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股票软件上的macd指标会失效?它正确的用法应该是什么?

此文会带大家由浅入深全面理解macd跟均线指标的意义跟底层逻辑,并在后面指出现在普遍炒股软件自带的macd指标的致命漏洞。

先回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macd指标有预测涨跌的功能吗?答案是有的,但必须配合其他工具共同判断,单单看macd是没意义的,至于为什么,后面会讲解。

macd与均线系统存在意义与底层逻辑,是基于概率学上的决策者在时间轴与价格轴的平滑正态分布。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讲,就是参与市场的人们,在同一时间收到同样的信息并做出同样的决策,是非常小概率的,一般大概率的情况是总会存在一些人先收到消息并做出决策,总会有人后知后觉。

就拿股票市场来说,假设有一个股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假设现在有个重大利好,从上帝视角看这个重大利好最终会导致这个股票扭转为多头趋势并使股价回升到某个较高价位。

而这个重大利好,必然会有人较早知道,有人较迟知道,而要市场所有人在同一时间知道这利好并又在同一时间做出买入决策,是概率极低,几乎不可能的。

大概率情况是有人提前做出买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到这利好消息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做出买入决策,而做出买入决策的人数在时间轴上必然有个峰值,过了那峰值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出买入决策的人会开始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一个利好因素的作用时间范围是有限的,例如根据这利好做判断的人,肯定不会等到这利好公布完一年后才想起要买入。

所以,根据这利好做出买入决策的人在时间轴的分布不可能无限增加,它必然有个峰值,过了峰值后就开始下降。

于是就可以得出下面一个正态分布图:

为什么你股票软件上的macd指标会失效?它正确的用法应该是什么?

那这样会对盘面产生什么效果呢?

那就是股价由熊转牛的过程,大概率会经历一个先是下行趋势逐渐放缓,然后形成一个底部,在底部横盘一段时间,然后股价开始缓慢上翘,,然后会经历一个加速上行的阶段,上行到一定阶段后又开始放缓。

这就是一个股价由熊转牛的过程,相信大家也都发现,股价由熊转牛一般都会经历一个下跌放缓,然后横盘震荡一段时间筑底,最后开始慢慢上扬,原因就是上面我解释的,决策者在时间轴上的正态分布。

如果要求股价跌到某个价位,不经历减速过程,突然一个深V锐角式的头也不回的快速上涨,等于是要求市场上所有的决策者原本是统一看跌的确又突然在某个时间点上突然达成一个看涨并买入的统一共识,想想都知道这是不符合概率学的。

以上是底部筑底或顶部筑顶后趋势扭转的情况,那如果在趋势延续的过程当中,或者说在加速上涨的过程中,要扭转趋势有多难呢?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顺势而为,或者强者恒强这样的说法。为什么?为什么涨得越厉害的,往往会更加涨,前一天涨停板的股票往往会高开。

我就拿涨停板这种极端的例子来说明,涨停板是什么?就是股价到了今日的最高限价点,依然买盘远远大于卖盘,通俗点讲就是这个价位上几乎没有人肯卖,但想买的人却大把,于是价格封死在那里。往往涨第二天会高开,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这个价格点99%的人都认为继续涨而做买,那下一个价格点突然间看跌而做卖出的人大于做买的人的概率有多大?

例如现在股价是10元,并且封涨停了,也就意味着市场上99%的资金盘在这个价格点继续做买,做卖的人却很少,而如果要下一个价格点跌,那么就要那个价格点的人看跌并做卖的人大于做买的人,也就是说看空的资金盘必须大于50%。原本10元的时候买盘比例占99%,也就是看涨的人占了99%,看跌的人只占1%,然后10.1元的时候突然整个市场看涨的人骤然降低到50%以下,看跌的人去到50%以上,这概率有多大?

