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市场需呵护更需敬畏

为畅通经济大循环,最近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关爱和呵护着经济和市场。

最新举措大致表现在,各地通过组织与民营企业早餐会等形式兴起调研之风;工信部等发布通知,优先开展“元宇宙+工业制造”等行业应用标准研制,为相关行业定标立规;证监会继推出减持新规等后,又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规则进行修改;各地积极放松楼市限购政策,为居民购房敞开门径等。

8月的经济金融数据显示,这些凝神聚力的政策成效显著,经济出现了一些边际改善态势,工业增加值、全社会零售总额和物价水平等出现企稳回升苗头。这些边际改善来之不易。

从最近资本市场和楼市等方面的变化看,市场接受到了政策信号,并予以积极反馈,大致表现为:一是经济和市场需要的呵护,不仅仅是各种优惠刺激政策,更需要一种边界分寸感,政府最好的呵护是知止,过犹不及;一是政府呵护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是对市场的敬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感,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定义和决定的。政府的行权基于确定性逻辑,其旨在降低经济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其遵循的是统计归纳方法和理性思维。这如同算法一样,政府导向的是规则和趋同,这是一种工具理性,即人们诉求政府的呵护,主要是希望政府通过公共服务让其无后顾之忧,免于恐惧,方便其在经济和市场活动中试错。

而市场面向的是不确定的未知之事,其需要企业家遵循直觉思维,通过试错为更多的可能构建新的链接,并推陈出新为市场接受的新产品和服务。只有不断试错才能让更多的可能链接变成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可见,政府对市场的呵护,应更多表现在为市场的试错和市场经营主体的犯错提供更高效的容错机制。

毕竟,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系统性偏差和噪声,其无法用概率统计和归纳等计算出来。如各类行业应用标准,就需要市场经营主体在市场的自由竞争中博弈出最大公约数,才能真正形成约定俗成的行业应用标准。

又如当前资本市场信心不足,是不是就是大股东减持、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不足、量化投资和融券等导致的?用卡尼曼的行为金融学视角看,这些恐怕都是市场噪声中的情景噪声,而未必是真正造成市场信心不足的原因。

再比如,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什么,属于未知之事,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子,未来的算力应怎样打造,这是市场进化的结果,任何人的预测都是一种试错,而非标准答案。

因此,市场需要的呵护,是政府做好必要的公共服务,有效消除各种影响经济社会公平竞争秩序的外部性问题。如搭建和完善经济社会的容错机制,不断完善市场的公平交易秩序;又如政府将重点放在社保、医保、社会公共救济等领域,从制度上根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养老保险的工资替代率,为各类受困人员提供免于恐慌的自由等。

这些工作表面看不直接产生经济绩效,实际却是市场活力之源。因此,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拓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激发市场经营主体进行信用创造,探索未知,将中国带入消费和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

而要让政府将对市场呵护的着力点放到完善公共服务上,需要的是政府对市场的充分敬畏和尊重。因为敬畏和尊重,所以才能呵护而不流于干预,即对市场正确的呵护方式,是对市场经营主体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尊重。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经济的复苏、市场的信心,需要的是政府对公平秩序的营造力,足额高效的公共服务能力,及对市场经营主体不完美的包容态度,唯有敬畏才懂得如何呵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5285.html

      
上一篇 2023-09-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