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湖北省正式明确了“一主二副”的发展战略,即1个主中心城市武汉,2个副中心城市襄阳和宜昌。
如今已经二十年过去了,这2个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2003年襄阳市GDP为503.31亿元,宜昌市491.36亿元,荆州市389.98亿元。
2022襄阳市GDP为5827.81亿元,宜昌市为5502.69亿元,荆州市为3008.61亿元。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这三个城市的排序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差距却有所改变。襄阳市领先宜昌市的优势略微扩大,而荆州市原本两副接近,但是现在已经有近50%的差距。
今天,我们重点分析的是两个副中心城市,其实也可以带给其他地市很多经验。
从湖北一主二副政策开始实施,也就是2003年开始,襄阳和宜昌基本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两个城市的GDP增幅长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而且基本呈现你追我赶、互有领先的势头。
所以两地迅速进入二千亿、三千亿,甚至是四千亿层级,直到双双迈入五千亿关口,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可以说襄阳和宜昌的发展与省级支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两市的情况又各有不同。
襄阳的主导产业是汽车,二汽总部落地十堰之后,乘用车基地选址武汉和襄阳。而这20多年来,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所以襄阳的发展红利是汽车。
宜昌则有两大优势,一个就是水利水电,尤其是三峡工程。三峡工程的总投资超过2000亿,而且还有大量对口援助资金。根据宜昌2020年的一则新闻信息披露,截至2019年底,全国对口支援引入资金总额1373.3亿元,无偿援助资金19.9亿元。
正是这些海量的资金,带给了宜昌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城市交通、过江通道,还是国省道干线以及农村公路,宜昌都受益匪浅,这也是宜昌城建明显领先襄阳的根本原因。
宜昌另一个优势就是磷矿,依托磷矿化工产业成为宜昌的支柱产业。
襄阳和宜昌之间较量的第一个转折点是2018年。
2018年国家提出长江大保护的战略,宜昌很多化工厂临江,面临着停产搬迁的问题。所以在2018年当年,襄阳的GDP总量就领先宜昌200多亿。
随后这个差距还在不断拉开,到2020年和2021年的时候,襄阳的领先优势扩大到了340亿左右,俨然已经坐稳了湖北第二城的宝座。
襄阳虽然领先一步,但是第二个转折点出现了,那就是2023年。
进入2023年后,我国的汽车产业发生了很大了变化,东风集团销量受挫,导致襄阳的乘用车基地产能压缩,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宜昌的磷矿优势再次发挥威力,引入了宁德时代、楚能、欣旺达等众多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
2023年上半年,襄阳和宜昌的GDP差额缩小到了一百多亿。而且到了下半年,宜昌比追赶超的势头还在延续。
在三季度湖北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宜昌无论是开工数量还是开工金额,都要高于襄阳市。而且在前几天宜昌举行的首届楚商大会上,协议引资额606.08亿元。
这些都说明,宜昌在未来几年依然有强劲发展的动力奋起直追,也会不断缩小跟襄阳的差距,甚至有可能反超。
当然从城市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就是各有长短、各有气运,在襄阳和宜昌近20年的较量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就如同荆州市一样,在过去的20年,几乎是跟两个副中心不断拉开的差距的二十年,直到这两年才稍微有所改观。而城市的发展趋势一旦形成,这种合力也不会轻易被打破,所以未来二十年,或许是荆州的气运之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