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通”平台。
“自贸区”离寻常百姓并不远。9月25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财政和金融服务处处长梁翔透露,全国首个运用境外数据辅助贸易真实性审核的平台——“离岸通”平台已经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初步可以进行技术对接。今年9月,技术方案已报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审核,“下一步,全国商业银行每个网点机器都可以接入‘离岸通’平台。”
离岸贸易,通常指的是贸易中间商与货物进出口商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国家,这一模式突出体现了“两头在外、货物流和资金流分离”的特征。“两头在外”是指货物的最终卖家和最终买家均是境外企业,货物直接由生产地运往消费地;“货物流和资金流分离”是指国内企业作为贸易的中间商,与买卖双方分别签订合同并办理资金结算,但并不经手货物物流环节事务。
由于中国的外汇监管要求将海运提单、海关单证等货权凭证作为外汇经常项目收付汇的重要依据,而离岸转手买卖的贸易中间商不直接经手物流单证,因此导致了贸易中间商结汇和付汇困难以及海关数据与外汇数据不一致等问题。“离岸通”可通过多个渠道获取企业信用画像、国际货物运输、境外港口装卸、境外海关报关等数据,并进行整合分析和交叉比对,破解离岸贸易订单流、货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分离带来的真实性审核难题。
此外,“离岸通”平台能够帮助银行拓宽国际物流数据比对渠道,提升数据精确度,降低银行信息获取成本,从而逐步简化离岸贸易单证审核要求、优化离岸贸易发展环境,最终吸引跨国企业将离岸业务由境外主体向上海主体转移,助力成长企业开拓离岸业务新模式,提升上海自贸区国际资源配置能力。
根据2022年统计数据,保税区域内涉及离岸买卖的企业超过300家,占全市50%左右;保税区域内企业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外汇结算额已占全市超过80%。
企业离岸转手业务迅速发展,离不开“离岸通”平台的建设。外高桥保税区一家外资企业金士顿科技,自去年年底启动离岸转手买卖,到今年8月,其原先境外承担的离岸转手业务已放在上海公司,本地新增贸易额超过4.94亿美元。另有一家电商企业,今年1到8月,离岸转手买卖业务外汇结算额达到10.3亿美元,比去年全年增长80%。
近年来,为落实《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关于“完善企业、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信息共享平台,加大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力度”的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推出全国首个综合运用境内外数据以辅助银行开展贸易真实性审核的平台“离岸通”, 截至目前,平台入驻企业已近100家,银行55家,交易次数近1000次,贸易真实性核验5000多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