很显然这概率极低,大概率的情况是这样:10元的时候看多盘99%,然后10.1元的时候继续看多盘降到90%左右,10.5元时候80%左右......12元的时候,市场上只剩下50%看多,50%看跌,这时候就开始停止涨,我们可以把这个价格点称之为转势临界点。

以上这种才是符合概率学的,简单来讲就是当一个价格点市场上统一看涨,往往接下来的价格点都会继续看涨,虽然看涨的资金量会随着股价越高而有所减少,但它一般符合平滑逐渐递减的状态。

为了更好的利用上述的决策者在时间轴与价格轴的正态分布原理,人们发明了均线系统。

为什么要均线?想象一下均线没被运用以前,人们只能看K线与分时走势,你会发现上述的原理并不适用,因为分时走势下,价格都是上蹿下跳毫无规律可言。

为什么分时走势下价格上蹿下跳毫无规律可言?我在别的文章解释过了,我们只要反过来想,在一个成交活跃的市场下,价格始终保持一条水平的直线有多难?那就意味着任何时候,买盘跟卖盘资金量恰好是相等的,这显然是不符合概率学。

所以价格之所以在分时走势下总是出于上窜小跳——因为任何一个价格点,买盘跟卖盘资金量都无法在时间轴上一直保持恰好相等的状态,更多情况是有时买盘多一些,有时卖盘多一些,只要有这么一点或多或少的差异,那么溢出的资金盘只能在下一个价格点寻求成交,而我们看到的分时走势都是每分钟的平均成交价连成的线,于是就呈现出上蹿下跳的状态。

那么是不是就说明上述的决策者在时间轴与价格轴的正态分布原理就不适用呢?

在这里我要继续深化下决策者在时间轴与价格轴的正态分布图。事实上,跟上述提到的“市场上所有的决策者都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操作是极低概率”一样,决策资金盘在时间轴上等密度均匀分布也是近乎不可能的,跟前者概率是一样低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决策者B在决策者A做完操作后紧接着做同样的操作,同样决策者C又紧挨着决策者B做同样的操作,这种在时间点上完美承接是几乎不可能的,一般不同的资金盘做决策的时间点之间必然存在间隙,再加上不同资金盘的资金量是不一样的,但它们都是受同样的利好或利空因素作为决策依据。所以“决策者在时间轴与价格轴的正态分布”原理依然成立,只不过更具体的时间轴分布图应该是这样:

为什么你股票软件上的macd指标会失效?它正确的用法应该是什么?

正因为做多资金盘在时间轴上必然存在间隙,所以股价在上涨过程中必然存在来回震荡,

为了解决分时走势上的这种问题,于是发明了均线。

其实即使还没发明均线以前,分时走势下选一条连续平滑的曲线,除去两个不可导的点,这连续平滑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都可以视为看多资金盘与看空资金盘的资金量比值,上涨曲线的点斜率越大,那么说明这个价格点看多资金盘比看空资金盘的比值越大,比值越大则说明看多资金盘相较于看空资金盘越多——以上是经过一套严谨的数学证明过程得出的结论,证明过程我就不在这里展开了,其实你脑洞够大也很容易想通的。

然并卵,因为分时走势都是上蹿下跳,存在太多不可导的点了。所以才需要均线的诞生,其实均线就是数学所说的线性回归,其意义就是让一系列杂乱无章不可导的曲线转换成一条平滑连续可导的曲线。

有了均线,我们就能规避掉因为上述解释的各个决策资金盘在时间轴上的间隙所造成的价格波动,让趋势更好呈现出来。

而均线的使用意义就是让我们看到现在股价是处于加速上行阶段还是转势阶段,但如果仅仅是一条均线,会发现没那么直观,所以人们发明了一个K线大图里面存在三或四条均线——分别是大周期均线,中周期均线,小周期均线,一般炒股软件系统默认四条,120日均线、60日均线、30日均线、15日均线,。设多条均线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大周期均线转势以前,小周期均线必然先穿过它,例如大周期均线由空转多时,必然先有小周期均线从下往上穿过大周期均线,并且在此之后小周期均线一直处于大周期均线上方,则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大周期均线转势了。另外,亦可以通过观察小周期均线与大周期均线之间的间隙是否拉大来判断趋势是处于加速还是减速。

而MACD,则是建立在均线系统上的产物,它等于是把其中一条最大周期的均线拉直成水平线,另外两条均线跟它的间隙保持不变形成的图,也是为了观察趋势是否处于减速状态。

macd与均线系统的运用,还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缠论,其实都是围绕着趋势翻转前大概率经过原有趋势的减速状态这一定律的运用展开的。

那为什么现在你炒股软件上的macd其实一点用都没有?它不单止没用,还会给你相反的信号,往错误的方向指,或者说它所描绘的形态呈现出来是完全错的,为什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7226.html

      
上一篇 2023-09-2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