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没有人不怀念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日子。
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告诉我,2018年简直是自媒体的黄金年代,那时虽然盗版抄袭泛滥,但各个平台对内容的补贴力度前所未有的高,一个个人号一个月可以轻松获得上万元的稿酬,那时的广告商也特别慷慨,一篇文章的稿费都在上千元。
行业红利不仅仅是自媒体,还有各大互联网公司。
那几年的互联网公司,早上9点打卡上班,先去健身房练一会儿,每天只需要高效工作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开各种轻松的会、参加分享,同事之间天天聚餐,一年晋升加薪两次,公司标配的都是15寸的MacBook Pro。
那几年,是互联网行业的高光时刻,连带着每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也同样是大佬云集,大会后的互联网大佬们的乌镇饭局,也同样令人津津乐道。
当然,也还有一些迹象,在当时或多或少已经有一些“苗头”了,而这一苗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外部处境。
2018年,经济学家陈志武去印度开会,就发现了其他国家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会上,无论是来自美国,还是韩国、印尼和印度的嘉宾,都在“提防中国,充满怀疑。”
陈志武在微博上写道:“而在几年之前不是这样,当然可以怪他们有偏见,但是其他原因呢?”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可能看到的以及接触到的,要比国内经济环境感受更深一些。
当然,今天的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经济和2018年的天差地别,人们不再大手大脚,与此同时,在关于消费的问题上,也出现了更大的偏差。
这就不得不提拼多多的异军突起,可以说它是在阿里押注消费升级后的空白市场下崛起的。
而2018年,消费升级和降级同步发生,这几乎出现在所有领域,可能当时的人们也没有想到,在短短的五年时间之后,消费降级变得更重要了。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的经济数据来看,GDP总量是90万亿,增长从6.8%下滑至6.6%。
这在当年来看,已经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了,国内经济增长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放缓,累计到全年的增速虽然好于预期,但仍较上一年少0.2个百分点,这是1990年以来最差的表现。
正如美团王兴2019年饭否上的一条短文:今年是过去十年最难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如今四年过去,一语成真。
而2018年,相对来说,就成为了一个供人们怀念的年代,或许是因为它离我们足够近,只有五年时间,又或许是因为,它是过去五年时间里,相对来说最好的一年。
从201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还是能够发现,由地方驱动的基建投资还是占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部分。重启的基建项目,加速发放的银行贷款,以及统计局在2019年初恰到好处地调整2017年数字,都让2018年GDP增速刚好超过既定目标0.1%。
要想看懂中国经济,2018年或许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涪陵榨菜收入和利润齐涨,以及方便面销售收入五年来首次止跌回升,这些都在当年被看作是消费降级的例子。
与此同时,在当时定价80万左右的丰田商务车埃尔法仍需要加价30-40万提车,工作日的傍晚,上海陆家嘴国金中心底层的奢侈品店依然聚集着排队入场的顾客。
这些在2018年都是消费层面发生的变化,相互背离,但都是重要的信号,尤其是在今天我们看来。
消费不仅仅是你对GDP做了多少贡献,它更是整个商业社会的驱动力。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而所谓的经济,其实就是这些数以亿万计交易的总和。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在2018年消费降价和升级能够同方向发生。
201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变化,同时也是消费降级的起点,当人们的收入普遍减少或者不再增加,消费就会降低,进而让更多人的收入降低,进而继续影响消费,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周期。
而2018年,打开的不仅仅是潘多拉魔盒,更是掀起了消费降级的序幕,这也为后来职场社畜所感受到的内卷,做了一个几乎完美的铺垫。
当消费开始降级,企业端不得不开始缩减成本,对于员工来说,竞争压力会成倍数增长,叠加每年毕业生人数的高速增长,内卷自然应运而生。
2018年的许多变化,和今天人们对宏观经济的温差,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就是代表食品占日常开支比重的恩格尔系数,这四十多年来以后明显呈下降趋势,由60%左右降至30%左右,这是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愿意将这看作中国整体消费升级的例子。
另一个国人在吃方面的趋势是,在外就餐的消费金额不断攀升。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全国每年每人在外花1315元吃饭,是2001年的12倍,北京、上海年均在外就餐金额更高,分别为2032元和2588元。
