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峰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以下观点整理自何海峰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3183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一、外部环境渐稳,经济形势总体向好
1、美国大概率“软着陆”,全球经济稳定性提升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因此当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时,全球经济也很难有好的起色。同时,全球经济与金融的基本盘仍以美国为中心,特别是当美国经济金融发生较大波动时,其外溢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要从以美国为主的外围经济形势入手。前不久,美国公布了二季度相关经济数据,基本结论是“软着陆”概率大大提升,其财长耶伦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这对于全球经济,特别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大概率会实现“软着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胀在下降。过去三四十年来,美国从未经历过如此严峻的高通胀局面。美联储霍尔鲍威尔在演讲中强调,2%的目标仍然是未来美联储政策的核心目标。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上涨2.5%,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PCE上涨3.7%,低于预期值。二是美国经济的增长还在持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1%,低于第一次预估的2.4%,但相比一季度2%的年化增速来说是有所增长的。三是虽然就业在放缓,但总体是比较稳定的。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指标,美国辞职人数连续两个月大幅下降,说明劳动力市场总体是向好的。从职务空缺和劳动力流动的调查数据来看,也是两年多以来最低的。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除了美国,日本也很重要。日本连续两个季度GDP实现正增长,这是比较少见的。日本新首相和新央行行长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政策。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欧洲情况不是特别好,连续两个季度GDP都出现了负增长。总体来看,外部环境稳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将为中国创造一个比较有利的宏观和金融环境。
根据WTO、IMF相关数据,疫情冲击后,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明年有可能继续下行,能实现3%的增长就很不容易了。其中伴随着碎片化和逆全球化的思潮,这对中国的冲击会比较大,可能会导致订单转移、产业转移等。
2、我国经济总体向好,但隐忧仍存
从统计局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在恢复向好,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经济增速在加快,二是CPI同比、PPI环比由负转正。尽管有些指标仍在下降,但降幅也是在收窄的。价格指数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传导至居民侧,可能会产生叠加效应。
三是进出口降幅收窄。近几年,中国的贸易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美国是我国第一大贸易对象,欧盟第二,而现在东盟成为了我国第一大贸易对象,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逐渐下降。根据美国的数据,我国对美国出口占美国总进口的比重由20%多下降到了百分之十四。与此同时,墨西哥、越南等国对美国的贸易大幅增长,这导致了我国部分订单和产业的转移。比如,一些原产地是中国的产品会取道墨西哥和越南,这部分的增长反而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降幅的一倍以上。另一方面,如果美国经济“软着陆”能够消除经贸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摩擦,中国的外部环境就会大大改善。实际上,也正是由于外需的下降,导致今年一、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恢复进程不及预期,因此要将重心转移到内需上。
金融数据方面,降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主要还是以银行为主的间接金融,除了银行外,其他行业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10%。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因此未来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金融将会有更多发力。
与此同时,数据中也有一些隐忧。从投资方面来看,目前制造业投资占比最大,其次是基建投资。由于近年来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房地产投资已经由第三位下滑至第四位,服务业投资成为了第三驾马车。对于中国来说,产业链条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行业就是房地产,因此在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方面还需要继续发力。
当前经济恢复处于低谷期,需要找到新动能。8月,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总体同比增长了近30%。从分项指标来看,贡献最大的是网络经济,同比增长了40%,对总值的贡献超过90%。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在5G方面的提前布局,以及对跨境电商、移动互联网的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转型升级指数对总值的贡献基本为0。要创新驱动必须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指数涉及到一些中期的指标,比如战略新兴产业占比等。这些新动能指数的增长情况表明,不论是对于短期运行还是中长期发展来说,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二、对全年经济形势的预期
对于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测我们年初是6.0%,但考虑到外需的复杂性,特别是对美国、日本、韩国贸易的不及预期,可能会拖累全年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速在5.4-5.6%,三季度为4.8%,四季度为5.4%-5.5%。分区域看,根据年初地方政府提出的指标进行测算,大概增速是6%。国际上的预测在5.2%-5.4%,我们认为最高可能会达到5.6%左右。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4.2%。投资方面,预计房地产投资不会转正,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4%,基建投资增速为8%,社消零售总额增速为7.3%,全年CPI增速转正,PPI降幅会继续收窄。
预期之所以会发生变化,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了居民收入、消费和预期,带来了疤痕效应。另一方面,从历史经验国际事实来看,IMF首席布兰查德通过对22个国家五十多年的166次衰退的研究发现,磁滞效应使得冲击发生以后经济增速会低于潜在增速,供给和需求两端都会受到损害。在磁滞效应+疤痕效应的影响下,我们对于全年增速的预期有所下调。
三、政策建议
现在政策的定调是“两稳一防”,稳增长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将面临很大的麻烦;稳就业排在第二位,其中涉及到一些重点的群体,比如青少年等;防风险排在第三位,强调要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工作。从具体措施上来说,包括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
1、宏观金融政策/货币金融政策
除了央行和金融监管总局的政策之外,一定要注重资本市场的政策。因为资本市场是现代成熟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的金融转型和金融体系调整一定会朝着现代资本市场的方向发展。尽管现在直接融资体量还不够,但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就一定要有现代资本市场。因此,要进一步活跃资本市场,发挥市场功能,增强市场信心。
2、财政政策
下半年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一方面,财政政策还有空间。过去几年中,市场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都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改善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包括延缓纳税、退补等。未来,要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有效发挥转移支付的作用,实现财政政策调控。
3、投资政策
近期,发改委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由于我国一半以上的投资来自于民间,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投资将进一步提高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4、外贸政策
要准确把握当前外贸外资形势,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5、产业政策
产业升级必须要依靠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新兴战略产业和未来产业。“十四五”规划和二十大提出了八大新兴产业与九大未来产业,在产业政策方面提出新产业的概念,并与数字经济紧密融合。十多年来,数字经济的增速一直是GDP增速的近2倍,以数字技术为引导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业政策,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