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什么叫穷人?物质不富裕,吃不饱饭、居无定所。这是以往对“穷人”的界定。事实上,城市化飞速发展、经济稳步提升的今天,我们已经在逐步摆脱这种“穷”。

但同一时期,一种新型穷人逐渐出现,并有成为社会主流的趋势。新型穷人其实大多有自己的房子,总资产更是达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

即便如此,新型穷人在物质上仍然有巨大的压力,精神上更是十分匮乏,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游离在真正的城市之外。

什么是新型穷人?新型穷人以90后甚至00后新生代为主力军,他们中大多数从大学毕业,受到过高等教育,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他们追逐着中产阶级的生活品味、生活方式,有着较高的消费水平,因此没有什么积蓄,抵御风险能力很弱。

说新型穷人是穷人,恐怕有些委屈他们。因为新穷人在大城市里有自己的房子车子、每个月收入不菲,衣着光鲜亮丽,各类用品都是名牌奢侈品,出入高档餐厅、参加高级娱乐活动。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所以单从外表看,他们绝对不是穷人。

只是在这些美丽外表的背后,是一个个难以言明的痛处。虽然已经在大城市里购买了房子和车子,但是高额的贷款仍旧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每天疲于奔波、应酬,内心孤独却无人可以倾诉。

特别是近年来在疫情的打击下,许多行业出现了颓势,开始裁员、减薪。一旦新型穷人失去了收入来源,很快就会被贷款和高消费给拖垮。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虽然表面富有,但随时都可能变成穷人。

关于新型穷人的内部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首先是新型穷人中占绝大多数的大城市外来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参加高考成功考入大学的人一直在攀登,而教育资源的公平化给了原本生活在村镇的年轻人一个机会。

他们刻苦学习,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城市的高等学府深造学习。随着眼界的提升和能力的增长,不少人会选择留在大城市里就业创业,而非返回乡村。

有真才实学的支撑,他们能够在大城市签约一份不错的工作,也许会很忙碌,但相应的收入不低。大城市人口众多,拥有真本事的人更不在少数,但资源就那么些,所以竞争会异常残酷。

为了保证自己不被淘汰,他们每天都在奔波。经过数年的打拼,也算是站稳了脚跟,在大城市里交了一套房子的首付,有了一个小家。

不过也有些人经过多年努力,仍然没有买房,继续租房子生活。但租房的成本也不低,而且需要频繁变更,承受的压力自然不小。

还有一个类别就是大城市本地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生活条件都不错,无需担心房子的问题。大学毕业后,其中不少人会选择留在家乡城市发展,在国企、体制内找一份稳定而悠闲的工作,也许收入不会太高,但是相应的压力会降低不少。

收入不高,也就意味着消费水平有限。在选择衣服,食物等日常消费时自然会有所限制。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但这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做积蓄,收入多少花掉多少,当一个“月光族”,如此生活就会好一些。

另外的出路则是寻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抛弃以往自在舒适的生活,用更多的劳动换取更丰厚的回报。不过很少有人会这样选择,因为没这个必要。

这两类“新型穷人”相比而言,前者要占绝大多数,是其中的主流,也最具有代表性。

原本模糊的概念越发清晰,越来越多的新兴穷人出现,广泛分布在各个地区,尤其以一线,新一线城市为最。他们的存在和扩大并非偶然,其中有三个最重要的原因。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第一,高额贷款负债。贷款中占最大头的永远是房贷和车贷,车贷暂且不提,房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今大城市的房子价格居高不下,想要全款购买一套,95%以上的人都做不到。因此选择通过银行贷款,分期付费就成了最普遍的形式。

北上广的房子一套就要千万元,其他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房子也在200万到800万之间,根据所在的城市不同,房价也有浮动。

以一套200万的房子为例,30%的首付要60万,剩余的额度分期,即便不算利息,一个月还1万元,也要十余年才能还清。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虽然一般来说,房贷分期很少有十年这样激进的,绝大多数采用的是20年或者30年的形式,但一个月四五千的房贷还二十多年,着实让人感到窒息。

根据央行发布的调查报告,我国有43%以上的城镇家庭背负房债,换算下来就是1亿户左右的家庭,每个家庭按三口之家计算,负债人数超3亿人。他们背负的总债金高达68万亿元!

