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3日举行的2023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布的2023外滩绿色金融报告《中国转型金融发展研究》称,碳排放总量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要清晰化,立足“1+N”政策体系,将未来若干年的动态目标具体化。早期目标不宜过于激进,需保持GDP合理增长,以便为净零排放投资筹集必要的储蓄,并增加就业。
转型金融的概念最早由OECD于2019年3月提出,指支持经济主体向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金融活动。202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参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基础上,充分吸收国际转型金融标准的共识,兼顾本国实际,牵头组建4个工作组,确定了转型金融标准的显著贡献原则、先进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持续监管原则、简便易行原则、动态性原则,并形成了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4个行业的标准初稿。
《报告》称,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转型中的公正性挑战逐渐凸显。一是绿色转型、经济增长和就业改善的多重目标挑战。二是我国部分区域和行业受低碳转型冲击较大。三是脆弱性群体可能过度承担转型成本。我国的一些小微企业主、再就业较困难者、低收入家庭等脆弱性群体,可能因经济状况较差、转型能力不足等原因,承担更多的转型成本。
谈及如何科学制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政策,《报告》建议:一是完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二是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货币金融政策和监管政策工具框架。如差异化货币政策工具,对高碳贷款引入基于碳排放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等。三是发展完善绿色金融市场,畅通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传导路径。四是深入研究可在中长期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搭配。货币政策力度可视碳价变化、财税政策力度、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等因素灵活进行调整。五是在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压力测试、气候风险可能引发无序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加强国际协调合作。
对于如何探索支持公正转型的投融资机制,《报告》提出,一是针对绿色低碳转型要求较迫切的能源、钢铁、建筑建材、农业等产业,加强金融支持其转型发展力度,避免“一刀切”抽贷断贷。二是建立健全公正转型政策框架。将公正转型纳入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适时将公正转型理念明确体现在我国自主贡献目标中。三是协调重点产业、区域的公正转型。科学设计高碳行业和地区的转型路径,统筹协调推进东西部地区低碳转型。四是加强财政与社会保障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国家公正转型基金、财政补偿经济损失、税收优惠减免等。完善再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社保缴纳政策。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公正转型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转型活动和转型金融创新。防范重点行业和地区转型金融风险。积极与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六是推动各国公平分担应对气候变化成本。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