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临近!银行理财为何“节味”不浓?

中秋、国庆双节来临,银行“节日款”产品宣传却显得较为平淡。理财市场方面,节日特供产品数量走低,宣传力度也不如往昔。

业内人士认为,宣发较少或与银行对获客精准度和客户活跃度的需求提高有关。节日理财特供产品的减少,与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收窄、产品发行机构面临的较大竞争压力和盈利考核有关。有专家指出,当前低价的吸引力已逐渐降低,服务才是未来银行揽客的关键。

营销氛围略显平淡

随着中秋和“十一”黄金周到来,各地节味渐浓。《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尽管进入促销佳期,银行特供理财和消费贷市场的节日氛围却略显平淡。

往常如春节、“6·18”购物节等银行理财宣发往往提前多日开始,并在微信平台大面积推送,而今年中秋、国庆双节的活动宣传推送较少。从各家银行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的节日活动来看,优惠大多集中于生活消费的折扣和立减金等方面,消费贷利率的优惠则较少。例如,建设银行推出加油卡折扣、五折美食券等;农行推出答题抽奖、视频会员折扣等优惠;浙商银行推出信用卡现金借款优惠,并对该行服务等级较高的客户推出抽奖活动;南京银行则推出“双节美食派对”和中秋抽奖活动。另外,还有银行借机推出贵金属产品,如中国银行打出“中秋礼物就送吉运金海”的活动宣传语。

在银行理财市场,“节日款”理财转淡的现象较为明显。记者在中国理财网分别以“中秋”和“国庆”为关键词搜索,仅检索出4只中秋特供产品,分别由宁银理财、乌鲁木齐银行、河北银行和湖南银行四家公司推出,和4只国庆特供产品,分别由宁银理财、浙江禾城农商行、乌鲁木齐银行、河北银行四家公司推出。

多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今年双节期间并未推出节日特供款产品,而更多是在常规产品上发力。“现在没有特供理财的,但是近期有短期产品发售,适合假期资金过渡,国庆期间每天会有利息。”一家股份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节日专属理财降温

银行对“节日款”理财的热度是否转淡?背后的原因为何?

针对节日营销氛围不浓的情况,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或许与银行筛选客户的方式和营销侧重点改变有关。“银行可能是想要更加精准地筛选客户,运用大数据画像等点对点地服务,而不是大面积地‘拉横幅’。另一方面,之前许多营销方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客户的支付习惯,现在大家可能更追求提升客户的活跃度,而非简单地获客。”

而节日特供理财的热度降低也早有端倪。记者以“新春”“春节”“端午”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理财产品的数量也并不可观。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利差收窄,理财产品发行机构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和盈利考核,因此发行这种节日特供产品的积极性不高。经过这几年的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培养,投资人的认知水平在提升,选择也增多了。”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对记者分析道,“结合实际情况看,国债逆回购在节日期间的收益率会较好,也慢慢被认可。”

服务才是揽客关键

“监管对产品发行机构的监管趋严,特别是在产品净值化转型背景下,通过补贴来提高收益率已经很难走通。”荣浩表示。

有多名专家向记者指出,银行理财产品光靠“低价”无法取胜,对客户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价格竞争永远是最低级的。”民盟上海市委金融专业委员会委员游春告诉记者,“金融业的产品是虚拟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最终还是要靠服务争高低。以贷款为例,每个客户的信贷需求是有差异的,如何设计贷款产品的组合方案很重要,贷后的服务也有差异。”

“目前相关产品同质化特征较为明显,仅靠低价优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市场存量竞争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提升产品竞争力还需要在服务质量、产品创新与风险防控等方面着力。”一位分析人士认为,“银行需要高度重视业务风险防控与业务可持续问题。从银行角度,需要提升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意识、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制度与机制,强化征信市场约束机制。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强化监管职能、提升违规成本等。”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8006.html

      
上一篇 2023-09-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