第二,高消费。新型穷人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之间,很多人刚刚成家。他们既有年轻人的消费生活,也有作为家庭开支的部分。

社交开支,衣着,化妆品开支,兴趣爱好开支种种都需要不少的钱来满足。结婚的家庭更要面临孩子的抚养教育开支,学费,补习费,兴趣班费用,营养开支,一项项动辄成千上万。

平日里一杯咖啡奶茶二三十,一盒烟,一瓶酒的价格也在数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购买智能手机、充值网络游戏等也是年轻人消费的重要部分。这些钱都在无形之中消失,虽然不起眼,但是汇总起来仍然很惊人。

小额消费直接付款,大额消费贷款也要完成,导致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成为常态。

往往一个月的工资发到手里还没热乎,就被早已经列好的账单瓜分,剩余的只有一小笔生活费。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第三,就业环境不好,生存压力太大。当下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敢说自己的就业形势非常好,人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各方面的竞争都在变得更激烈。很多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危险,找不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残酷的竞争迫使数百万大学生选择考研,等研究生毕业再去就业。剩余的依然想搏一搏,试一试,怀揣着梦想和简历投递了一家家企业。

但许多期盼最终石沉大海,即便等来一个机会,也不一定能让自己完全满意。

更要命的是,在疫情的冲击下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导致不少企业裁员降薪。

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尤为明显,许多酒店、餐饮店、大型商场被迫关门,赖以生存的员工也只能黯然离职。

严峻的就业形势意味着有限的收入,在开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收入减少,将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是灾难。

故而,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高消费的人,根本没有积蓄可言,欠款少点就不错了。他们就成了“新型穷人”,动辄成千上万的消费支出,却很难拿出来一两万的现金,或者往银行里存下一笔钱。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新型穷人”面临着许多困境,他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指数普遍不高,长期处在压力下很可能引发一些问题。

首先,“新型穷人”的经济压力大,同时抗风险能力十分有限。沉重的负债迫使他们每个月都必须保障一定的收入,否则就会陷入债务困境,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他们的收支虽然一直也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但这种平衡是非常脆弱的,对外界的变动十分敏感,一旦出现什么冲击,便会支离破碎。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比如平时的收入全部用在了消费品上,没有把钱分摊到大病保险上,或者没有养成购置保险的习惯,一旦家人或者自己患病,一时间也拿不出一笔钱来救治。

当然,如何抵御风险还要结合每个人的观念,有人喜欢花一笔钱购买保险以防万一,更多的人仍然倾向于有一笔积蓄在银行里,这带给人的安全感更强。

其次,“新型穷人”习惯于将绝大部分钱都用于追求物质享受,既容易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也缺乏承担社会、家庭责任的担当意识。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在一部分人不惜透支几个月工资购买高端电子设备的时候,往往忽略了留几百块钱当作父母生日的礼物;有人更是花钱购买志愿服务、支教时长,换取一张证书发朋友圈,以获得崇拜感。

体面的生活固然人人追求,但如果为了追求面子,费尽心思经营自己,透支大量金钱和精力,真的值得吗?

最后,也是“新型穷人”最大的一个问题,缺乏归属感,精神空洞孤独。关于“归属感”,可以这样解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乡,也许是自己的家乡,也许是奋斗时脚下的土地,或者一个遥远的梦想。当一个人的生活和自己的理想乡达成一致时,就会产生深厚的归属感。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显著幸福指数。遗憾的是,大城市的外来人对城市没有那么深的归属感,一是因为他们容易受到“本地人”的排斥,二是居无定所、缺乏安全感所引起的空洞。

那为什么已经买了房子还是没有归属感?可能因为房贷没有还、户口没有迁、观念根深蒂固没有改变。真正能做到完全融入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活的人很少,大部分人依然只能在一个模糊的边界上,似是而非地生活着。

