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于9月25日在北京举行。作为中欧经贸领域最高级别对话机制、中欧关系“三大支柱”之一,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一直以来都是双方通过促进经贸合作解决一些误解和分歧的主渠道。这一机制三年来首次恢复线下对话,本身就为中欧关系的改善传递出积极信号。
对中欧双方来说,这次对话和前九次都不一样。当前中欧在经贸领域面临的问题、争议、干扰和挑战显然要比过去多得多,而中欧贸易总额又创下了新高,8000多亿欧元的巨额贸易量牵涉到巨大的利益面,使得中欧相向而行来解决这些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再加上新冠疫情三年期间积累的一些新老问题,也都摆在了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桌面上。
中欧在经贸问题上的争议点和分歧点都是显而易见的。来华共同主持对话的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这两天在中国访问时讲了欧方的关注重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去年欧中贸易逆差近4000亿欧元,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不无夸张地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高的贸易逆差”。
众所周知,贸易逆差的形成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中方并不愿意看到贸易逆差过大,一直希望双方合力推动贸易趋向平衡,如此才能更有持续性。但欧方将此简单归咎于中方的“贸易保护壁垒”,完全不符合事实,更无助于解决问题。
站在中方的立场上,看到的东西和欧方截然不同。欧盟在各种场合讲“去风险”已经好长时间了,并在今年6月份正式出台“欧洲经济安全战略”,实际上就是系统性的“去风险”战略。无论是不久前欧盟宣布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还是在6月发声明称中国5G供应商华为和中兴具有“更高风险”、威胁采取相应措施,以及相继公布的《芯片法案》、《外国补贴条例》、《关键原材料法》草案等,都存在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换句话说,欧方给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和政策贴上了一个“去风险”标签,二者落到实操层面是可以画等号的。
欧方多次向中方保证,“去风险”不等于“脱钩”,其实我们相信这说的是真心话,但对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来“去风险”,是中方不能接受且坚决反对的。欧盟历来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在全球大变局下,它需要拿出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没有改变,并对特朗普走过的老路引以为戒。
需要强调,存在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也体现了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必要性,关键是不能让分歧升级恶化,演变成冲突和对抗。对话需要坦诚,需要双方真实地表达各自的立场和利益诉求,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去共同寻求化解分歧、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对话只是各说各话,那就失去了主要意义。正如欧洲一些人士所指出的,中欧“在目前的情况下,最糟糕的就是不再相互交谈”,并进入一种集团对抗集团的逻辑。
在中欧经贸问题上,参与其中的中欧一线企业应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个群体。西方媒体的一些深度调研发现,在欧洲对华进口下降同时,企业投资却在上升。显而易见,中国市场开不开放,欧洲企业最有体会。但我们看到,欧盟在做重大对华经贸决策的时候,越来越不考虑欧洲企业的意见和切身利益。在这次对话中,我们期待欧盟充分考虑欧洲企业的感受,摆脱泛安全化和政治化的窠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彼此关切。这是中欧关系发展至今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在当前不应被忽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0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