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业想要长久地发展,既要保持稳定的内核,又要能够适时调整战略以适应行业和市场的变化。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眼下,信用卡行业的市场环境并不友好,在宏观经济修复尚未完成之时,规模收缩与风险攀升使得信用卡行业持续承压,不管是上市银行的半年报,还是人行披露的二季度支付数据,信用卡的这份「答卷」都写满压力。
信用卡「黄金时代」与「白银时代」的周期转换已经是不可逆的市场进程。
而在全球经济放缓趋势尚未见底的背景之下,相比追逐新的增量,如何增强「韧性」才是现在及未来的重点——无论面对怎样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波动,机构都能实现从容的风险应对和业务的平稳发展,并为更长期的发展做好准备。
毕竟,如果无法穿越这场「风暴」,也就无法在下一个上行周期里再次扬帆。
金融本就是一个与风险相伴而生的强周期行业,市场参与者们并不是第一次面临挑战,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而在市场低潮期,我们反倒可以更好地观察到市场参与者们的战略选择与「反脆弱」能力到底如何。
《反脆弱》一书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在定义这一概念时强调,它指的不是坚强,而是一种在变化和波动中成长、在遇到挫折时快速修复和调整的能力。
复盘信用卡行业甚至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在每一次危机爆发之后的市场低潮期,都有机构通过适时的经营策略调整实现「逆周期」突围,而每一个能够长期领跑市场的巨头也都有着极强的「反脆弱」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当下市场参与者们是自顾不暇还是早有准备,新一轮的角力都已经开始。
1、「白银时代」:信用卡的新周期
从几年前开始,关于信用卡将步入「白银时代」周期的观点就已经出现。
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从2017年三季度开始,信用卡行业的发卡量增速陡然下降——从近7%的高位一路下跌至2019年的0.63%,市场红利期消逝的信号已然出现。
彼时就有市场观点指出,信用卡行业在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规模至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是强弩之末,基于金融行业「风险后置」的特征,被规模和惯性掩盖的潜在风险也有随时走高的可能,放缓新增发卡的动作、提前调整经营模式可能是更加明智之举。
如今看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行业调整的进程无疑被按下了加速键。
数据显示,2020-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4.4%,较2017-2019年平均增速8%下降3.6个百分点。2022年,人均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降至1.8%和-0.2%。
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尚未完全修复。居民不敢轻易负债,为自己和家庭「加杠杆」,这一点在提前还房贷的大潮中体现得更为直观。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个具有「支付+信贷」双重属性的金融工具,信用卡必然首当其冲。而外部风险的叠加和传导,还在不断考验信用卡的发展空间和商业可持续能力。
各银行披露的半年报也直接反映了这种局面——多家银行信用卡消费交易规模出现明显下降,对手续费收入造成冲击;发卡和在贷余额增量困难的同时,即便加大力度进行资产管理,也依然难以遏制不良攀升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所未有的变局之下,去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为行业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加强审慎经营、严控全流程风险、深耕精细化运营和消费者保护。
到今年7月,「信用卡新规」下发已满周年,各银行对于业务全流程的动作也不断提速——从清理睡眠卡到加强授信管理,再到严控资金流向。
典型如去年底以来,包括建行、广发等多家银行对信用卡资金用途规范进行明确。以广发银行信用卡的公告来看,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投资理财、购买分红险、偿还债务、虚拟交易、购买彩票等七大领域。
这是信用卡业务转型的「分水岭」,也是信用卡必须经历的「生长痛」。
2、韧性之考:信用卡的「应变」之道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许多市场参与者都根据自身的业务基础、资源禀赋做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
其中,客群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基础」,它是机构制定风险策略、运营策略、盈利模式的根基。
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会在风险上行时保持甚至提升获客力度,并通过加大分期推广力度等方式维持业务规模和商业可持续性。这会在短期之内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不过相对激进的策略也可能在更长周期里埋下「风险隐患」。
相较之下,也有机构会选择提前变奏,采取更高标准的获客、风控以及更审慎的经营策略。
