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观经济、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疫情后的复苏……种种因素交织,让目前的投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于保险资金这样的长期资金来说,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是穿越周期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负责人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综合他们近期的观点,他们认为,在目前全球的不确定性中,可以看到部分确定性,而险资投资可以根据这些确定性的方向,坚持配置的战略战术原则,以期实现可持续增长。
不确定中亦有确定
对于长期资金的配置来说,目前国内外的各种不确定性无疑都会影响到投资人对大类资产风险的判断和调整,显著增加资产配置难度。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从去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的年化财务收益率基本都在3%到4%的区间内,且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有逐季下降的态势,而算上所有者权益中的浮盈浮亏后,年化综合收益率波动则较大,从去年下半年的不到2%到今年上半年的4%以上。但总体而言,险资近期的平均收益水平几乎都低于保险内含价值中的长期险5%投资收益率假设,资产端压力可见一斑。
中保投资党委副书记、总裁贾飙近期撰文表示,对于保险资金运用来说,一方面,“变化”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资产荒问题仍比较突出。加之保险资金投资还需要将传统金融观念转化为产业金融观念,优化考核制度和监管政策以匹配长期投资要求,保险资产配置所需配套的制度机制上还有不小的待完善空间。
泰康资产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人身险行业平均负债久期约12.67年,资产负债匹配缺口约为6.28年。而从债券市场来看,截至今年6月初,存量债券市场规模为55万亿元,其中五年期以上债券仅有6万亿元、10年期以上债券仅有1万亿元,占比分别仅为11.7%、2%。这对于当前26万亿元险资规模所带来的新增和滚动投资需求而言远远不足,险企亟需寻找可以提供长久期和高收益的投资资产。
不过,在险企投资负责人看来,在这些不确定性中,还是存在一些确定性可以把握。
在近日举办的外滩金融峰会圆桌论坛中,中国太保首席投资官苏罡就表示,例如老龄化、少子化的问题必然会推动健康、医疗、养老的需求越来越确定,并逐渐发展成整个社会的刚需;又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使得国家的发展路径变得更加势不可挡,硬科技必然推动产业升级,包括新能源带动的绿色低碳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突破等,必将成为中国进入新增长阶段的关键动力。
平安集团首席投资官邓斌则在论坛上分享了两个他所观察到的确定性:一是我国管理体制和管理执行力的强确定性,近期不断发布的各种新政策就可以显示出这点;二是经济规律的确定性,即使市场发生一些短期的偏离现象,最终供需关系会纠偏并回到基本面。
坚持长期资金的配置原则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如何抓住这些确定性的机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保险资金这样久期长、规模大、稳定性高的资金,需要综合运用战略与战术资产配置,保持定力和充足的风险承受能力。
“对于保险资金来讲,我把万亿以上的资金形容为一桌酒席。它不是一盘菜,也不是一桌菜,它是一个酒席,从开胃菜一直到最后的甜点,包括服务、所有的流程,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邓斌打了个比方。
一名保险资管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表示,保险资金运用需要平衡精算、财务、产品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大型保险公司都有一套严密的投资战略和大类资产配置战术,这么大的资金量面不会因为市场短期波动发生太大改变。不过,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买方的保险资金也正在不断充实投研能力,将其作为引领投资的关键。
苏罡也表达出了对于投研能力的重视。他表示,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结合的环境之中,长期投资者应遵循三大原则:首先,要建立起对长期经济环境的持续逻辑分析框架和有效的模拟,从而能够优化长期资产的收益风险,保持战略资产配置的合理稳定,通过跨越经济周期的持续配置方法,消除资产价格在中短期的波动影响;第二,要充分研判和组织自身的投研能力,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并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外部的优秀投研能力,在整个战略配置框架中建立对战术过程的管控,这样才能够有效应对短期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持续细化各个大类资产的相应投资策略,结合有效的业绩基准来不断识别筛选,力争稳定地获取某一类特定资产的超额收益。
中再资产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巍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上,分享了保险资金如何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获得稳健投资收益。
李巍表示,具体来说,在固收资产上,在稳住基本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策略性交易,同时要做好防守性策略,在这样的策略性配置组合下弥补收益率;而在权益资产上,则可主要把握三个方向:首先是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以半导体为核心的高科技领域赛道,以及中国高端制造业加速出海所带来的机会;其次是科技创新所带来的数字经济范畴以及AI相关上下游的投资机会;第三是全球的产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例如全球的能源结构变化,以及新增的资本开支所催生的新增长机会。
“要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未来还是要秉承组合投资、多元投资这样一个长期投资者应该选择的理性思路。我们可能会不断遇到新的风险事件,还是要通过不断提升体系化机制作用,从对风险的定价转到对不确定性的定价,来提升决策的价值和质量。”李巍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