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为什么会成为“黑马城市”?
下文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的一篇研究报告,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合肥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融合”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典范。合肥“多链融合”生态已进入良性发展态势,构建起的“合肥模式”值得其他城市发展借鉴,文章给人启示,发人思考。
全文如下,一起来看。
合肥模式:多链融合的创新生态
作者:刘志迎 周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央多次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些重要论述,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解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痼疾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多链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政策等多元主体深度融合。合肥是内陆地区获得快速发展的“黑马城市”,新世纪以来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作用,通过“多链融合”发展模式已经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创新生态,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关注,值得其他城市发展借鉴。
01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实现产业结构整体升级
合肥原本是产业基础极其薄弱的城市。解放初期,在省委书记直接领导下将上海108家企业引入安徽,半数落地合肥,成为最早的工业基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合肥市有了一定的初步工业基础。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合肥崛起了一批名牌等企业。
为了进一步发展,合肥市大规模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合资经营,后来逐步形成了合肥市支柱型企业,大大地改变了合肥的产业结构。后来,进一步利用产业投资平台,引入京东方、蔚来、大众、比亚迪、国轩等新能源汽车和长鑫存储等企业,向高端产业迈进。
另一方面,合肥市还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中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院、合工大、安大等省内外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强力支撑产业创新,实现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的基本格局,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等各类园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了产业技术升级,进而推动了产业机构整体升级。
02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合肥市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高新区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吸引了科大讯飞、阳光电源、科大国创、美亚光电、安科生物等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一流企业。
同时,合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如科技园区、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工作室、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吸引来自全球的优秀创业者,如来自硅谷、斯坦福和哈佛的科大校友等在合肥创业,现已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创业氛围,成长起来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类独角兽企业或“小巨人”企业,如芯碁微装、华恒生物、国盾量子、华米科技、皖仪科技、巨一股份、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东超科技等十分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的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全省上市公司的一大半聚焦在合肥市,带有前沿技术的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而发展成为上市公司的基本上聚焦在合肥高新区。
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积极推动大院大所落地合肥,先后成立清华大学合肥公共研究院、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依托中国科大先研院、中国科学院创新院和科大硅谷等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围绕着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继续深化推进“未来产业”发展。
03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借助资本力量促发展
创新链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技术开发,而后经过工程化验证或中试,然后才能实现商业化,最终形成新兴产业,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合肥市高度重视,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在基础研究上,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给予了大量投入;围绕科研成果转化,设立多只种子基金或创投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基金落地合肥,支撑创业者融资;在各类园区、各县区也都设立了相应基金,从而为促进“围绕着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产业投资平台建设,定位于产业发展和创新推进,通过打造产业赋能型平台,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促进产业和资本全面高效对接,以直接投资“锻造”重大产业项目,以基金投资驱动全产业链布局,利用“看得见的手”谋划产业发展,以资本力量、创新引领推动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先后投资吸引京东方、长鑫、蔚来、比亚迪等一批优质企业落地合肥。
正是因此,被媒体解读为合肥是一座“赌城”。各类基金和投资平台,围绕创新链完善了资金链,借助资本力量大大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
04
依托“三链”平台聚人才
形成人才链强大威力
在大多数城市仅仅依靠组织部和人社局制定各种人才规划和政策“传统做法”来吸引人才时,合肥市已经走上了依托大企业、大院所、大基金等市场主体吸引和聚集人才之路。合肥市持续不断地集聚全国乃至全球一流企业,这些企业面向全球招揽人才,海尔、美的、格力、联宝等一大批著名企业在国内双一流大学进行校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落地合肥,成为合肥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
依托京东方、长鑫、蔚来、江淮大众、比亚迪等一批新企业,不仅吸引了国内人才,而且吸引了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际人才,尤其是吸引了大量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半导体行业高水平人才。
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科学家进入合肥开展学术研究。依托大院大所名校,在合肥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吸引了国内顶尖科学家、工程师齐聚合肥,开展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
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科大和合工大等名校培养了大量的优质人才,就地创业,就地就业,就地实现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大等高校EMBA/MBA/MF等专业学位教育项目,培养了大量的优质创业者、高级管理者和基金管理人,活跃在合肥这片创业热土上。
依托世界著名高校中国科大等高校强大校友群落,吸引在国际上有所成就的人才来合肥创业发展。市场主体招揽人才,才是真正有效的“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需求配置人才,才能够形成强大的人才集聚威力。
05
瞄准“四链”完善政策链
强力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遵循“政策目标-政策类型-政策工具”的政策制定思路,围绕着拟将发展的重点产业,按照产业链思路编制一系列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作为政策制定的目标。围绕每一个产业的发展现状、现实瓶颈和突破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光伏产业、芯片产业等,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视角颁布相应的产业政策。
一方面,通过设计和实施资金信贷政策、企业用地政策、人才吸引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等,支持重点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和落实合理的技术标准和运营规范,引导其技术国产替代和全场景应用创新。
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工具,在深入透彻领会国家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在透彻理解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充分把握各种政策工具的特征,制定了“一企一策”政策工具,将政策从文件形式真正转化为执行手段或工具,切切实实落地到具体产业、具体企业和具体项目。
综合运用财税、人才、投融资、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政策工具,对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给予积极支持。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服务企业,完善多链融合创新服务体系,如为了解决高端科技人才集聚合肥的现实需要,专门制定了高端医院和国际学校落地合肥,从而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围绕着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和无缝衔接,完善了政策链,强力支撑了合肥市实现良性发展、创新生态。
总之,合肥市的历届领导“一届接着一届干”,持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了这座城市的“科里科气”气质,“大湖名城”特征,“创新高地”个性,多链融合生态已经进入良性发展态势,构建起了“合肥模式”,成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典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