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24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9月19日刊发题为《美国的一枝独秀将延续到何时》的文章,作者为小竹洋之。全文摘编如下:
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印度峰会“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未来”的主题背道而驰,现在全球经济赢家和输家之间的分水岭已经非常明显。
全球经济总量如今比遭遇疫情之前的预测值少了数万亿美元。疫情期间,美国的感染者和病亡者都位居全球第一。为克服疫情和经济低迷出台的巨额财政措施叠加乌克兰战争导致的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以及供应链的混乱,引发了40年未遇的剧烈通胀。
为遏制通胀采取的激进加息措施不仅导致经济放缓,甚至诱发了一些中小银行接连破产。
能源危机对欧洲的打击总体上是巨大的。依赖中国经济且增长投资不足的德国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至今仍在遭受经济低迷之苦,甚至被称为“欧洲病夫”。难怪有声音认为1990年两德统一后遭遇的长期停滞将再次出现。
英国也开始为脱欧埋单。欧洲改革中心副主任约翰·斯普林福德说,脱欧阻碍了贸易和投资增长,是导致英国2022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的重要原因。
虽然日本的工资和物价长期停滞不前的趋势出现了变化的征兆,但并没有摆脱所谓的“失去的30年”这一低迷态势。彭博社经济部认为,中国的GDP超越美国的时间将从原本预计的本世纪30年代初推后至40年代中期。
为什么在克服最近几年的危机后美国经济仍然能够居于优势地位?日本内阁府8月发布的《全球经济趋势》报告分析了美国与欧洲经济恢复能力之间的差异。
在美国,频繁的跳槽促进了工资上涨,跑赢了物价上涨的速度,收入增加刺激了消费。反观欧元区,劳资谈判虽然带来了工资上涨,但收入的增加与物价上涨相抵消,导致消费停滞不前。两地面临的能源形势也大不相同,美国迎来的是收入增加,即交易获利,欧元区则是收入外流,即交易损失。
政府的援助政策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催生出劳动力流动和消费活动等良性循环。凭借广大的国内市场、页岩气革命和源源不断的外来移民,美国对出口环境恶化、能源危机和高龄少子化重压具有一定的耐受力。
拜登政府贯彻的是“大政府”的经济政策,将会把欧洲甩得更远。在促进半导体产业回归本土、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美国政府的投资计划已高达数千亿美元。
“竞争对手会跌倒,之后一蹶不振。我们也会跌倒,但我们总能再次站起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在他最新的文章中声称,美国的“文艺复兴”将迎来繁花似锦。
当然还不是乐观的时候。眼下飙升的资源价格正在提高通胀重演的风险。即便美联储在议息会议上决定暂缓加息,年内仍然存在再次被迫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储蓄告罄和重新开始偿还助学贷款可能导致消费引擎失去动力,陷入经济衰退的担忧情绪挥之不去。
大规模财政支出和保护主义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所欠的债务也需要引起注意。2023财年的财政赤字比上一年度激增六成。“过大的政府”不仅会掏空国库,还可能导致经济丧失活力。
25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金融危机、俄罗斯卢布危机等多重危机叠加,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留下一句话:“我不认为只有美国可以不承受外界压力,维持一个繁荣的绿洲。”
假如美国的势头不再,拿破仑口中“睡狮”中国的崛起将无法阻挡,德国也依然具备曾被誉为“欧洲霸主”的潜力。
全球经济的赢家和输家不可能一成不变。2008年的雷曼冲击令美国遭遇致命一击。但愿美国不要傲慢地认为自己能够长久独享繁荣的绿洲。(编译/刘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