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区,原来这么早就有了?

长三角经济区,原来这么早就有了?

长三角地区经济腾飞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近代时期是其中的重要阶段。

长三角占据长江入海口,区域内水网密布,自古以来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区域交通以内河航运为主,主要水系包括南北向的大运河和东西向的长江航道,以及一些支线如太湖水系的吴淞江、黄浦江、蒲汇塘,以及南部的钱塘江。自古以来苏州在这一地区扮演着中心角色,古代上海则是苏州的外港。区域内的航运业依赖人力或风力驱动的木质船只,但随着近代外国商船的涌入,木船面临竞争压力,促使航运业更新换代,轮船成为主要运输工具。

近代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发展。铁路是近代交通的关键,长三角铁路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的曲折,最终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以沪宁铁路和沪杭甬铁路为之字形轴线的铁路交通格局,客运量与货运量在几十年间得到显著提高。

轮船航线不断延伸,涵盖了长江、沿海以及主要内河航道,民间航运公司进而向内河上游拓展航线以便寻求更多的经营空间。1912年,江苏省有52家内河航运公司,涵盖了长江沿线和传统的江南地区,其中47家以上海为起点,航线甚至延伸至芜湖、汉口等地。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江浙两省的内河航运逐渐形成了以上海、苏州、杭州、常熟、无锡、宁波、南通、镇江、扬州、南京等城市为节点的航运网络。此外,民国政府通过南京、上海以及江苏、浙江、安徽五省市汽车互通以及进一步的七省、十一省的合作机制修建公路网,长三角地区公路的连通性大为增加。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民用航空业也得到发展,至抗战爆发前,形成了以南京、上海为核心的区域航线,并覆盖了温州、安庆、连云港、徐州等城市。

在邮政方面,长三角地区也是全国邮政网点最发达,盈利能力最强的区域。除了邮件递送,报刊书籍发行,近代邮政业务还包含包裹、汇兑、储金、人寿保险等,广泛地参与到国内商品、货币的流通之中。长三角地区邮政点数量至1936年达到12204处,占全国总量的16.8%,当年仅上海邮区的邮政函件量即达到2.04亿件之多,占全国的23.1%,

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区域内以苏州和杭州为中心,通过内河航路进行集散和转运,向外输送棉织品和丝织品,并接纳外部输送的粮食等农产品。从商品终端到普通市镇、综合性市镇,再到苏州、杭州等区域中心城市,构成了长三角地区的市场层级网络。近代开埠通商为这一地区的商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通商口岸包括上海、宁波、镇江、南京、芜湖、温州、苏州、杭州、吴淞、浦口、海州、徐州、无锡、蚌埠等14座城市。

1843年开埠之后,上海的贸易量迅速超过广州,成为全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到了1862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几乎达到开埠前的30倍。此后从1864年到1904年,上海对外贸易总值几乎一直维持在全国的一半左右,外贸转运量也在全国居首位。至1936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了8.91亿元。上海的市场腹地覆盖全国,地区内南京、杭州、苏州、宁波等与上海形成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往的贸易中心如苏州、杭州不得不退居次要地位,成为上海的商品集散地。从货物种类来看,上海主要从全国吸收农矿产品以及初级加工品,以供应本地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包括棉花、小麦、烟叶等。上海输出的商品除了初级产品外,主要是机制加工品和进口产品,其中包括棉纱、机制面粉、针织品、火柴、卷烟、肥皂等等。

近代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需要充沛的劳动力供给。长三角地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为工业和商业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上海经济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吸引了劳动力的流入,近百年间上海人口增长九倍,从1852年的54万增长至1949年初的545万。早期来自广东与浙江的商人群体通过同乡、亲缘等关系来到上海,利用丰富的商业经验担任洋商的翻译、中间人、代理人的角色。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上海对产业工人的需求日盛,至1894年,上海产业工人数量3.6万,占全国产业工人总数的47%。

近代长三角地区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资本流入,形成了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集聚。上海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内最大的金融中心。明清江南对典当及银钱兑换的需求旺盛,苏州是当时金融行业的中心。开埠通商后票号与钱庄向上海转移的同时也兴起了近代银行业。1936年,全国164家华商银行中,总行设于上海的有53家,分行128家,中央、中国、交通及中国农民等四大国有银行总行均位于上海,在华外商银行共29家,其中5家银行的总行位于上海,22家设分行于上海。江苏与浙江的银行业也相当发达,两省银行总行数达90家之多。

在近代,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也呈现出集聚现象。上海的民族工业起于洋务运动时期官方兴办的江南制造局、机器织布局,至1894年,上海的民族资本工厂已达到36家,大多数是缫丝业与棉纺织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上海形成了几大知名企业集团,包括荣氏集团、刘鸿生集团、南洋烟草公司等等。江苏省的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南通等地,以缫丝、棉纺织、面粉等工业为主,浙江省集中在杭州、宁波,安徽省则为芜湖、安庆。以1933年为例,大机器工业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以及沪宁铁路与沪杭甬铁路周边。

近代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新闻出版业以上海为中心。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民族出版业发展迅速,尤以商务印书馆的创办最有代表性。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上海近代出版业的鼎盛时期,出版机构集聚于福州路、四川北路一带,包括出版社、报馆、书店、造纸厂、印刷厂等等相关从业人员在8万人以上,据统计,近代上海出版机构数量达1千余家。1936年上海收寄新闻纸、书籍、印刷物数量达13.2亿件,江苏3.6亿件,浙江2.3亿件,安徽0.5亿件,合计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上海新闻纸总包数量更占全国总量的71.6%。

总而言之,近代交通格局的演变、区域腹地的扩大、要素的集聚促使长三角地区逐渐形成经济区,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50061.html

      
上一篇 2023-09-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