另外,今天我们所担心的汽车供应过剩,其实早在2018年就有一些苗头,2018年汽车全年销量下滑,这是28年第一次。
但与此同时,豪华车品牌在当时是越卖越好。
还有更多的例子可以说明2018年是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在同时发生。
例如,我国在2016年就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年交易规模接近5000亿,2018年这一规模进一步扩大至5500亿。
另外,超过10亿国人在2018年没有坐过飞机,但与此同时,2018年共有6.1亿人次乘坐航班出行,这也意味着消费升级和降级的分化。
这么说当然更好听一些,换个词汇,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贫富分化,差异性越来越大。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自从房价在2008年后升高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反而越拉越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在于,买房储蓄的需求,压抑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导致居民占GDP比重相较美欧日依然有较远距离。
2018年,中国人均净财富中位数也只有1.6万美元,增速连续三年停在6.2%,低于GDP增速,中位数是一个更能反映多数人的收入增长。
201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为10.9%,在2018年末掉到了6.5%。
更多的,站在今天的时间维度下,人们怀念2018年,但站在2018年的时间维度下,人们可能还会怀念更早之前。
赚钱不易,在2018年其实也没有任何争议。
国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只有工资,2018年前九个月,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分别为1.19万元、0.34万元和0.17万元。
这个数字,其实依然偏低。
在理想的理财场景中,工作赚钱后,将一部分收入用于低风险投资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家给普通人的投资建议,例如在美国,一般都是401K养老金计划,每年收益率大概在5%左右,现在美联储加息,可能会更高,跟标普500指数收益率差不多,如果一个人25岁开始存401K,40岁的时候储蓄预计就能够翻倍,60岁的时候,他就能够拿到初始投入金的5倍。
但我们显然不能指望养老金带来更多的资产,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基本上没有利息不说,在延迟退休的大背景下,其实还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股市和P2P一类的投资,更是割韭菜,2018年国内股市蒸发了15万亿市值,按照1.5亿投资人算,相当于人均亏1万。
而这,其实是这几年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中的一个很大的不足,那就是对个人来说,缺乏好的投资标的物,为什么房价上涨如此迅猛?除了刚需需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需求,那就是投资需求,不少个人把房产当成了投资品,用来抵御通胀和资产增值。
当房产价格下跌,又缺乏好的投资标的物,尤其是在叠加风险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们就更喜欢把钱放在银行,即使利息少的可怜。
2017年,中国城镇家庭储蓄存款比例从40%提升至2018年底的44%,储蓄增多,信贷减少,消费自然会减少。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颜色教授在2018年说:“我们应该建立消费社会的这个观点,应该特别值得我们警惕,原因其实很简单,反复强调刺激消费、建立消费社会、不用储蓄那么多、鼓励服务业、抑制制造业、刺激消费、要抑制投资等等,这些在人均GDP不到一万美元的国家,叫这些口号是非常可笑的。”
事实上好像也的确如此,刺激消费这件事,其实早在2018年我们就在喊了,但当时我们的人均GDP还不到一万美元,更多的人已经开始面临“赚钱难”这件事了。
而对那些有钱的中产以上群体来说,他们显然不会听这些话,他们有着更丰富的知识储备,相对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
消费来自一个人的收入,哪怕有各种各样的支持配套金融措施,信用卡分期,租房分期等等,但本质上花出去的钱,终究还是要还的。
在收入不见涨的预期未来里,如何有长久的消费信心?
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2018年,其实也适用于现在、今天,乃至未来。
或许,今天互联网人会怀念2018年,还是因为相对来说,2018年的互联网依然有很强的抗周期性,但在互联网行业之外,其他行业已经开始受到消费降级的影响。
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平台型大公司,都能够判断错误,错误地押注了消费升级,那么对个人来说,要想看清未来,也就更难。
站在今天看2018年,五年前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例如更多储蓄、消费分化带来的贫富差距,以及外部形势的变化等等,而这一切,都决定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怎样的困局。
2018年,或许再也回不去了,至少在当下来看,是回不去了。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