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地产行业的利益攸关者喊话,输出信心,会是一件特别心累的事情。
原因大概有两个。
第一,地产行业对安全性的认知,已高度脸谱化。
以前,地产赛道上被各类风格的地产玩家填满。
现在,地产似乎只有两类公司,一类是暴雷的,另一类是未暴雷的。
在如此脸谱化的分类面前,评估一间公司成败、一个项目优劣的工具与标准,已经完全失焦,不再有效。
重建信心的诸多努力,都会被「大股东姓氏」这个终极问题所击败。市场信心已经萎缩成,只相信国企,不相信民企,就算你再优秀,再稳健,资产质量再有防御能力,你都无法抵挡信贷塌方与流动性危局。
这已经不是信心问题,这是信仰问题。
第二,地产利益攸关者的诉求,超级分化离散。
供给侧,站着开发商,银行,地方当局,理财机构,投资人,供应链,员工等角色方。众所周知,他们的利益诉求非常分散。
需求侧,站着各种买家与卖家。
卖家与买家,角色经常互换。这一刻,他是卖家,下一刻,卖家变成了置换的买家。
买家与买家之间,也毫无忠诚度可言。这一刻,他是刚刚上岸的买家,下一秒,买家是立刻希望房价上涨的资产持有人。
角色的叛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我们很难期望,这样两个买家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谈房地产。
更不用说,需求侧还站着无数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并非无关紧要的一个群体。事实上,没有他们的众声喧哗,我们无法想象,过去几年楼市调控政策会被加入如此多的民意因素,深刻影响了地产调控的方向与力度,最终塑造出今天的市场格局。
今天我们输出信心如此难,其实跟这两个特征很有关系。一方面,大家对安全的认知非常单一脸谱化,另一方面,各个角色的利益诉求,高度离散,被各种情绪笼罩。
最终,透过社交媒体,以房地产为载具,这种认知与情绪大面积杀伤了房地产玩家。
我们举个例子,来照射一下这种极具杀伤力的情绪。
远洋集团就很有代表性。
首先,它是最近的情绪主角。
过去两个月,远洋发起单笔债务谈判意向,完成兑付,4天前,又主动发起了境外债务重组谈判。动作密集、一气呵成。
其次,它身份很特殊。
它前两大股东,都毫无争议地是国资背景。由于险资对于地产公司的股权投资比例限制,它们的持股比例都被控制在了30%的一步之遥,但是穿透下来,国资控股60%,铁板钉钉。
但即使如此,它依然被抛向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被当做国资背景能否护佑其命运的代表样本,大家在透过它看行业其他公司的命运。
那么,远洋集团有没有可能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
回答之前,有必要确定四个事实。
1,远洋的国内债迄今并未实质违约。
7-8月,远洋集团的确发起了针对境内债「18远洋01」的展期谈判。在30天宽限期内,远洋成功拿到债权人的赞成票,这也说明债权人认可远洋接下来的经营计划和化债诚意。9月14日,远洋已经汇出这笔债务的首笔利息。这其实就是证明,公开市场展期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只要展期后正常履约,依然是债权人认定的一条好汉。
2,远洋的境外债务谈判是主动发起。
远洋主动发起美元债重组谈判之际,最近一笔美元债是2024年7月到期。其他几笔,有2005年、2026年的,最晚2030年到期。
没有公开违约的事实,的确为境外债务重组谈判,创造了一个好环境。坦率说,不是所有投资者都会感到舒服,但是,相比于很多同行先卧倒几个月,然后才姗姗来迟坐到谈判桌前,远洋这个姿态,会让很多投资者觉得,枪并没有抵住自己的脑袋。
3,2022年至今,远洋集团公开市场累计还款近200亿元。
在新增融资断崖式下降的局面下,这个数字是非常不容易的。能看出的是,它在努力维持信用,并不打算放弃「保信用」,也不打算以躺平的姿态离开牌桌。
4,与所有同行的口径一致,所有可用资金优先用于项目交付,实现各类债务人平等一致。
这个口径,可能会得罪更有优先级的债权人,但是它的确是目前最大的政治正确,不仅远洋,也适用于其他公司。远洋的背后是两大国资股东,交付是一条绝不可触碰的底线。所以,在远洋各种官方资料中,一直是用「高品质交付」代替「保交付」。
那么,问题来了。这四个事实,能够拯救公司么?
我的回答是,答案取决于你是否相信。
第一,投资者是否相信,债务重组谈判可以为地产公司赢得时间,是包含自己在内的其他利益攸关者「利益最大化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消费者是否相信,一个展期的远洋的产品,一个当下的地产市场,是否仍然值得购买?
务实地说,我们今天讨论地产,已经不是温室里的谈论,而必须站在寒冷的户外,站在真实可触摸的市场中去讨论,议题需要符合市场真实的温度。
从同行案例看,投资者基本是认可的,但消费者反而可能是输出信心最难的对象。
因为,不管是吃瓜群众,还是买房途中的上岸人,很多人很容易被标签化的认知左右,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没有展期就没有风险,而不愿意轻易对展期成功的房企寄存信心,即便它背后站着两大国资股东。
结果,信心的恢复,市场的重启,就变得相当艰难。
这个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其实很有意思,它凭空在地产行业制造了一种特殊风险。
就算你没有实质违约,你也是有罪的。我把它称呼为躺平罪。
躺平不仅行为有毒,而且思想有罪。
人们会根据这些言行,来对你进行定价,打分,评估后事,然后据此决定自己的行为逻辑。
这好像也没有什么错,投资的本质就是对风险再定价。但是,令人担心的是,它推迟了复苏的到来,它甚至有循环自证、逻辑自洽的能力。
要让市场重启,就要破局这种无处不在的情绪。
解铃还须系铃人。
第一,打破这种病态的信仰。告诉行业,不是只有血统红利才是红利。管理有红利,资产也有红利。
其实好迹象已经出现。万科依然坚挺,出险房企融创的好房子依然热销,拥有优质底层资产的深圳房企的市值正在迅速反弹。
为此,监管层需要把工具箱开的再大再精准一些,必要的时候,向全行业展示,那些坚持到现在的企业也值得被拯救。
第二,让利益攸关者的离散情绪,适度向最大公约数靠拢。
今天,所有行业利益攸关者的最大公约数是,企业可持续经营。只有这样,购房者、投资人、合作方的利益才能最大程度上得到维护。
为此,我们必须释放出全方位的和解。
第三,让高品质交付成为助力市场回暖的一剂良药。
在心理映射上,「保交楼」这个词汇其实是吃亏的,因为消费者倾向于认为这种楼盘自带贬义。其实这是心理误区。出问题的是公司,而很多交付成功的楼盘其实是优质资产。
正像本文的封面图一样,$坠落了,才产生了痛苦。
高品质的兑现与交付,能够有效缓解这种焦虑感,以每个楼盘为单位,对外扩散信心,能够让企业恢复正常销售和经营,从而让企业早日回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与上一阶段不同的是,如今房企的债务处置意味着,更多有效资金被主动投入到项目建设之中,不但不会影响项目交付,反而有利于维护购房者的利益。
7月中旬,杰总写了一篇文字,现在来看,那篇文字其实是一个方法,而今天的文字才是前奏,它详细描绘了「为什么我们要和解」。
不好玩的情绪赶紧走开,市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心理医生。
前文阅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58701549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xmnhj.com/h/232685.html