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一道选择题:当前中国经济,民生、企业、财政三方,哪一方最重要?
网民多半会选择民生,专家则是各有各的不同。
孟晓苏会说企业最重要。
他说的不是实体经济,到底是地产大佬,说的当然是房地产。
孟总的这个站位,挺有道理。
中国的经济与房地产完全是正相关的,2022年GDP增速只有3%,房地产的销售面积与2021年比,差了5亿平方米,下滑了30%左右;房地产的权重太大了,长长的产业链,对GDP的影响高达15-20%。
房地产塌方,整个经济无论如何也好不了。
孟总说了,如果老百姓能把趴在银行个人存款的5%拿出来,即5万亿左右,买房子,搞装修,购家电,2023的年经济就恢复了。
这个结论完全正确。
问题是老百姓凭什么要拿出5万亿去买孟总的房子?银行120多万亿的个人存款是不是老百姓的?这些问题不清楚,孟总的方案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来自地产开发商的心愿。
清华的李稻葵会说民生最重要。
他是复兴梦的坚定的倡导者,曾经做了一个惊世的预言:很保守地估计,中国经济将在2050年实现复兴,经济总量将达到大明王朝的繁荣,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问题是,从哪统计出来,大明王朝的经济总量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
李院长也有很现实的一面,他建议全民发钞。
因为中国经济现在主要的矛盾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有一千条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中低消费群体差钱。有钱了谁还不会消费?消费起来了还担心需求不足?孟总也不用操心谁来消费5亿平方米的房子?有钱不一定能让鬼推磨,却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局。
李院长算了一笔经济账,发行10万亿购物券,能带起三倍的量级,所有这些流通将产生巨大的税收,于是,说是各地方背债发了购物券,但是,相当一部分又以税收的形式回到了财政的口袋里,并且扩大了税基,化解掉了企业生产过剩的困局,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问题是购物券是不是能带起三倍的流通,这个结论至少在我身上不会发生,购物券的意义是省钱,不必然诱发超额的消费冲动。
中国还能背得动多大的债务?这本身就是问题。
国企负债198万亿,、民企负债58.2万亿、政府负债61万亿、居民负债84.5万亿。
美联储在加息,中国也跟着玩通胀吗?还是缓一缓吧。
既然企业不行,老百姓第一次分配水平上不去,那关键要看第二次分配了,要强化社会保障,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消费的冲动自然来了,需求扩大了,企业复苏了,就业增加了,第一次分配收入也提高了,这就是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问题是决定第二次分配的不是企业,是财政。
西泽研究院院长赵建说:财政最重要。
为什么财政最重要?
中国是高税制国家,而且增值税是主要的税种,这一部分与企业的利润无关,只要产生了营收就必须交,亏损也要交,所以,疫情三年民企利润一直在下滑,税收并不受多大影响。财政等于在企业中拿了一份干股,一分钱也不用投;用口力劳动者的说法,是占有了企业大部分的“剩余价值”,在65%以上。
既然在切蛋糕时,财政切走了大头,就要取之民还之于民。
因为,说到底,企业交的增值税还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按万恶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值,应该将财政收入的80%用于民生,我们现在是53%,郎教授却说只有20%。
这只是财政分配中的一部分,地方财政还有一个“额外税”,这就是是天量的土地出让金。这笔钱并不是经营中产生的税额,是地方向开发商提供土地资源时的收。所以,中国的房地产与日本不可以类比,谢国忠十八年前就预言中国的楼市要跌70%,实际情况是中国的楼价一直在魔幻般地增长,一直延续到2018年,为什么?因为土地价格在涨,房价涨了几倍,甚至十几倍,并不等于开发商真的赚了几倍、十几倍,开发商也就是个皮影,唱几出过场戏,决定房价的是土地价格,这个定价权不在市场,在财政。地方财政50%以上的收入就来自这个土地出让金。
清楚了财政在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也就清楚了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一个成因。
谁决定中国经济的复苏?
经济复苏当然是企业的复苏,企业复苏靠什么,一是订单,二是税率。国内订单取决于消费及市场需求,而税率降下来,修复了利率表,企业才有再生力,所以,民生与财政很重要。
企业中哪个行业谁重要?
当然是房地产,当年美利坚是建立在轮胎上的国家,如今中国是建立在房子里的国家。楼市复苏靠什么,还是民生与财政,老百姓手里要有钱,财政把土地出让金大降50%,返还于了,孟总的5万亿完全不是问题,中国经济瞬间苏醒。
经济复苏当然要体现于民生,民生不好,GDP是几个百分点的意义又是什么?经济的目的是民生,何况,我们是最优体制,是人民的经济。又是谁决定了民生?一是企业,二是财政。
企业决定了劳动者第一次分配收入的水平,这是有边际的,如果税收过高,企业失去了赚钱效应,就不可能提高第一次分配收入。2022年民企总利润26600亿元,平摊到4700万家企,算下账,是否还有力量提高第一次分配收入?私企与国企都是给财政打工,收入之低,已经到了极限;企业不能指望。社会舆论也不友好,剥削的帽子满天飞,再次印证了柏杨的经典话语。
企业赚了钱一定会提高工资吗?
决定第一次分配的不是资本家,也不是工人,不是资本想提高就提高,也不是资本不想提高就能够不提高,一切取决于市场资本与劳动的供求关系。如果市场是资本的洼地,资本充分流入,对劳动的需求提高了,就一定会推动劳动者的第一次分配水平,因为,资本家的敌人不是劳动者,而是竞争的资本家。反之,如果外国资本在全面撤离,民间交配躺平,不投资也不消费,一定不会提高第一次分配收入。
终极的决定者还是财政。
企业、民生、财政互为关系,都很重要,一个也少不了,但是,三者之间,财政是真正的平衡机制,所以,的确是财政更重要。
财政既可以调节企业的赚钱效应,也可以通过第二次分配,大比例地平抑两极分化,通过全民共享的第二次分配,强化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到目前为止,这是全球唯一可以走向共同通富裕的方式。而不是干掉市场经济。
财政定义了中国企业营商环境,也定义了民生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式,中国经济的复苏,谁最重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