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条全国推广的经验做法透露了川渝合作的这些亮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推进3年多来,川渝频频牵手,从互邀参加重大展会,到产业共建共兴,两省市深化合作、健全机制,推动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协作、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9月24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形成的18条经验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推广。  这些经验做法有哪些亮点?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进行解读。

从共建优势产业链到打破区域间壁垒川渝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探索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

  9月22日,四川自贡市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5个园区,被授牌“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这是川渝两地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又一重要进展。  通过两省市共同举办招商活动,加快引进重大项目,扩大区域配套能力……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正协同打造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两地示范园区围绕产业合作,开展交流活动175次,合作企业产品互采订单金额超230亿元,示范园区实现营收超97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是关键。在此次发布的18条经验做法中,促进产业共建共兴被摆在首位。3年多来,川渝两地在共建优势产业链、共建联合招商机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  以共建优势产业链为例,两地联合出台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领域高质量协同共建实施方案,推动补链、延链、强链。2022年,川渝共生产汽车318万辆,同比增长17%。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川渝是全国主要汽车产业基地之一,现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汽车产业年产值超7000亿元。经济和信息化厅汽车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两地强强联手、错位发展,朝着共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前行。为帮助两地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对接供需,早在2020年,两地经信部门就联合建设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线上对接平台,超5700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上云”,促成400多家企业建立相互配套关系,配套金额超过150亿元。  促进产业共建共兴,还要扫除区域行政壁垒。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承担起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任,目前已探索构建“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行管理模式,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环境。  叠加两地政策红利,为入驻川渝高竹新区的企业带来看得见的实惠。“最近来咨询厂房租售的电话很多,现在政策好,很多企业都愿意来这里落户。”四川燕赵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世成说,企业购入川渝高竹新区的标准化厂房,可将产权证办到具体楼栋,更加方便融资、参加招投标等。  “打破区域间的壁垒,才能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基础和支撑。”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表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为实现市场一体化提供了助力。  受访专家分析认为,相较于其他都市圈和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独特优势。川渝不仅地理相邻、人文相亲、产业相近,涉及的行政主体数量也相对较少,更有助于构建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从共建统一市场到高水平对外开放川渝率先开展市场一体化尝试共建内陆开放高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开放的大市场才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近年来,川渝两地率先开展市场一体化尝试,在此次发布的18条经验做法中,川渝两地共同建设统一市场的做法也获推广。  “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突破口。”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共同建设统一市场方面,两地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实现营业执照异地互办互发、立等可取;实现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为企业在川渝自由流动提供便利;共建跨省公平竞争审查协作机制,共同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以实现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为例,川渝两地税务部门打通信息系统,重构流程,压减环节,实现跨省市税务迁移全程“网办”、事项“秒办”,有效促进了川渝两地经营主体自由流动和生产要素高效配置。  “原来企业办理跨省税务迁移,需要先在迁出地办理税务注销,再到迁入地重新开办,两头跑手续繁琐,办理时间往往要10多个工作日。”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完成变更后,无须税务注销、重新开办,只需在电子税务局填写跨省税务迁移信息,系统会自动校验,实现企业税务数据实时迁移。今年1—8月,川渝两地办理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业务共计15笔。  深化区域合作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近3年来,两地协同推动对外开放,统一运营中欧班列品牌,目前中欧班列的开行班列数、货值均为全国第一,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近30%。  一辆辆满载着液晶显示器、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号列车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发往欧洲。据重庆海关统计,今年1—7月,中欧班列开行3293列,同比增长18.5%。  成都正业佶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是中欧班列的获益者之一。早在2017年,该公司就开辟了进出口汽车业务。“现在搭乘家门口的中欧班列,运输周期比海运缩短30多天。”该公司总经理陈友富介绍,凭借中欧班列带来的低成本、高时效竞争优势,2017年到2022年,公司业务量增长约27倍。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上半年该公司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500台,同比增长6成以上。  “中欧班列的开行破除了川渝不靠海不沿边的瓶颈,为川渝两地对外开放开创了新渠道、打开了新空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0642.html

      
上一篇 2023-09-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