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姚二曼
9月21日上午,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9.2万户,其中民营企业63891户,个体工商户21988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238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98%以上,2022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7%,税收贡献率达50.27%。民营经济已经占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
据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武介绍,全市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有6家,占总数的85%以上。全市4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有43家,占总数的87%以上。全市19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有180家,占总数的90%以上。上市企业方面,陕西美邦和黑猫焦化2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同时,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已经全面拓展到工业制造、建筑施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农林渔业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全省24条主要产业链均有渭南市民营企业的身影,发展和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353”产业集群。
此外,我市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印发了《渭南市中小企业纾困帮扶若干措施》,内容涵盖财税、金融、社保、就业、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从增加企业现金流、提升融资率、减轻运营负担、恢复生产四个维度进行帮扶。并出台了《关于印发渭南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从开展企业梯度培育专项行动等8个方面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更为牢固的政策支撑。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开设了集成服务综合专区,设置8个行政审批业务综合受理窗口,优化运行机制,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综合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实现将窗口压缩67%。同时,推行企业开办“一表申请、一窗出件”改革。建立“一门进出、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套表单、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一次送达”“八个一”工作机制,将“五险一金”整合至企业开办环节,通过“一窗接件、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一窗出件”的模式,让企业开办各类证照办结时间缩短30%以上,企业需提供的资料减少40%以上,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1个工作日办结。
同时,我市还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高质量项目建设。组织各县和市级有关部门梳理收集拟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截至目前,共收集上报拟推介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217亿元。出台《渭南市高质量项目融资服务工作方案》,推进全市高质量项目融资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助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落地见效。
截至7月末,全市16家银行机构上报新增支持市级重点项目融资34笔,累计投放金额55.54亿元。并在全市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融畅工程”,充分借助金融联络员工作机制,下沉金融服务资源,协助企业融资纾困,活动开展期间累计组织融资培训活动百余场次,参训企业700多家,促成459家企业签订借款合同13.15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作为开展“三个年”活动的具体举措。注重强化项目产业方向、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率等关键性指标,把土地、资金、人才等有限资源落实到重点项目,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成落地。围绕全年目标,紧盯重点指标和关键环节,开展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增强经济运行监测的及时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同时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特别是对支撑经济增长权重较大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五大行业营业收入、批零业、房地产销售等指标以及回落明显或增速较慢的短板指标加强跟踪推进,强化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联动作用,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