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天津报道
2022年3月,原中国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记者了解到,《通知》印发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按照“协同联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总体思路,重点在政策引领、优化服务、信息共享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努力打造金融服务新市民的“天津模式”,帮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本地工作生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袁玉梅介绍,天津局主要从四方面推动工作开展:一是强化统筹部署,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包”;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打造金融服务“特产库”;三是破解信息瓶颈,用好金融创新“催化剂”;四是广泛宣传推广,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天津局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共推出新市民专属产品服务88项,共向50.32万名新市民发放个人贷款余额1229.38亿元,与2512家企业合作为新市民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59.63亿元。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包”
新市民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参与者和见证者。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去年以来,天津局建立了“多方支持、持续监测、跟踪问效”闭环工作模式,全力推动新市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通过强化统筹部署,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包”。
“我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实现‘挂图作战’。”袁玉梅介绍,天津局会同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印发新市民服务专项政策,聚焦8大任务提出15条具体举措,完善4项保障措施。
同时。围绕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与新市民息息相关的领域,该局会同天津市相关部门印发支持保障政策。建立季度报告和监管评价两项机制,持续跟进评价新市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覆盖面和便利度。搭建行业交流互促平台,通报推广典型服务案例。
新市民流动性强,且不同群体间的金融需求差异性较大,对金融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天津局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服务地方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服务体系,打造金融服务“特产库”。具体来看,包括三方面举措:
一是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推动破解区域性新市民金融服务难题。针对异地押品贷款难、异地车辆出险理赔难等新市民反映集中的难点问题,今年4月份,京津冀三地监管部门在全国率先联合出台了区域性新市民金融服务专项政策,指导三地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管理、押品管理、保险理赔、风险防控等方面信息共享和行动协同。截至2季度末,辖内已有10余家银行可接受新市民使用位于北京或河北的押品申请抵押贷款,余额合计3.91亿元。
二是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建设“示范区+特色网点”的特色金融服务网。走访新市民较为集中区域,对接研究共建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相关事项,积极探索针对不同区域特色和新市民特点的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支持金融机构打造线下新市民金融服务阵地,截至2季度末,辖内金融机构共建立新市民金融服务特色网点110余家。
三是进一步细分服务对象,推动建立“6×6”新市民金融服务矩阵。横向细分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新毕业大学生、高端科技人才、产业工人、投靠子女老人6类重点服务对象,纵向细分创业就业、住房、健康养老、培训教育、消费金融、基础服务6大核心金融需求,为新市民在津安居乐业提供全方位、差异化、可自由组合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季度末,该局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共推出新市民专属产品服务88项,共向50.32万名新市民发放个人贷款余额1229.38亿元,与2512家企业合作为新市民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59.63亿元。
用好金融创新“催化剂”
新市民到城市工作生活的时间较短,缺征信、缺流水、缺担保等情况比较普遍。袁玉梅指出,新市民“弱资质”与传统金融“严风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部分新市民难以有效获得金融支持。
要破解信息瓶颈,就用好金融创新“催化剂”。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弥补新市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差,使得新市民能够享受到与老市民同等的待遇。天津局积极在促进信息共享上下功夫、力求实效。
一方面,积极破解新市民身份识别难问题。加强与天津市发改委、公共信用中心等部门沟通联系,明确新市民认定标准,加快研究新市民身份认证方式,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的整合应用,指导商业银行充分运用天津市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海河分”,将通过基础信息、守信激励、遵纪守法、履约践诺、行业信用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综合计算形成的个人信用画像情况纳入本机构新市民信用状况评估,优化新市民信用评价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据了解,天津银行等金融机构已通过引入社保、缴税、公积金等数据,初步搭建“智慧小二”信用评价体系,并在金融产品、场景等方面实现应用。
此外,新市民进入城市时间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金融知识不足、金融规划能力不高的情况。如何推动金融产品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目标群体,让新市民真正得到实惠、改善预期,是摆在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袁玉梅介绍,天津局坚持提升新市民金融素养与加强宣传推广并重,双管齐下扩大新市民金融服务覆盖面。一方面,结合新市民高频金融服务场景,发布“新市民”等群体使用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的风险提示,提示消费者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理性消费借贷、依法维权止纷,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聚焦提升新市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防范能力,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1105次。另一方面,积极推广新市民金融产品服务。通过“线上+线下”“传统媒体+新媒体”“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矩阵,组织金融机构推广银行保险机构特色产品服务的典型案例、创新做法,为广大新市民了解金融服务、享受金融服务提供更多渠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