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大
资本的世界,只有你想不到的。
原定于10月9号网上申购的浙江国祥,IPO上市终被紧急叫停!
之所以被叫停,是关于这家企业的质疑传到了相关单位的耳朵中,于是才有了临门一脚之时踩下急刹车。
仔细扒拉下这家企业的过往历程,用一句“国祥奋斗史”也不为过。
因为在20年前,同样也叫国祥的国祥制冷股份就在上交所上过市!
国祥制冷是台湾制冷大王陈和贵及其儿子陈天麟于1993年在浙江绍兴成立的空调制冷企业,曾在2003年于上交所上市。
2003年,发行4000万股,融资2.74亿元,是首家在A股上市的台资企业。
但融了2.74亿最终实际投到相应项目上的不足3000万,连十分之一都没有。不但不发展业务,拿到钱就大肆分红,2003年赚2162万分2000万,2004赚1125万分2000万,哪怕业绩大幅下降也没停止分红。
2004年、2005年,国祥制冷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也就是说上市仅一年开始,业绩就出现大幅下滑,咱就说这里头有没有大刀割韭菜嫌疑,这要不是割韭菜,恐怕很多老股民都觉得“你不但侮辱额的人格,还侮辱额的智商”。
当然,坊间还有另一个版本,说是上市之后、儿子接了老子的班,但这位二代过于“努力”,盲目扩张才导致国祥股份陷入困境,业绩迅速下滑。
换句话说,如果这位二代不那么努力而是躺着混吃等死,说不定今天国祥还是他家的。
到了2007、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又是一个业绩下滑的好理由,就这样国祥制冷连续两年亏损,到2009年5月直接变成*ST国祥。
上市之后几年赚的钱怕都没有上市那一下圈的钱多。
第三年再亏下去的话就要退市了,也不知道这爷俩咋想的,就不选择好好经营主业,直接想把上市的壳子卖了套现。
卖给谁了?
说出来肯定有很多人听过——幸福基业,即更名之后的华夏幸福,就是那个在华北从爆红到债务爆雷、后面债务重组的房企巨头。
2009年6月原实控人陈天麟将21.31%的股权卖给幸福基业,据说卖了2.2亿,这一把估计陈天麟卖多年空调都没赚这么多过。之后陈天麟辞去董事长职务,时任董秘的陈根伟成了公司董事长。
同年7月,国祥制冷公告,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向幸福基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将其现有全部资产、负债置出,同时注入幸福基业持有的房地产开发和区域开发业务资产。
这中间,国祥制冷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将空调业务资产打包放进去,在完成数次资产和负债转移、注册资本增资等一系列操作后,这个子公司以1.45亿的价格卖给了幸福基业。
从这,幸福基业真正掌控而这个“上市壳子”,而那个装了空调业务的子公司就是现在要“二次”上市的浙江国祥。
幸福基业干的是房地产,对空调业务不感冒,但他不要有人要,于2012年9月将浙江国祥的控股权以8000万价格卖给陈根伟夫妻俩实控的企业。
自此,华夏幸福借的壳成纯房企,原国祥的空调业务又“回到”原国祥制冷董秘陈根伟手上。
可能你不相信,空调业务到了陈根伟手上之后持续盈利,一扫之前二代的连年亏损。
陈根伟两口子拿到浙江国祥就想着再上市,根据2017年初披露的招股书,公司2013、2014、2015的净利润分别为2870万元、4205万元、5147万元。
这业绩,如果不掺水的话,那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在冲刺沪市主板之前,浙江国祥还曾于2020年11月申报国科创板,拟募资5.99亿元,经过一轮问询后,在第二年7月主动撤回申报。
2017年接到IPO受理,但跟2003年是不是同样的资产?董秘变董事长,是不是同一班人马?
当时就有人质疑,为什么这个企业能够换个马甲重新上市?
这次主板IPO,浙江国祥走了近7年,直到今年6月才过会。
但本身就有“换个马甲”继续上市割韭菜的嫌疑,又再因“吃相难看”被质疑。
9月27日,公司发行价确定为68.07元/股,市盈率高达51倍,将融资23.84亿,超募16.47亿。
有人质疑,一家业绩平平又没啥特别创造力的传统企业,凭什么这价格比很多优质企业还高,是直接抢钱吧?!
把价格抬这么高的,除了大股东吃相难看,一众抬价的公募基金和中介吃相也相当难看,因为价格越高他们赚的空间或才越高、拿的“抽佣”越高。有人计算,若IPO成功,保荐商承销费将高达约1.8亿!
一股上市,鸡犬升天,而且是爆赚,赚的也都是投资者的钱。
但,这种质量一般的企业获得超高定价,哪个投资者不怕破发?
动不动几十倍的发行市盈率,还有什么心思好好经营企业干实体?
而且根据浙江国祥前几年收入看,它根本不缺钱,不但不缺钱还拿去理财,分红也是“清仓式”分红而不是用利润扩大生产。
那既然不缺钱又老是清仓式分红,那还上市干啥?除了圈钱实在想不出要干啥。
十四亿人两亿股民,风吹草动都难逃群众的眼睛。
面对舆情,经历前面股市的种种下跌,这次上交所回应关切很快,估计也是不希望监管方的反应影响到股市信心和走势。
首先是临门一脚之时,暂停浙江国祥发行工作,其次上交所将对浙江国祥进行一次专项核查。
说白了,之前审核就已问询过,这次面对舆论报道和质疑,将会拿着“放大镜”再查。
查查有没有财务造假,甚至会追溯到上次“卖壳”和资产剥离交易,看有没有暗箱操作,有没有不合规; 以及当时出售的资产价格是否公允,是否有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没有则罢,如果有问题,多方举杯庆祝转眼就要变成东窗事发。
-End -
希望和你一起共鸣!
weixin-queen2019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