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周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迎来三周年。

这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三年;是不断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的三年;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产业集聚发展的三年。

安徽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累计探索形成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1项为全国首创,6项经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创新案例。

奋楫扬帆逐浪行,勇立潮头敢为先。安徽自贸试验区将不负使命,继续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勇于创新突破,持续提升全方位开放合作水平,形成更多首创性、引领性制度成果,当好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

今天,三周年!

资料图:9月13日,航拍的芜湖港。

合肥片区

凝聚科创新动能

记者 许蓓蓓

自2020年9月获批建设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紧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的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推动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助力“科创名城”跑出发展“加速度”。

今天,三周年!

资料图: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

走进位于“中国声谷”产业园的安徽宝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各类人工智能教学产品目不暇接。“这不是普通的黑板,是一款集电子白板、无线投屏、教学软件、AI算法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大屏,可以轻松实现远程视频教学、多设备无线投屏、一键广播操作等教学常用功能。”展厅工作人员指着一块大型黑色显示屏介绍。

蓬勃向上的企业创新活力,得益于金融活水的注入。据介绍,为满足科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探索科创企业信用票据融资新模式,改变传统信贷注重企业资产的评价方式,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精准地评判企业在科创领域的研发投入与经营成果。“得益于融资新模式,公司2021年获得3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2022年公司的营收较2021年增长超50%,新增知识产权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近10项。” 安徽宝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垒说。

“自2020年以来,公司开始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3年来共发行了4期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为50余户科技型企业提供5.4亿元资金支持。”安徽兴泰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监骆霞说。“该产品的发行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变现难’的问题,打通了‘知产’变‘资产’最后一公里,让专利证书不再是挂在墙上的‘大红花’。”

科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科创企业往往具有高投入、高风险、轻资产特点。近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创新科创企业信用票据融资模式,累计为85家科创企业融资2.6亿元;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累计办理质押873笔、融资347.4亿元,两项创新举措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

今天,三周年!

资料图:9月17日,航拍的合肥片区。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合肥片区在全国首创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变政府“政策补贴”为“国有股权投资”,产业化经费投资超8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20亿元,孵化企业170家。在企业孵化阶段,全国首创“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支持科研团队拥有全部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1年内企业孵化效率提升15倍。在服务上市阶段,创新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张上市“合规证明”,办理时限压缩至3天,助力9家企业顺利上市。

聚焦产业生态优化,“合肥制度”同样层出不穷。“我们在助力产业发展方面,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新业态培育、场景应用改革创新,形成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片区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经营主体不断集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加强劲。”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管理委员会制度创新处处长冯小彬说。三年来,片区内新增注册企业3.4万家,是获批前的3倍。新能源汽车规上企业由获批前的20家增至25家,产值由220亿元增至500亿元。去年12月,中国声谷获批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今天,三周年!

资料图:9月12日,在合肥昇维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处理海外订单。

聚焦高端人才培育,“养人之城”举措频频。合肥片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合肥学院、大众汽车集团等各方共建的大众学院顺利开班,新能源汽车“种子工程师”加速培育。全国首创“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集成人才认定、出入境、户籍管理等60多项业务,实现人才信息共享“一网展示”、配套服务“一窗集成”、供需匹配“一网推送”,累计服务海内外人才2万多人次,该做法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最佳实践案例”。

3年来,合肥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探索形成84项省级以上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2项全国首创,3项全国复制推广。合肥片区以不到全市千分之六的面积,贡献了全市1/3的进出口、1/2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安徽自贸试验区的64%、88%,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芜湖片区

赋能产业再提升

记者 沈宫石 阮孟玥

“只要扫码登录平台,就能看见保税区里公司的位置,点下屏幕,就能显示公司的具体信息,还可以线上办理业务,可方便了!”9月13日,信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上传申办的事项,当天就能得到反馈,第二天就能办理完毕。

前不久,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启动“一地一码服务管理平台”建成暨综保区土地“赋码上云”,此平台将控规地块与实际开发利用地块相结合,做到土地信息随时可查、园区全景随时可看、项目进展随时可知。

“以‘芜地码’为媒介,打通了芜湖综保区项目立项、土地出让、规划审批、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核心环节,实现了统筹管理‘一张图’,协同服务‘一条链’,登记办证‘一个码’。”芜湖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局局长王安介绍。

今天,三周年!

资料图:近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综合保税区内,安徽艾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员工搬运咖啡豆。

搭建“一地一码服务管理平台”,标志着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一地一码”,打造每宗土地“赋码上云、按码供地、码上服务、见码发证”数字治理闭环。

据了解,芜湖片区挂牌3年来,省下达的100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落地实施,省级特别赋权事项清单260项全部承接,自主探索制度创新成果166项。

芜湖片区探索的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创新打造“供应链票据保e贴”,通过“供应链票据”和“国有担保公司担保”的结合,使得小微企业可以分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入选国务院第七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特别是芜湖片区打造长江流域首个集政务服务和产业汇聚为一体的综合平台,集中整合部、省、市三级108项航运政务服务事项,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一窗办理,只跑一次”,最大限度释放自贸试验区红利。

