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复牌了,于是,有些故事我就要讲了。
人变过,时代也变过,但人的需求似乎从来没有变过。
我们都不知道沙子堆起来的塔什么时候倒塌的最快。但是我们知道,不是开始刨沙子挖墙脚的时候,而是挖到一定程度,沙堆自己开始倒塌的时候。
借钱总是有办法的,甚至能借到制度之外,人都想不到怎么借钱的时候,一个人想到了,那么他马上就能超越制度,在规则之外疯狂借钱。借到最后,制度要给他打补丁。
许家印直接从银行借来的钱,大概只有2000亿。但是他的恒大负债高达两万亿,把这2000亿的零头去掉,还是两万亿。
能把钱借来,关键是借来,这是许家印的本事。
恒大的发家来自于广州的项目,低价拿下土地,预售回款,然后再去盖楼,开发下一个楼盘,这种商业模式的问题不大。有问题的地方,是启动资金就是借来的。
人靠什么行为模式发家,除非遇到了大问题,否则人一定会搞下去。这是人的惰性。
没出问题之前,绝对不改。任何的组织都是如此,恒大的发家看起来是靠盖楼,但如果第一次盖楼的钱就是借来的,那么公司就倾向于,特别是许家印本人就倾向于借钱盖楼,而不是盖楼。
一个广州的金碧花园,靠着贷款来的600万拿下,开发成亲民的小户型楼盘,瞬间卖光回本,然后复制这模式,13个楼盘一起开发,靠着这个楼盘,借够13个楼盘的启动资金。以此类推,到了今天。
于是到了2008年,不景气来了。许家印又开始了复制。没有钱就借钱,跑到香港借钱。打打牌的功夫钱到账了,等到最后度过危机,公司上市,借钱给恒大的人都赚翻了。
等到了后来,库存量又爆炸的时候,许家印又想起了借钱,贷款的办法收紧了,香港的富豪用过了,于是只能想新办法,谁有钱,那就借谁的。
信托行业这个有钱但没人借的地方就被关注到了。于是又找信托借钱,等到去库存的时候,信托又赚钱了。
现在市场上有钱的地方都被借了个遍,到了2018年,房子又不好卖了。于是恒大最终将借钱的手伸向了供应商。
最后就导致恒大欠了很多钱,实际上欠了银行的没多少。欠了有钱人的也不多,欠了信托的也有限。大头跑到了上下游企业。
有一部电视剧叫做《亮剑》,里面说一支部队,第一任长官就决定了部队的气质。就是这个意思,组织有路径依赖,靠什么发家,就要一直靠什么发家,直到最后续不下去了了为止。
靠着借钱发家,最后一定要死在借钱上。
靠着什么发家,除非遇到大问题,不得不改,否则一定要出大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能自己断臂的,都是壮士。王健林是,可惜,许家印不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