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洛阳?

为什么是洛阳?

今年“十一”,又是“史上最热国庆黄金周”。

谁都知道,假期旅游是各地拉升经济的关键,在爆发式需求的刺激下,几乎所有景区都使尽浑身解数,期待打一场翻身仗。而对于顶着“十三朝古都”光环的洛阳,这些期待也同样不少。

然而,文旅尚难成为支柱产业,一组沉甸甸的数据,传递出了洛阳的“城市焦虑”。2022年,洛阳实现GDP 5675.2亿元,先后被榆林、襄阳反超,丢掉了稳坐多年的“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桂冠。2023年上半年,洛阳再次超过襄阳,回到第二的位置,但竞争日益激烈。

而在过去,一座敢与省会叫板的地级市,一直是洛阳最鲜明也最引以为傲的底色。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第一批汽车变速箱轴承等众多“中国第一”在洛阳诞生。

近年来,洛阳开始加大步伐,下足功夫,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同时在先进制造业上积极发力,抢占新能源等赛道。

曾经以十三朝古都为豪的洛阳,能在这波热潮中,闯出一片天么?

冲向汉服经济的风口

洛阳重建的明堂和应天门,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权力中心。早上七八点,这里就会有熙熙攘攘的游客。他们身着汉服,“简单妆造+服装”39元起,出了门就可以一秒穿越到武周时代。

汉服,原本只是一门小众文化。但随着亚文化在互联网上的逐渐升温,汉服文化开始“破圈”,其潜在受众日渐庞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穿着汉服走上街头,交窬裙、百迭裙、马面裙......

款式各异、花样繁多的汉服,体现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回潮,更重要的是,它让市场看到了强大的购买力。

据机构估计,到2025年,中国汉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30亿元左右。而在2022年,这个新兴市场的市场规模也就12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13.2%,这不禁令很多人心动了。

在主打汉唐文化的十三朝古都,很多创业者都忍不住赶来“淘金”。长期在北京MCN机构做互联网运营的陈江,也忍不住下场了。

2023年8月,陈江来到洛邑古城附近,盘了一间近200平的店铺。看着当地身穿汉服的游客络绎不绝,陈江有了很大信心。两个月之后,装修、服饰、服务流程等全都紧锣密鼓地搞定了。

要论汉服的历史传统,洛阳算得上是根正苗红。在唐代,洛阳汉服就达到了鼎盛时期,被誉为“天下第一衣冠”。但让更多人对洛阳汉服信心满满的,还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

最近两年来,洛阳文旅几乎和汉服经济来了一轮深度绑定,着力推动“汉服+古城”模式。洛阳市政府不仅成立了专门的汉服协会,还斥资120多亿,打造洛阳的洛邑古城,很大方地给游客实行免费开放,堪比西安大唐不夜城。

这吸引着对汉服情有独钟的年轻人纷纷打卡。免门票的洛邑古城内,青砖黛瓦,古色古香,一到晚上,更是灯火辉煌。

去年,为了补足夜景的灯光,洛阳老城区又支持了100多万元,为洛邑古城园区进行氛围提升。

洛阳本地的汉服文化,也逐渐深入日常。陈江介绍道,“洛阳的很多学校和社会团体,在举行活动的时候,都会自发地穿上汉服。平时,我自己出门时,也会时常穿马面裙。”

而集全市之力的资源投入以实现汉服破圈,确实让洛阳收获了一定的回报。最典型的现象是,已经举办了40届的牡丹文化节,在今年迎来了游客高峰。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洛阳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45%,汉服体验订单量居全国第二。五一假期,洛阳汉服体验线上订单量更是环比节前增长680%。

随着汉服复兴潮的兴起,洛阳市场上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汉服品牌和供应商。甚至原本做餐饮、美妆、发型的人,不少都会跟风去做汉服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汉服企业开始逐步入驻。

今年前8月,河南新增汉服相关企业140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超800%。河南现有汉服相关企业数量跃至全国第二,仅次于陕西。