孤身在外漂泊,既无可以倾诉的对象,也没有值得依靠的家,忙碌一天收获的不是温馨和满足,而是疲惫。即便是已经成家立业,也有许多苦楚没办法说出口,自己默默咽下。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作为他们的子女随之在大城市上学的小孩子们,也能感受到身边同学的孤立和不接纳。当然,这种排斥完全没有必要,是一种狭隘的错误观念,但一时半会儿很难纠正过来。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是随迁子女,上几年学就得离开。随迁子女即尽管家长没有取得当地的户籍,但有稳定的收入和工作、住所,所以其子女可以在当地接受教育。

随迁子女只占到整体中考、高考生的3%左右,绝大多数人的子女在大城市上完小学,就得回老家读初中、高中。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新型穷人”表面上虽然很美好,实际也有自己的难处和痛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

归根到底,“新型穷人”的贫穷是一种精神上的贫穷、思想上的匮乏,通过外力很难解决。所以自我调节是摆脱这种贫穷的最佳方式。

第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城市。沿海发达城市固然不错,但是每天在这些城市生活的人数以千万计,压力大、困难多。如果在一个城市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以尝试换一个阵地,在做足了准备之后,向其他城市进军。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其实现如今已经有了一种趋势,二三线城市涌入了更多高学历的大学生,他们在这些城市找一份悠闲的工作,过着不错的生活。小城市虽然少了繁华,却显得宁静富有人情味。

2021年,在众多城市中,武汉、成都、杭州、郑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稳居全国前列。其中武汉增长量高达120万人,郑州等城市也有12万到24万人的增量。

相比之下,广州、深圳和上海三者相加不过12万人。二线城市以友好的房价、不错的公共设施水平赢得更多人的欢心。更重要的是,二三线城市大多离家近,不会造成亲情的割裂。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一线城市的人口已经饱和,不再像以前一样仿如虹吸引进人口。

简言之,大城市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已经不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待在一个城市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找寻自己的意义和归属感,才是最佳答案。

第二,合理规划消费,控制消费水平。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是导致久久无法存下积蓄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抛弃穿衣服只要名牌、事事务求最好的想法,选择一些平价实惠的替代品,可以省下来不少的钱。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在日常生活里,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时兴起花高价买了一个东西,但是不怎么用,一直放到后悔的时候。克制冲动消费的念头,真正辨别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花哨的噱头,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花起钱来不加节制,没有规划,见什么要什么,想起什么买什么,多少钱都不够往里填的。对自己每月的收入和需求进行合理的计划与计算,将辛苦挣来的每一分钱都花的值得,各得其所,自然能产生更多的富余。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最后,合理规划时间,发挥长处开发副业。在闲暇时间里,很多人既没有选择合适的娱乐方式放松自己,也没有通过学习锻炼提升一下,许多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利用这些时间,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开发一些副业,可以获得一些收入,实现“开源节流”。

超前消费、分期消费这种形式最先是从西方开始的,后来渐渐国内也有了这种形式,直到今天这种观念已经非常普遍,选择分期消费的人也不在少数。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的人在进行分期付费的同时,很多也会选择找一些兼职、副业,利用空余时间到餐厅里当服务员、做一些小买卖等等,都是值得一试的方法。

我国的知名教授温铁军就曾经说过,西方国家只教会我们怎么花钱,却没教我们怎么挣钱。所以很多人掉入了超前消费的陷阱中,被西方经济模式误导。

想要破除这个陷阱,就需要学会转变自己的财富观,不仅仅是学会如何花钱,不被享乐主义迷惑;更要认识到多劳多得的基本道理,用自己的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新型穷人正席卷中国社会:有房子,身价千万,对城市没有归属感

总体而言,“新型穷人”的出现是随着社会变迁和城市化进度的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已经有相当规模的人成为了“新型穷人”,且这个规模正在扩散。

“新型穷人”最需要的就是群体生活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对更具“性价比”的城市的追求,可以实现理想与生活兼顾,自然能逐渐产生对城市的归属感,在努力奋斗的同时,不要放弃追逐情感与精神的愉悦。

1,中国年轻人,正在奔向二线城市 金融界网

2,“随迁子女中考录取线高于户籍生”背后:入学待遇同城化待突破 澎湃新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9471.html

      
上一篇 2023-09-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