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退市第一股”紫晶存储,终于赔偿完了自己的投资者。
8月25日,紫晶存储发布公告称,给投资者的先行赔付专项基金已进入清算及审计阶段。截至6月30日,已经有约1.7万适格投资者与专项基金出资人达成有效和解,占总人数的97.22%;支付的赔付金额为10.86亿元。
此前,一位投资者在股吧里发帖感慨说:“赔付款到账了,差价损失57万,赔付率35%,是我赔得最多的一支股。”
在2023年7月终止上市后,紫晶存储沉寂了一段时间,又开始活跃起来。当初它曾在新三板挂牌,自9月起,根据规定,公司的股票又再次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自8月31日至9月15日,紫晶存储密集发布了15份公告,对公司章程、董监事会议事规则、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进行重新发布;宣布将自己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从原定的8月31日延迟到10月9日;并决定公司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将在9月26日召开现场会议。
紫晶存储的动态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有人在猜测它的财报内容,有人在股吧里提问公司是否有重组的可能。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作为当初因违规欺诈退市的公司,它想再上市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三年前,紫晶存储登陆资本市场时,头顶着“光存储第一股”的光环,上市首日股价曾一度大涨近300%。但在后来,这个头衔被“首批科创板退市公司”所代替,它也成为科创板欺诈发行“第一案”的当事公司。今年6月8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后,公司的股价已经跌至只有几毛钱,市值不到1亿元。
但作为曾经的一家百亿市值公司,它在“翻车”后留下的余波,现在也仍在持续。
“光存储第一股”的风光
2023年4月,紫晶存储“暴雷”事件靴子落地。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紫晶存储正式被认定存在欺诈发行及违规信披两项违法事实,并由上交所依法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而此时,距离紫晶存储的上市,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
根据公司简介,紫光存储的主营业务是海量光存储设备和高端可刻录蓝光光盘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创始人郑穆是广东梅州人,在上世纪90年代,他进入当时流行的音像业,任广州永通音像制作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后来又曾在一家光盘制造企业任职。
计算机行业中,光盘和磁带、软盘、硬盘等,同属于外部存储器。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则是大家常说的内存。闪速存储器作为新型芯片存储器,则既可以用作内存,也可以用作外存。
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以及个人电子设备的技术发展,这一行业也发生了变化。磁带机、软盘和硬盘逐步被取代。FLASH闪存、DRAM内存和光盘,成为存储器领域的“三大金刚”。2005年左右,日本索尼公司率先开发出了蓝光存储技术,在国内当时很少有企业能够生产。
郑穆从其中看到了机会。2010年,他回到老家,创办了紫晶光电,这就是紫晶存储的前身。
紫晶存储主要生产的产品是一次性记录蓝光光盘。那时,“光盘”在C端消费中已经逐渐衰落,很多年轻人甚至对它都已经有些陌生。
但在企业级市场,随着数据量的飞速增长,有观点认为,80%的数据都会沉淀为冷数据。一般在企业中,大量较少被访问的数据,被称为“冷数据”,存储这类数据时,光盘就独具优点了:它存储成本低、安全性高,存储寿命较长,还更节能。BD-R也开始受到重视。
有机构也给这一市场的发展给予了肯定。东方证券在2020年的一份研报中曾表示,未来,随着单张1TB容量的蓝光介质的量产,以及全息存储技术的落地,光存储介质的性价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拉动光存储的市场空间。而当时全球共9家企业底层编码策略通过国际蓝光联盟认证,其中仅有紫晶存储一家是中国企业。紫晶存储,也就冠上了“光存储”的高科技概念。
▲
市场开始对紫晶存储投去关注的目光。在IPO前,从2016年至2019年,紫晶存储获得了5轮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紫晶存储的前十大股东里,还悄然出现了王思聪的身影。紫晶存储在那一年6月定向增发1.64亿元,认购价7.1元/股。其中,王思聪的天津普思资本一号资产管理合伙企业认购了704万股,花了5000万元,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
趁着这阵东风,紫晶存储拿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准备冲刺上市。公司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9年,紫晶存储全年营收总额分别为1.49亿元、3.13亿元、4.02亿元、5.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08万元、5364万元、1.04亿元、1.38亿元。
业绩“节节上升”,紫晶存储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20年初,紫晶存储登陆科创板,发行价21.49元,发行4759.61万股,募集资金合计10.23亿元。紫晶存储上市首日,可谓风光无限。当日股价收报78.24元,大涨264.08%,总市值达148.95亿元。作为创始人的郑穆,身家也接近30亿元。
但在一片欢腾的气氛里,也出现了异样的音符。此前,紫晶存储曾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7月,公司从新三板摘牌时,其交易价格仅为7.54元,总市值不到9亿元。因此,当时也有质疑称,紫晶存储突然业绩腾飞,背后是否存在猫腻?