然而,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汉服消费市场中脱颖而出,十分不易。成本端上,传统的汉服制作,通常需要精湛的工艺和高质量的面料,养护成本相对较高。但在消费层面上,却十分依赖日常游玩和旅途场景。这意味着汉服的经营,很大层面依赖新增游客,想要追求复购率并不容易。

“因为我们最大的消费群体就是游客,他很难在短期内多次来洛阳,所以说在追求复购上面很困难。”陈江坦言。在新兴的汉服消费热潮中,年轻人是真正的主力军,以“95后”和“00后”居多。

因此,过往的汉服热潮背后,不乏知名品牌“退圈”、倒闭,也有老牌企业经营艰难。如何改变企业多而不强的局面,对于洛阳的汉服产业亦是一项长期考验。

为什么是洛阳?

洛阳也深知光靠游客的“自来水”流量,必然不足以支撑起庞大的文旅经济。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洛阳市政府开始火力全拼,在打造洛阳文旅名片、宣传城市形象上不遗余力。

不久之前,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洛阳文旅局长们亲自上阵,穿上古装为家乡美景代言,抚琴舞剑、品茗听曲、优雅起舞等,话题与热度不断。

而更早之前,从《唐宫夜宴》《龙门金刚》,再到《风起洛阳》等电视剧,又是“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多个文旅爆款IP让洛阳频频“出圈”。

一系列创意十足的规划,让洛阳再次赢得了旅游热度。无论是汉服、影视剧、短视频等话题,都让沉寂了多年的洛阳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老旅游基地的奋力追赶

不过,一味地追求和满足大众审美和主流偏好,并不能轻易满足大众的需求。某些时候,反而还容易弄巧成拙。

今年4月,洛阳牡丹文化节上,遭到市民群嘲的“花车巡游”便是典型。由于看到牡丹文化节上的花车巡游项目形象简陋粗糙,洛阳市民感到实在“辣眼睛”。

最终,网上的各种冷嘲热讽,迫使洛阳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原定于4月1日、2日的花车巡游已推迟,这两天不会举行花车巡游活动。

而回到实际层面来看,汉服经济再热闹、产业规模再庞大、经济贡献率也比较有限,毕竟汉服消费涉及的上下游很短,很容易掉入“赚了人气,没赚经济”的陷阱。

延长更多文旅消费链条,是洛阳市政府的必由之路。这也是过去多年来,洛阳市政府盘活文旅经济的主要思路——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创造更多城市IP打造,穿起多种业态经济使之成为消费链条。

家里有“矿”,曾是洛阳的长久底色。历史上的“隋都”、“东都”、“神都”基本指的都是洛阳。“若论天下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十三朝古都、5000年历史,是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荣光。

以至于,近年来西安和洛阳都是“十三朝古都”谁更正统,网友们为此吵得不可开交;火爆全网的影片《长安三万里》中,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是在洛阳还是长安,双方各执一词。

而在天然的自然景区资源上,引人神往的龙门石窟、风景秀丽的白云山、惊险刺激的龙潭大峡谷等,也都是洛阳引以为傲的优势。

为什么是洛阳?

坐拥如此多的旅游资源,但过去多年来,洛阳在文旅转型上却走出了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并未显示出强势增长势能。洛阳文旅的名片,也曾在十几年的开发历程中几经更迭。

早在2011年,当时的洛阳文旅主打的还是“隋唐文化牌”,有关洛阳的宣传也都往隋唐文化上靠。但凡提到洛阳旅游,关键词就是“盛唐武周”和“武则天”。

那几年,本地文旅行业从业者对隋唐文化近乎疯狂,言谈之处必提杨广、武则天和上官婉儿。

而到了2015年,洛阳文旅从业者又被一条新闻吸引了眼球。大河报一条《逛王城、观白马寺将来您可走水路》的新闻,让洛阳人读出了不一样的信号。

这之后,洛阳文旅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成了——要把洛阳打造成江浙一带的梦里水乡。相关部门要求,提升并打通瀍河、涧河、洛河和伊河,让游客以后不走地面,坐船参观景点,让市民坐船回家。

但这样的趋势并未持续太久,洛阳又重新定调了新的发展方向。2018年4月17日,洛阳日报刊登文章《打造博物馆之都,传承城市记忆》,彼时,全市已建成开放各类博物馆68个,博物馆数量、种类和发展速度均居全省首位。

