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夜经济升温 近九成受访者感受到更多烟火气

76.6%受访者认为所在地的夜间消费活动丰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中秋国庆假期接近尾声,这个假期人们的出游热情依旧高涨。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国内旅游出游合计3.95亿人次,同比增长75.8%。旅游市场的火热发展也带动了夜间经济的升温。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6%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地的夜间消费活动丰富,而且城市级别越高,受访者认为所在地的夜间消费活动越丰富。89.2%的受访者表示,夜经济的发展让自己感受到了更多烟火气。

受访者中,00后占17.9%,90后占45.3%,80后占30.1%,70后占5.8%,其他占0.9%。来自一线城市的占35.8%,二线城市的占40.0%,三四线城市的占18.5%,县城或城镇的占4.6%,农村的占1.1%。

假期夜经济升温 近九成受访者感受到更多烟火气

一线城市受访者认为所在地的夜间消费活动更丰富

来自四川成都的大学生诺诺,在十一假期的前三天跟朋友去了重庆游玩,购买了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创产品,也逛了大型购物中心。诺诺感觉,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夜间的消费活动都很丰富,一到晚上街道上都灯火通明。“在成都,我通常会在晚上去吃火锅和串串,也会逛一些特色景点,但相对节奏会更慢一些。”

家住南京的素心,十一期间打卡了夫子庙的美食街,“平时想吃一些特色美食,通常要跨越整个南京城,但夫子庙的美食街集合了很多食物,对‘吃货’特别有吸引力,即便人多拥挤也要去打卡。”素心感觉,近年来夜经济发展很快,很多景区推出了夜游活动,一些地方推出了特色主题夜市,街道旁也出现了不少路边摊。

今年以来,多地出台鼓励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丰富夜间消费类型。调查显示,76.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地的夜间消费活动丰富。进一步交互分析显示,城市级别越高,夜间消费活动越丰富,其中一线城市为85.5%。

老家在广州的徐菲,目前在武汉上学,她觉得这两个城市都有比较丰富的夜间消费活动,“相对来讲,广州的夜间消费会持续到更晚,更繁华一些。”徐菲的学校附近有一条很长的小吃街,平时晚上她会跟朋友一起去吃夜宵,“也会去一些室内场所,比如电影院”。

“可能因为重庆白天比较热,大家普遍会在晚上出来活动,所以夜间消费活动比较丰富。”00后林柯是重庆人,她感觉,重庆的夜生活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餐饮,各种小吃街、火锅店,晚上去的人特别多,还有很多通宵营业的。第二类是文体活动,像羽毛球场、游泳馆等,很多会开到晚上10点,一些演唱会通常也会持续到10点之后。第三类是一些休闲娱乐场所,比如像咖啡厅、茶馆、麻将馆等,也都开到比较晚。”

数据显示, 餐饮是受访者夜间消费的主要类型,获选率最高,然后是购物、休闲娱乐,其他还有:旅游观光、演出观展、体育健身和阅读学习等。

受访者认为,夜间消费活动能让大家参与到公共生活空间中

“作为学生,我们在进行夜间消费时首先比较看重经济实惠,会选择可承受范围内的消费类型。”徐菲表示,自己晚上一般跟朋友一起出门,所以也会参考大家的意见和喜好,会选一些可以跟朋友聊天、聚会的场所,这样还能满足社交需求。

“我在进行夜间消费活动时,更注重氛围。”林柯表示,自己喜欢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特别是跟朋友晚上一起吃饭、唱歌,会觉得氛围感很强,有人气。

对于夜经济,61.7%的受访者看重气氛热闹,有人气,50.1%的受访者看重消费场景多样。其他还有:有趣味性、便民实惠、能放松身心和满足社交聚会需求等。

徐菲觉得,夜间消费活动提供了一个场所,能让大家参与到公共生活空间中,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烟火气。

林柯觉得,夜间生活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我感觉重庆算是西南地区中发展得比较好的城市,所以相对来说夜经济更加丰富一些,除了很多景区、商家推出夜间服务外,大家也都普遍愿意参与到夜间生活中。”

调查中,89.2%的受访者表示夜经济的发展让自己感受到了更多烟火气。其中,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受访者感受更为明显。

66.3%受访者期待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徐菲发现,现在有的小吃街比较杂乱,街道卫生也不够好,在一些夜市上,很多私家车、摩托车在来回穿行,让人觉得不够安全。“我觉得要做好步行街、小吃街的治安维护,如果是以行人为主的街道,要尽量禁止机动车随意来往。”

“我所在的城市在夜市治安维护方面做得挺好,晚上人群聚集的街道,可以看到有巡逻的人员,人们在游玩时可以更踏实放心。”对于夜经济的发展,素心期待消费活动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小吃,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民俗夜游活动,这样能更好地推广传统文化”。

“夜经济的概念一直都有,以前我们提“8小时外”的概念,就包括了人们在工作之余的夜间消费活动。”天津财经大学丛屹教授认为,现在人们对夜经济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精神文明生活的需要。对于发展夜经济,丛屹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首先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完善配套的产业政策,把夜间消费所需要的设施、场所建设好。其次,在空间布局上合理规划。夜经济往往涉及综合性的城市管理,如卫生、消防等,需要多部门协同。最后,夜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大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要注重发挥好工商协会、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能力,更好地链接政府与中小企业,激发夜经济的市场活力。”

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有序发展夜间经济。完善夜间照明、停车场、公共交通、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场所、文博单位等延长开放时间。

发展夜经济,66.3%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60.9%的受访者建议丰富服务供给,提升夜间消费的便利度,60.3%的受访者建议营造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其他建议还有:满足个性化、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打造更多富有人文体验的消费场景和创新形式,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夜经济模式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4375.html

      
上一篇 2023-10-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