有了这样的理念与意识。

1986年5月,无锡市政府请来日本ABC音乐出版公司会长山田广作和著名诗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到无锡旅游,并希望他们回去之后创作一首歌曲来拉动无锡旅游业。回到日本后,中山大三郎创作了《无锡旅情》,并由著名歌手尾行大作进行演唱。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无锡旅情》 演唱:尾形大作,作曲:中山大三郎

这首歌,在日本六家电视台播放半年之久,唱片发行量突破100万张,还登上了年底红白歌会的舞台,风靡日本全境。

许多日本企业家也正是通过这首歌有了“无锡情怀”,选择到无锡投资兴业。今年5月,在东京举办的无锡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会现场,当“坐上火车,驶向太湖畔,水乡无锡”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合唱。

再如樱花。从上世纪30年代,鼋头渚当时的“园主”、曾在日本留学的无锡士绅杨翰西在长春桥两旁的湖堤上种下了第一批樱花树,到八十年代开展“中日樱花友谊林”民间友好活动,樱花与无锡有着莫大缘分,也是当时对日招商的一张“人文牌”。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无锡鼋头渚长春桥樱花

如今,樱花已经成为无锡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每年3月底4月初,太湖鼋头渚景区樱花盛放时,无锡都会举办”樱花节“。这之中有着一批特殊的游客——应无锡市政府之邀前来参加“樱花节”的外资企业以及驻华机构代表。

还有“水”。头枕运河、怀抱太湖、背靠长江,溪流、清泉点缀其间,水塑造了无锡城市的形态与气质,也影响着无锡人的世界观与精神。

今年2月23日,无锡在澳门举行“双湾融合•共创未来”无锡—澳门合作发展交流会暨无锡金融雅集第三季。走出无锡的第一站选在澳门,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澳门也与水有缘,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

“双湾融合•共创未来”无锡—澳门合作发展交流会暨无锡金融雅集第三季

8月8日至12日,无锡经贸代表团在英国伦敦进行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时,也选择以“水”拉近两座城市“心与心的距离”。活动开始前一天,英国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泰晤士报》刊登了题为《长江上的名城:有丰厚底蕴,更有光明未来》的整版文章。

唯有真诚,可以跨越山海。

今年以来,无锡多次组团赴境外开展推介交流——2月,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双湾融合共创未来”系列活动;5月,赴新加坡、韩国、日本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和招商对接系列活动;8月,再赴英国、沙特、阿联酋进行投资交流、考察拜访活动。

紧锣密鼓地赴境外招商,一为“稳故”,拜访已在无锡投资的“老朋友”,在相关领域既有合作基础上挖潜更多新合作;二为“拓新”,牵手更多“新朋友”,扩大“朋友圈”。

无锡的用心与诚意,来自于这座城市的每一位招商工作者,来自于城市的方方面面。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无锡高新区创新中心

913位政府服务企业专员、1071位联络员组成的外企服务工作专班,构建“24小时不打烊、360度无死角”的招商护商工作体系;276条全产业配套政策支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企业转型升级,20条优惠政策专门服务外资企业和外贸进出口企业,一网通办、一次认证、一站办结;高品质的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国际化生活配套让这里生活更宜居.......

也正因此,外商对无锡有着极强的投资粘性。据无锡市商务局副局长袁开坤介绍,在无锡的存量外资企业,现在正通过增资扩股利润再投以及总部化、基地化发展等方式继续“加码”无锡。

位于惠山区的意大利威埃姆集团拿出了这些年的部分投资利润,收购了当地的一家制造业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此外,公司还计划启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建设,加快推进无锡基地“工厂总部化”进程。

无锡,一座制造业名城的“开放血脉”位于惠山区的意大利威埃姆集团

1993年就投资无锡的阿斯利康,30年来在无锡先后建成生产、物流、销售、区域总部、创新中心。尤其是2020年建立的阿斯利康无锡I•Campus生命科学园,更是政企合作构建全球化生命科学生态圈的典范。今年,园区也将正式启动三期建设。

回顾无锡一路走来的开放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无锡发展能够脱颖而出,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将城市发展融入世界格局,发挥企业家的主体地位,用一流的公共服务拉近与世界“心与心的距离”,才能真正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吸引全球顶级的生产要素,长期为我所用。

无锡的开放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作者 | 陈 莹

编辑 | 谭保罗

统筹 | 查一鸣

排版 | 静 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9620.html

      
上一篇 2023-10-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