而在这之后,相关单位由此提出了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口号,洛阳博物馆数量从“十三五”前期的6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102家。“为一座博物馆来到一座城”,成了洛阳文旅努力的新方向。

而在2022年10月,洛阳市政府又提出,要在洛龙区建立洛阳剧本娱乐产业总部经济园区,争取到2025年实现入驻行业头部企业100家以上,年产值达20亿元的目标。

直到如今,洛阳似乎变成了一个文旅的大舞台。各个隋唐建筑、水乡景点、上百家博物馆以及时髦的剧本杀和汉服文化,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中扮演了主角。

最近两年,洛阳的定位更是成了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且被纳入郑州都市圈之列。这给了洛阳进一步大力发展文旅的动力。

但洛阳的旅游人数和收入,在和其他旅游城市的PK中仍不占优势。

以三年前的2019年数据为例,洛阳接待的境内外游客总数为1.42亿人次,接近西安、北京的1/2,而旅游总收入是西安的42%,更是不及北京的1/4。

这让洛阳很着急。同为古都,西安与洛阳,作为汉唐时期的“两京”而存在,共同承载了强汉与盛唐的辉煌,自然也成了直接竞争者。

不只盯着文旅做文章

洛阳市政府在文旅上花费大力气,是寄希望于文旅成为其支柱产业,兑换成切切实实的GDP。但从前不久公布的经济数据上来看,可能又要让不少人意外了。

2023年上半年,洛阳GDP达到2937.7亿元,同比增长3.9%,尽管实现了对襄阳的反超,但在增速上依然低于全省。

而根据洛阳市官方最新发布文件显示,洛阳文旅产业成“支柱”理应实现的GDP占比为10%,而当前该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为6%。

4%左右的差距,想要在几年内赶上,并不容易。但时代永远不会等着任何一个人的脚步。在紧盯文旅做文章的同时,洛阳也加紧了自己的工业升级之路。

为什么是洛阳?

虽然对外宣传文旅形象居多,但在旅游城市的宣传外衣下,洛阳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工业基地。历史上的洛阳曾有过多个“全国第一”的工业名誉。

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早期的洛阳还是全国五大工业城市之一,形成了以装备、材料、化工为主的支柱产业。

高峰时期,洛阳GDP总量曾力压郑州,成了河南经济第一大市,也成了唯一一个能与中西部省会相抗衡的普通地级市。但这份辉煌并没有很好地持续下去,和许多中小城市一样,洛阳的老旧产业也在逐年走下坡路。

作为副中心城市,河南省对洛阳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但近两年来,洛阳工业增长趋缓,并且,由于缺乏高增长的风口产业,增长动力较为疲软,整体上产业链或产业集群还未能形成。

洛阳市政府不是没有焦虑。2022年12月30日,“洛阳政研与改革”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中航锂电改革发展经验对洛阳发展“风口”产业的启示》的文章,详细道出了洛阳的反思。

文中讲述了中航锂电的一家公司,是怎样完成从濒临破产到风光上市的绝地反击,又是怎样明明起步于洛阳,却最终发展壮大于常州的历程。

由此而引发的影响,迅速波及洛阳全市。而在全力拼经济的2023年,要想重振旧日的辉煌,突围之路还需系于产业。当下,洛阳在制造业上也在积极抢占新能源赛道,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日,宁德时代在洛阳成立两家新能源公司,引发广泛关注。而在去年9月,由宁德时代投资的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项目在洛阳市伊滨区开工,预计3年内建成投产,外界预期产能约在40GWh。

不仅如此,洛阳物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铁、锌、水晶、铅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主要分布在栾川县。

而根据《洛阳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洛阳将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00个,引进境内外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0个,助力打造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如若未来几年,洛阳诞生出千亿级的高新产业,培育出一批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工业巨头,实现洛阳2025年“力争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目标。届时,“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皇冠,或将再次夺回来。

作者 | 李 逗

编辑 | 孙春芳

运营 | 刘 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5993.html

      
上一篇 2023-10-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