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市黄浦区开幕。本届峰会主题为“迈向新征程的中国与世界:复苏与挑战”,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主办,会期三天。
我国创新发展的动能在、潜力大
开幕式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当前全球都面临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挑战。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全球经济格局正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和变化,但是全球依然有面对的共同任务、共同诉求。所以,依然要奏响交流互动、促进合作的主旋律。同时,依然要写好加强协商、携手共进的大文章。这就更加需要以对话推动共识,以共识加强合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中国经济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态势。虽然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宁吉喆表示,我国创新发展的动能在、潜力大。近年来,我国在科研体制改革上进行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同时,在激发人力资本创新活力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挖,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一个显著优势。方便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员投入创业创新创造,必将大幅提高各行业的生产率,有利于把我国打造成科技创新的“梦工厂”和“试验田”,既可以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动力支撑,也可以为推动全球经济恢复繁荣培育新的增长引擎。
搭建国际数据跨境制度建设和治理大平台
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外滩金融峰会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与发展这一议题,本届峰会也专设一场全体大会,涵盖两场外滩圆桌——“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意义、目标与挑战”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提升”。
屠光绍认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更好地推动金融的国际化,在这方面上海应该起到引领作用。他建议上海抢占国际新一轮竞争合作在数据方面的大赛道,另外要搭建国际数据跨境制度建设和治理大平台。具体而言,第一,加快对重要金融数据的定义和类别;第二,进一步明确另类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规则;第三,加大主管部门的协同力度;第四,对数据跨境流动做好安全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数据跨境流动的需要。
就数据出境,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总经理、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包括:
第一, 颁布明确的金融行业重要数据目录;第二,为实现穿透性监管、并表监管的目的,而向外资金融机构母行的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应该是被允许的;第三,设置白名单制度,对低风险场景豁免“一事一评估”的数据出境评估;第四,对外资金融机构集团内跨境外包生产的数据出境场景,除非涉及重要数据,豁免“一事一评估”的数据出境评估;第五,免除内地向香港的数据出境限制等。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分工与合作
上海和香港均既是国际金融中心,又同样在打造离岸人民币中心。沪港两个中心在功能和定位上应有何区分?内地与香港如何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本届峰会上,来自香港的三位嘉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香港正在流动性、产品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努力,以保持其作为主要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产品方面,香港将继续升级和扩大内地和香港的互联互通计划,正不断扩大人民币产品和工具的范围,以更好地进行跨境投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在基础设施方面,将推出所谓的"最简可行产品",旨在为mBridge的逐步商业化铺平道路。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认为,香港作为有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利用国际化金融市场体系以及独特枢纽地位,帮助国家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实现高质量的对外发展,大力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绿色转型。
就进一步扩大香港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提出三方面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推动两地资本更便利、更有效率的流动。“现在外资持有3万亿人民币的债券,他们也希望盘活这些资产,怎么改善这些资产的流动性?我们也跟内地监管机构在研究。”
第二,丰富互联互通机制下的跨境投资产品,让国际投资者和内地投资者在北向通和南向通下有更多投资选择。
第三,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例如在大湾区试点的“理财通”,这一概念非常好,意味着客户和产品都可以通,但是在制度上有制约,例如两地都有自己的牌照条例,跨境销售和购买方面也需要做一些创新。如何突破阻碍、真正实现进一步开放,是下一步两地监管机构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发布2023外滩绿色金融报告
据悉,本届外滩峰会共设立7场外滩全体大会、9场外滩闭门研讨会、6场高端国际对话和10场外滩圆桌。围绕绿色发展、国际金融、资产管理、金融科技四大主题,峰会覆盖全球宏观政策、国际供应链演变、能源安全与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活跃资本市场、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分工与合作、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应用与监管、人口老龄化等多个经济金融热点问题,以期探寻全球复苏与增长路径。
此外,峰会还发布了2023外滩绿色金融报告《中国转型金融发展研究》,以专业成果助力我国碳密集型行业绿色转型,防范化解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实现公正转型。这也是峰会连续第三年发布外滩绿色金融报告。
新民晚报记者 杨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40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