毕竟,企业级市场一般对大容量存储的需求较高,知名海外厂商如三菱、松下、索尼等,均拥有100G以上大容量存储的BD-R产业化生产线。紫晶存储量产的BD-R,容量还是25G。直至退市前,紫晶存储在大容量BD-R方面还未实现量产。换句话说,紫晶存储确实存在前端技术,但优势实际上并不明显,而且实际应用产品也未落地。
但在当时,市场已经被“光存储”概念的狂欢所淹没,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声音。
果然,在上市一年后,紫晶存储业绩就“变脸”了,彻底被打回原形。但令外界大跌眼镜的是,事实的真相比他们之前想象的还要劲爆。
爆雷始末
紫晶存储在2020年,交出了一份和之前大相径庭的财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8.97%;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滑24.71%。归母净利润仅有685.55万元,同比大幅下滑了93.39%。
在2021年,紫晶存储干脆出现了大幅亏损。公司实现年营收4.5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9%,净利润亏损2.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9.85%。对此,公司的解释是,这是报告期内公司光存储业务收入下滑导致的。
2021年初,限售期一过,紫晶存储就遭到了多家机构的多次减持。达晨系和天津普思投资等多个股东,纷纷减持套现。
大股东“逃离”,紫晶存储的股价也跟着跳水。2021年12月31日,紫晶存储收盘价仅为22元/股,较上市首日的高点下跌了75%。
等到了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2.96%,净利润亏损1.33亿元,同比下降 673.15%。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仅为1405.83万元,同比下降91.79%,净利润亏损5409.91万元,同比下滑了2464%。这样的业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公司业绩大幅波动,早已引起了监管的注意。
实际上,自紫晶存储2020年年报发布后,上交所就相继对其进行了多次监管问询。在主要涉及的几个问题中,首先,在2020年的这份财报中,紫晶存储报告期内预付账款余额达1.36亿元,较上年大幅激增2.53倍,其中,预付技术开发费达7823万元。截至2020年底,公司相关坏账准备余额为4480.75万元,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坏账准备余额为6485.98万元。
而在“预付技术开发”一项里,涉及9家供应商,均系紫晶存储首次合作,且集中在2021年3月解除合同并收回预付款项。对于这样新合作、合作期限短的厂商,紫晶存储却一下子100%支付了预付款。
这里边还有个小插曲。从上市后到2021年1月,紫晶存储一年内一口气连换了三家会计师事务所。第三家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看到了这样一份财报后,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让紫晶存储成为科创板首家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公司。同时,这也引来了监管的问询。
另外,公司的招股书中还表示,公司发生过核心业务模式的更改:在2020年以前,公司的主要核心业务为光存储产品以及解决方案,而在2020年2月上市后,公司转变为通过设立参股或控股项目公司,再经项目公司或其关联方具体开展业务。随着业务模式改变,在2020年的财报中,公司主要客户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这一变化也被监管关注到了——公司2020年的主要客户中,数莲紫宸、紫晶天众、大地紫晶、中弘紫晶4家,均由同一家公司“广州达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巧的是,数莲紫宸、紫晶天众还是紫晶存储前五大应收账款欠款方。
上交所就此发函,要求公司详细披露与广州达豪合作洽谈的过程及合理性,各个参股公司的业务模式、财务状况、资金来源详情等。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在账上不缺乏货币资金的情况下,2020年年末紫晶存储长期和短期借款合计达到2.13亿元,较上年增长了88%,2021年上半年末又增长了17%。为此,上交所要求其补充披露借款的银行、期限、利率、资金用途等,尤其关注了,披露是否存在因质押、担保等出现资金受限的情形。
监管持续关注,以及业绩下滑的压力下,紫晶存储的种种问题终于“藏”不住了。
2022年2月,紫晶存储突然发布公告称,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3月13日,紫晶存储发布《关于公司自查涉及违规担保事项》公告表示,已在监管要求下进行自查,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公司发生多笔违规担保,截至3月10日,共涉及13张存单质押,为第三方担保金额3.73亿元。
此后的三个月内,监管的7封问询函接踵而至,对紫晶存储的违规担保、资金流向等问题连连发问。2022年5月,紫晶存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披星戴帽,变成了*ST紫晶。2022年6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实际控制人郑穆和罗铁威进行立案调查。
紫晶存储的财务造假和违规担保事件,彻底浮出水面。