当前,总投资15.2亿元的芜湖国际贸易创新产业园已经开工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再添新平台。

“作为芜湖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供地,国际贸易创新产业园项目将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型产业用地探索供地新模式。”据芜湖自贸试验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宣继赛介绍,该项目聚焦“保税贸易+跨境电商+服务贸易”产业领域,将构建“3基地1平台”的产业功能体系,满足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保税检测维修、保税研发服务、保税再制造等“保税+”新业态和国际贸易等企业的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提供标准化厂房、仓储和研发办公场所,实现企业拎包入住。

对于承载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使命的自贸试验区而言,实现提升需在打造开放平台上努力。芜湖片区以国际贸易创新产业园为契机,重点导入外向型经济企业和龙头企业,拓展“保税+”新业态,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推进传统外贸转型升级,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打造成为综保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标性平台载体,为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创新发展赋能增效。

今天,三周年!

资料图:9月13日,航拍的芜湖片区。

如今,芜湖片区外向型经济新业态不断丰富。围绕汽车出口需求,成立瑞融国际公司,主动对接金融机构,扩大汽车出口授信额度,累计助推奇瑞出口整车4.95万辆,实现出口贸易额45.5亿元。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菜鸟、天猫国际、宁波国际等跨境电商区域中心仓建成使用,实现交易额7.85亿元。

芜湖片区对标先发地区,在上海松江建设科创飞地,首批20家科技型企业入驻,集聚高端人才近百人,实现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举办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对接会,搭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大平台,加快推进安徽创新中心建设运营。助推奇瑞申请重点企业国际认证、商标注册和专利,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今年1月至7月,芜湖片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63.9亿元、增长5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6亿美元、增长8.1倍,新增注册企业1935家、增长38.3%。

王安说,自贸试验区将继续赋能产业大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汽车出口金融平台、新型易货贸易试点、汽车零部件保税维修建设以及信义国际贸易仓储等项目建设。

蚌埠片区

制度创新引凤来

记者 孙言梅

金秋时节,江淮大地一片繁忙景象。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各条液晶显示模组生产线正加紧作业,经放屏、对位检查、芯片压焊、封胶、检测、包装等多道程序后,液晶显示模组成品将发往全球。

国显科技是蚌埠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代表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慧家居等领域,出口以韩国、美国、日本市场为主。该公司总经理欧木兰告诉记者,进驻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以来,企业通关更便利,出口更顺畅。今年前8个月实现进出口额3.21亿美元,全年预计4.5亿美元,同比增长80%。

今年4月,国显科技年产1350万片车载触控显示模组项目正式投产,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今天,三周年!

资料图: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的手机模组生产线。

自2020年9月揭牌以来,蚌埠片区立足“为国家试制度、为皖北促振兴、为蚌埠谋发展”的定位,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聚焦培育壮大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传感、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集群,累计招商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7个,协议引资额978亿元;建成投产59个项目,正在加快推动凯盛科技超薄柔性玻璃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

蚌埠片区聚焦主导产业和经营主体发展需求,在营商环境、外汇金融等重点领域开展制度创新,聚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目前已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省级31项、市级84项制度创新成果,“两书同送+闭环管理”信用修复机制改革、服务企业优环境“绿名单”等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

“现在企业开办又快又方便,从申请到拿照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还免去了房产证等材料!”日前,在蚌埠市禹会区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安徽宸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办事人员朱先生通过登记确认制领到企业营业执照,使公司正式落户蚌埠片区。

“为提升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我们试点开展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依托安徽省政务服务网蚌埠分厅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平台,通过在线填报、自主选择、信用承诺、自行提交,完成确认制登记申请。申请人无须线下往返奔波,也不用提交纸质材料,动一动手指即可完成登记确认全流程。”蚌埠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天,三周年!

资料图:9月14日,航拍的蚌埠片区。

登记确认制实行经营主体名称登记“自主申报、自动比对、自我承诺、自行纠正”,住所登记“自由选址、自我承诺、自主登记”,经营范围登记“自助查询、自主选择、自动生成”,将更多自主决策的事项放权给经营主体;同时,通过审核合一和智能确认,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长。此种方式推动经营主体登记从“主观许可”向“客观确认”转变,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降低经营主体创设成本。

随着蚌埠片区服务自贸区建设检察办公室、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驻蚌埠片区工作站、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庭、蚌埠片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等一系列平台的建立,高效的法律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今年前8个月,新增注册企业712家,同比增长35.4%。截至目前,入驻各类经营主体3342家,年均增长50.3%。

今天,三周年!

资料图:9月14日,在安徽丰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外地客商查看聚乳酸材料制成的服装。

“我们系统集成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开放平台功能,完善‘自贸试验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省内组货+全国通关’等联动机制,成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北分中心,运营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蚌埠分中心,开行蚌合欧货运班列,开通蚌埠至上海、宁波、连云港、南京铁海联运,稳定运营蚌埠至上海、宁波外贸集装箱航线,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拓宽出海通道,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蚌埠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出更多首创性制度成果,切实破解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全力推动蚌埠片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来源| 安徽日报

责编| 袁丹丹编辑| 顾盼

主办单位|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省网信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0081.html

      
上一篇 2023-09-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