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区汉宗
德国《商报》发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哥德堡撰写的评论,将国际贸易看作是零和游戏,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趋势。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定义每一个问题也是错误的看问题方法。作者在评论中指出,贸易保护主义是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催化剂,是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催化剂。
哥德堡写道,把现代经济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国际贸易,尤其是对华贸易,这成为一种时髦的说法。之后,随着俄乌战争,对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家安全的担忧凸显出来,不仅助长了保护主义的呼声,也助长了在经济上与中国全面脱钩的呼声。
作者写道:如今,我们被告知,这一切都和去风险化”和国家安全有关,而不是为了保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但“去风险化”与中国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过去三个月,“去风险”无疑是社交媒体的一大热词,风头盖过之前特朗普治下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脱钩”之说。“去风险”成为主导西方对华关系的最新共识。
从“脱钩”到“去风险”,这是否代表欧美对中国的战略转向?还是战略细化?更重要的是,“去风险”背后到底有哪些考量?
细究下,欧美对待“去风险”的出发点不一样。德国媒体《商报》解释,俄乌战争让欧洲警醒,经济上依赖对手,将会使欧洲陷入受人胁迫的境地,所以要“去风险”。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则称,去风险聚焦在高技术,特别是半导体领域,以阻止中国超越西方。美国事实上已经在做了,在晶片等领域筑起“小院高墙”。而且似乎效果显著——根据全球行业协会 SEMI 的最新数据,在美国的贸易制裁下,中国晶片设备销售额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23%,而全球晶片设备销售额却增长9%。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院长刘宁荣撰文称,对欧美日等国家来说,尽管“去风险”所代表的含义并不相同,但可以成为他们在后新冠时代对华政策的最大公约数。对美国而言,与“脱钩”相比,这个词较为中性,比较容易让世人接受,但美国并不会因此改变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的战略,也不会放弃围堵和孤立中国的既定方针。
即便不像冷战时期美苏那样经济完全脱钩,“去风险”的思维指导下,同样会导致全球贸易的“碎片化”。贸易碎片化带来的后果有前车之鉴。一战后,美国议员科德尔·赫尔认为,德国和英法开战,就是因为贸易不够自由,而自由贸易能促进国际和平。
他在国会演讲中称,对我来说,与不受阻碍的贸易相伴的是和平;而与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经济竞争相伴的则是战争。在我看来,我们需要鼓起勇气,在当前的严重危机中发挥领导作用,因为历史的命运指针现在指向我们。但当时赫尔的观点过于匪夷所思而被边缘化。
直到全世界经历了二战的苦痛之后,人们在迷茫中想起赫尔的观点,此时已是国务卿的赫尔趁势促成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之后演化为WTO,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70年过去,全世界经历空前的自由贸易程度,以及大致和平的国际局势。
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称,“一个碎片化的全球经济将把世界分裂为相互竞争的区域集团。贸易、投资、思想的传播将会减少——而这些都曾是帮助我们实现经济进步的关键因素”。
不久前,总理李强访问德国,他对商界喊话称,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辩证看待依赖问题,不能人为夸大“依赖”,甚至把相互依存与不安全简单画等号,“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去风险”谬论是一种尿不正怨马桶歪的扯淡。对此,民间俚语为东西不正怪马桶歪,美西方都怪中国能“去风险”吗?应反求诸己,找自身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