“欺诈发行首案”,罚款9000万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结果,紫晶存储在招股书和多份年报中,接连利用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安排资金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南京叠嘉、江西叠嘉、菲利斯通等20多家紫晶存储的核心客户,虚构业务,参与了造假;其中多家企业系紫晶存储前外部董事曹强、姚杰参股及兼职的同一控制下企业。
从2017年-2019年,紫晶存储三年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超过4.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超过2.1亿元。而根据招股书上的数据,这三年的净利润合计也不过才2.96亿元。去除虚增部分之后,以紫晶存储的营收和复合增长率,只怕难以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
为了上市,紫晶存储虚构业务“注水”了自己的业绩。尤其是在紫晶存储提交IPO申请的2019年,公司虚增营收2.71亿元,虚增利润1.45亿元,占当期记载的利润比例为94.55%,其中有超过九成的利润都是“不存在”的。
但造假是会形成惯性的。到了2020年,已经上市的紫晶存储,造假力度居然变本加厉,更上一层楼——该年度公司虚增营收3.28亿元,虚增利润1.69亿元,占当期记载的利润比例为150.21%。这也就意味着,从2020年起,紫晶存储就已陷入了亏损泥沼之中。
面对这样的造假“勇气”,业界哗然。
同时,在招股书里,紫晶存储也隐瞒了高达1.35亿元的对外担保;上市后的三年中,其未按规定披露的对外违规担保余额也像滚雪球一样逐年增加,合计达到7.38亿元。
而上市公司若利用违规担保,是可以增加其财务造假隐蔽性的。一位审计人士向「市界」表示,例如,上市公司可用银行存款抵押,对外部公司A提供担保。被担保方A公司取得借款后,将资金流转给上市公司的客户,再作为销售回款支付给上市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虚增销售和利润。“中间可能还多转了几层,就更加隐蔽了。”
紫晶存储最早的自查中提出,其违规担保涉及银行4家,涉及被担保方14家。从被担保人来看,多为紫晶存储客户和客户关联方。而紫晶存储的供应商和客户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就是说,兜兜转转,其实就是同一批人在虚假贸易,套取资金,虚增营收和利润。紫晶存储的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自然也就居高不下。
证监会直接指出,时任董事长郑穆、时任董事罗铁威安排办理对外担保,组织、指使紫晶存储虚增营业收入、利润行为,参与洽谈相关项目,安排、筹措资金虚构收回客户应收账款,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这一注册制下首例涉欺诈IPO案件,一度震动了科创板。在今年4月正式发布的《处罚决定书》中,证监会对公司和一众高管13人,总计罚款9071万元。紫晶存储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668.52万元罚款;实控人郑穆、罗铁威分别被处以2164.26万元、1803.55万元罚款。此外,郑穆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罗铁威被处10年市场禁入措施。
今年4月21日,紫晶存储停牌时,股价已下跌至2.4元/股,总市值仅4.61亿元;并在7月7日公司正式宣布终止上市。
但这起事件带来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中信建投是紫晶存储的保荐人、主承销商。紫晶存储上市时,发行费用为1.39亿元,其中,仅保荐及承销费用就达到1.19亿元。
在2021年,上交所发函曾要求紫晶存储披露是否存在因质押、担保等导致资金受限的情形。紫晶存储在反馈中,否认了存在资金受限情况。而作为其保荐机构,中信建投发表的核查意见也称,“该公司披露情况与核查了解情况相符。”但随着调查结果的披露,紫晶存储有4笔违规担保就是发生在2021年3月至4月期间, 涉及金额2.325亿元。
中信建投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今年5月,其牵头出资并设立了10亿元资金规模的先行赔付基金,用于赔付适格投资者遭受的投资损失。目前,这一赔付终于告一段落。
在调查紫晶存储案中,证监会也对中信建投、容诚会计师事务所、致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广东恒益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启动了相关调查工作。它们后续是否面临继续追责问题,仍然是业界关注的对象。
紫晶存储背后的“光存储”企业市场,也被这场风波所影响。据报道,包括证通电子、奥飞数据等上市公司的部分旗下子公司也存在配合紫晶存储的现象。直至现在,业内仍然有人在质疑,是否有其他蓝光存储技术产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到了其中。
紫晶存储“带病闯关”,成为科创板上的负面案例。但对于整个资本市场来说,能够形成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合理机制,却未必是一件坏事。蓝光存储产业在这一波折腾之后,是否会迎来良性发展?
作者 | 杨 洁编辑 | 孙春芳运营 | 刘 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