典型如广发信用卡,从2021年开始主动调整客群结构和经营策略——维护高净值客户、引进新的优质客户、挤出高风险客户,并且通过场景和客群细分进一步聚焦到几大类客群——稳大众白领、抓年轻群体,挖商旅客群,拓中高端领域,从源头上减少风险。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广发信用卡客群结构优化再次提速,通过升级优质客群体系化举措,聚焦重点场景,1-6月优质客群占比达66.3%,学历客户占比43.9%,较年初分别增长6.4个百分点和8.0个百分点。
尤其是在信用卡行业「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背景之下,自2021年以来,广发信用卡「95后」客群占比持续提升,年轻客群专属的「广发有鱼卡」累计发行量已超过140万张。
而在风险表现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广发信用卡的累计不良率保持在1.60%,持续优于行业同期的平均水平。
当然,这样的战略选择不免会在短期之内影响机构的业绩,更何况,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对优质客群的争夺也愈发激烈。
立足于当下的市场环境,单纯采取利率「内卷」的方式也不具有可持续性。机构需要从客户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变化入手,通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与他们建立更紧密的链接。
而从长期来看,如果能够在客群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提升运营效率和效果,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商业可持续能力、实现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的再平衡,真正实现「韧性发展」,提升「反脆弱」能力。
以广发信用卡的实践来看,他们的探索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通过持续推进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全面提升场景、流量和客户运营的质量与效率。
广发信用卡围绕自然人生命周期、消费偏好、用卡周期和产品选择等维度搭建了客户价值体系模型,通过数据洞察,关注用户「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想要什么」,全方位地对客群实施分层,并将服务能力进行原子化的拆解,然后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组合搭配,实现真正的差异化和精细化服务。
其中,作为当下信用卡触达和服务客户的「主阵地」,「发现精彩App」存量客群的布控覆盖已近500个,数千个标签和触点铺陈在信用卡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中,推动业务访问短期内增近30%,月均活跃客户量约1800万人次。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的渗透率和业务驱动力,广发信用卡率先在业内启动大私域层面的互联互通,将信用卡私域经营的重要渠道——官方微信、企业微信、App及微信小程序等原本「各自为营」的服务阵地打通,实现获客渠道、服务功能、优惠权益的统一布控和管理,为客户提供流畅、无间断、无信息差的用卡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在「消费提振年」基调下,我国明确了加快内需恢复等目标,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力度在加强、速度自加快、方向也更精准,消费市场新周期涌现出分化的结构性机会。
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消费增速呈现急升缓降态势,不同类型消费恢复的程度差异较大,餐饮服务消费好于商品消费、可选消费修复优于必选消费、结构呈现分化态势。
作为连接B端与C端、生产经营与消费的纽带,信用卡行业本就肩负着拉动消费、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在当下的市场下,市场参与者们更需要踏准节奏、把握机会,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今年上半年,广发银行信用卡也超前布局了餐饮、商旅、境外三大强劲复苏的消费板块,交易量较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增长,分别增长29%、79%、55%。线上交易占比更是进一步提升至48%。
金融业务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就像《基业长青》一书中提到的,「真正的基业长青并不取决于天赋,而是靠着一次次变革和选择进化而来」。
任何企业想要长久地发展,既要保持稳定的内核,又要能够适时调整战略以适应行业和市场的变化。
对于广发信用卡而言,从1995年率先走出贷记卡时代,发行中国第一张标准信用卡;到千禧年后通过产品创新和用户运营,保持了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再到几年前信用卡行业「大跃进」时,及时刹车放缓步调……在每一次行业转折之中,广发信用卡都实现了跨越与成长。
而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经历过数次周期考验之后,广发信用卡也始终保持着对市场最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响应速度,在行业低潮期继续探索与求变,以期在未来谋求更高和更大的价值创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