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出逃、重要均线失守,美股将迎新一轮调整?

上周美股继续承压下行,美联储决议暗示政策立场保持强硬,美元和美债收益率上扬打压风险偏好,恐慌指数VIX大幅拉升,美股基金净流出规模创一个月新高。

随着标普500指数失守短线均线支撑,投资者信心也遭遇进一步打击。未来一周,市场焦点将重新转向关键经济数据和政策利率线索,美股调整压力或有待释放。

资金出逃、重要均线失守,美股将迎新一轮调整?

美联储政策预期变化

近一周公布的经济数据喜忧参半。由于利率上升和高通胀影响,美国经济在夏末失去了部分动力。标普全球9月服务业PMI指数下滑至八个月低点50.2,距离荣枯线仅一步之遥。此外,8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再次回落到萎缩区间,咨商会领先指标连续第17个月下滑。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依然健康,上周初请失业救济人数降至20.1万人,为近八个月来的最低水平。PMI指数中,招聘分项指标有企稳回升迹象,就业需求被视为经济韧性的重要体现。

在备受关注的9月利率决议中,美联储选择按兵不动,但委员会内部对下一步行动存在分歧。19名官员中有12人预测今年还会加息。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预计随着通胀率的下降,明年将开始降息,但下降的速度将比之前预期的要慢,明年末料保持在5%以上。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的立场在于,与三个月前的经济预测相比,委员会看到了一个更强劲的经济发展,“因此,尽管在通胀方面取得了进展,可能需要更高的利率,这是战胜物价所需要的。”

政策预期变化点燃美债抛售潮,中长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扬,与短期利率关联密切的2年期美债一度突破5.20%关口,创2006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基准10年期国债上周攀升11.7个基点,至4.438%,处于近15年来高位。

相比之下,利率市场尚未完全相信美联储有能力更进一步。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 Tool的数据,美联储11月和12月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的概率分别为在70%和50%左右。降息预期较议息会议前明显回落,预计明年三季度开始降息,年底目标略高于5%。

施瓦茨告诉第一财经,美联储依然担心过早放松政策可能会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重新点燃通胀,“不过接下来经济的逆风将出现,包括汽车工人罢工、学生贷款恢复、政府停摆等。”他预计,随着增长放缓和通胀逐步缓解,将使美联储放弃最后一次加息保持政策稳定,从而令美债收益率逐步下降。

恐慌指数上涨、市场压力犹存

有关货币政策预期的扰动让美股从9月开启了新一轮调整,而美联储决议强化了外界对今年再次加息的担忧以及货币政策延迟宽松的前景。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已跌至其牛市交易区间的底部,并低于50天移动平均线。其中,一些行业的股票在关键阻力位遭遇抛售,主要表现在消费品和医疗保健等行业。

衡量市场波动性的Cboe恐慌指数VIX上周暴涨17%,创近四周新高。衡量市场情绪的指标之一、恐慌与贪婪指数重新指向“恐慌”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市场情绪风向标,最近完成IPO的新股普遍冲高回落表现疲软。Instacart盘中一度破发,最终勉强收于IPO发行价,而Arm Holdings收盘价仅比IPO价高不到0.5%。

Nationwide投资研究主管哈克特表示:“由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政策会议后采取的鹰派基调,空头从多头手中抢夺了对股市的控制权。”他表示,美国经济基本上保持了韧性,“这引发了对持续通胀压力的担忧,同时罢工、潜在的政府关门和学生贷款还款等发展中的阴云也将影响消费者活动。”

资金重新大幅撤退。根据LSEG的数据,在截至9月20日的一周里,投资者从美国股票基金中净卖出66.4亿美元,这是自8月23日以来最大的单周净卖出。与此同时,在连续三周净买入后,投资者抛售了约96.8亿美元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这也是信心恶化的表现。

美银全球认为,美联储立场将导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该行首席策略师哈特内特在报告中发出警告:“利率和收益率‘长期较低’导致了2010年代和2020~2021年的泡沫和繁荣,但‘长期较高’意味着硬着陆风险和2024年上半年的泡沫破灭。”

接下来美债收益率走势或成为关键。XM高级投资分析师哈基里亚科斯表示:“美债市场的风暴可能演变成飓风,当收益率如此强劲地攀升时,它会对其他所有资产类别产生影响。这是由于收益率本质上是由市场决定的利率,因此更高的收益率会激励投资者增加对现金的配置,并减少对股票等风险更高的股票的敞口。”他进一步分析道,“考虑到下季度债券市场将面临大量供应,而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加息立场,收益率的上行压力可能会持续。”

嘉信理财在市场展望中写道,投资者重新评估了美联储的预期,从而引发了抛售潮。随着本周技术面转为看跌,市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短期波动,短期内投资者将转向关键经济数据和政策利率线索,市场情绪可能需要等到新财报季开始前才能有所改观,取决于盈利预期改善能否维持下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0165.html

      
上一篇 2023-09-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