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需要技术创新及商业化接力 看复星如何创造诺奖背后的“中国机会”

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2 日 17 时 45 分左右,202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结果。两位长期致力于mRNA技术研究的科学家Katalin Karikó 和 Drew Weissman 因mRNA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而获奖。

核苷碱基修饰是啥?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要说起新冠疫情中挽救了无数人的mRNA疫苗,大家就知道了。今年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2005年的科研突破,对2020年德国百欧恩泰(BioNTech)公司在新冠疫情中研发出全球第首款mRNA疫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研突破只是疫苗研发成功的基础,企业的力量同样至关重要。而有一家中国企业,堪称mRNA疫苗研发的幕后英雄。

这家企业就是在疫情中最早和德国百欧恩泰公司达成mRNA新冠疫苗研发合作的复星。有意思的是,复星和诺贝尔奖的缘分,还不止mRNA疫苗研发这一次。

据悉,复星旗下桂林南药研发的青蒿琥酯,就是在我国著名科学家、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基础上研发而成的,迄今为止已在全球救治了近5600万重症疟疾患者,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儿童。

疫情暴发一月内锁定mRNA疫苗研发

据悉,依据复星医药和百欧恩泰2020年3月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复星医药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 mRNA 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产品。

在全球联合研发过程中,复星医药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完成了多个mRNA候选疫苗的动物试验,并在临床研究、药理数据、药物警戒等多个方面与德方进行了深度合作。同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一期二期临床试验。mRNA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包含了中国科研团队的智慧,也是中德科研合作的典范项目之一。

2021年8月23日,百欧恩泰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COMIRNATY®(mRNA新冠疫苗)的生物制品许可证申请(BLA),用于在16岁及以上的人群中使用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是首款获得FDA正式批准的新冠疫苗,也是全球首个正式获批的拥有完整三期数据的新冠疫苗。

自2021年初起,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陆续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上市,为港澳台同胞构筑免疫屏障。截至2023年5月底,复必泰疫苗已在港澳台地区累计接种超过4000万剂,成为当地使用最为广泛的疫苗之一。

救治逾5600万重症疟疾患者的“中国造”

再说复星和青蒿素的缘分。

在非洲,疟疾与结核、艾滋并列为三大传染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每2分钟,世界上就有一名儿童因疟疾而死亡。青蒿素的发现让人类找到了新的抗疟武器,也给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带去了健康希望。

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制,是人类防治疟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继喹啉类抗疟药后的一次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也因此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的是,中国广西不仅盛产青蒿草,且位于广西桂林的复星医药成员企业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桂林南药”)对全球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青蒿素发明基础上,复星桂林南药于1977年成功研发了青蒿琥酯,解决了青蒿素的水溶性问题,将治疟疗效提高了7倍,成为中国第一新药。

复星接力屠呦呦团队,在推动青蒿素类创新药国际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复星医药看到了这款新药的国际战略价值,通过对桂林南药改制重组,开启了青蒿琥酯系列产品的持续创新和国际化之路。复星的目标是把高品质的、可负担的抗疟药带给非洲人民,与非洲人民携手共建一个无疟疾世界。

在WHO专家的指导下,2010年,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通过了WHO预认证。2011年初,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疟疾治疗指南》,将成人和儿童重症疟疾治疗的一线用药由奎宁改为注射用青蒿琥酯。

20多年来,得益于包括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在内的多种新一代疟疾预防工具和治疗药物在非洲地区的广泛使用,非洲疟疾死亡率在2000-2020年间下降了约37.3%(数据来源于WHO官网)。WHO的数据显示,非洲国家自2000年以来平均寿命延长了9.4年,其中凝聚着中国原创青蒿素类抗疟药的重要贡献。

今天,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已成为国际治疗重症疟疾的“金标准”,是WHO推荐的重症疟疾治疗优选用药。截至2022年末,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已救治了全球超过5,600万重症疟疾患者,其中大部分为5岁以下非洲儿童,被誉为“来自中国的抗疟神药”。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的药企,复星医药对于注射用青蒿琥酯系列产品的研发升级仍在持续,2023年6月,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注射用青蒿琥酯(商品名:Argesun®)成为首个通过WHO预认证的“一步配制青蒿琥酯注射剂”,获得16个国家的注册批准,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创新抗疟药品的可及性,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医药创新研发的“中国机会”

复星和两次诺贝尔奖的故事,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科研与商业的关系。基础科学获得原创性的突破后,往往需要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来接力,将科研突破,最终落地为改善人类生存处境的产品。科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生物工程师;科研、开发、临床;德国、中国、美国……多个环节的合作,才共同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新一代疫苗的突破。

对复星而言,在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后,是治疟疗效提高七倍的青蒿琥脂,以及在非洲抗疟的努力;在mRNA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成果发现后,是mRNA疫苗的横空出世;而在完成了新冠疫情的应对之后,mRNA技术更有望催生流感甚至多个癌症等方面的疫苗问世,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大的福祉。

复星一直被认为是一家业务多元化的企业,但其实从1992年创立以来,医药大健康板块一直是复星持续深耕的核心领域。在PCR乙肝试剂研发为复星带来“第一桶金”后,创新研发,也内化为复星发展的基因和核心竞争力。

30多年来,复星一直瞄准医疗前沿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方式,持续推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多年的高强度投入,加上全球化的前沿眼光,在全球建立多个研发团队,24小时不间断推进研发,终于在近年来持续收获创新成果。

除青蒿琥脂和mRNA疫苗外,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中枢神经、慢病等核心治疗领域。仅在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共有5个创新药(适应症)、10个仿制药获批上市。

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首款生物创新药汉斯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药品,目前已获批多个适应症。国内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也于中国境内新获批二线适应症,将惠及更多中国淋巴瘤患者。

在专业治疗领域,复星医药的联营公司直观复星持续发力医疗本土化,全球领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在上海实现本土化生产。

通过长期拥抱全球化、推进技术创新研发,复星正在成为国内企业中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目前,国内创新药研发和监管生态不断完善,药品监管体系持续与国际接轨,对创新药的支持鼓励政策,正在推动复星这样的创新企业获得更大的成长,未来也将有望成就更多的中国创新和中国机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3785.html

      
上一篇 2023-10-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