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中国几乎每10年就要迎来一轮产业升级。无论怎么划分这几十年,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30年到40年,中国经历两三轮产业升级之后已经有了成为世界工厂的底气。后30年到40年,中国积攒起了全世界最庞大的工业资本,开始有能力与全球产业体系的主导者好美国谈判,要求更多的份额和更加平等的权利。
在前一个阶段中,东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坐拥大量资源以及苏联援助,一度有共和国长子的称号。但在后一个阶段中,由于东北在地理上的劣势,以及没有能够成功的经营起一个经济中心,因此在几十年当中流失了大量的资源,最终变成了今日的萧条模样。
产业升级浪潮下,东北失去优势
在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分别形成了三个产业基地。而东北却始终没有能够发展起这样一个产业聚集地。这就使得超过千万东北人口离开家乡,南下到北京、上海和广州寻找发展的机会。
就如同一两百年前他们的祖辈闯关东一样,在这几十年当中,上千万东北青年,下江南寻找机会。虽然东北当地也尝试通过一些手段来进行产业振兴,但是本就劣势的地理位置,再加上错过了几次关键的历史机遇,这时的东北最终到如今都没能振兴起来。
恰恰相反,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东北原本优势的重工业以及能源产业在发展上都陷入了瓶颈。在连续错失了对外贸易的潮流以及互联网浪潮之后,东北在产业结构上对于其他地区已经不再具备优势。
相反,大量的人才流失,造成了东北很多产业的萎缩,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方产业结构单一化的恶劣局面。
经济和民生资源的极度大量流失
优质人口的流失以及产业的萎缩,带来的是当地资源的减少。现在新一代的东北人,即使希望能够在本地发展,他们也很容易通过网络和自己的同学了解到在南方有更多的机会。即使下定决心留在东北,在缺少个人的资源积累的情况下,个人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年轻人可以用脚投票,但是对于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来说,事情就变得越发困难。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教育资源始终是重中之重。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大量的老师以及劳动力,带着他们自己的子女到南方的城市当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而留在东北的这些老师和未成年人,显然没有办法维持住原有的教学质量。这种教育资源的双向匮乏,进一步加剧了东北的人才危机。
而更直接的影响,则体现在社会福利的压力上。更重要的是,虽然东北没能吃下产业红利,但仍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在缺少医疗资源的东北,如何应对这样人口结构的转变,始终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社会问题。
当前形势下,东北复兴要走很长的路
总的来说,从现代的产业结构的视角来说,东北确实先天就有地理条件不好的原因。京津冀的产业聚集地,可以通过政治优势吸收周边资源,维持一个比较大的盘子。
而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也早已从东南亚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在最近几十年当中,一手打造了世界工厂的牌子。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俄罗斯的虚弱这些年有目共睹。或许在军事上,俄罗斯还能维持一个强势的纸壳,但是在经济交流当中,俄罗斯产业结构的虚弱已经暴露无疑。这使得东北最好的地缘经济通道迅速萎缩。
即使最近几年推行的一带一路政策,西北地区、川藏地区和中原地区显然也是更加直接的受益者。但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绝望。其实东北好不好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东北人过得好就行了。
100多年前,东北人的祖辈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能够披荆斩棘来到东北的苦寒之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100多年后,当年轻的东北人们同样为了更好的生活,再一次披荆斩棘的来到江南的富庶之地,用双手为自己争取幸福时,我们要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悲剧。
结语
即使从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在当前的生产力条件下,东北也很难维持住一个庞大的现代产业聚集地的地位。因此东北的关键不在于振兴,而在于在新时代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广阔的黑土地在农业方面的优势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被挖掘。如果能够让东北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农业的大基地。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将土地关系好好的整理一遍,在几个中心城市当中集中提供医疗和教育资源,东北将有机会在未来焕发新的生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